生活或者其它

半坡的小鱼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半坡的小鱼文集最新章节!

    一件非常小的事情,至今记忆犹新。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这一片的居民区有一个以卖菜为生的人,他姓徐,因为满脸的麻子,几乎是没有一点好的地方,非常惹人注意,就被叫做“徐麻子”这个外号如此有名,以至我们都不知道他的本名是什么。他一直是单身一人,住在居民区的一间平房里。

    我曾问过妈妈为什么他只有一个人生活,妈妈告诉我,他曾经有过老婆的,但是结婚的那一天,老婆跑了。我又问,为什么要跑?妈妈说,因为嫌他是个麻子。

    等我上初中了,徐麻子还是在过着这样的生活,我常常会觉得时间对他不起作用,因为在他身上完全没有变化。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徐麻子身边多了一个人,中年女子,有着胖胖的身躯,长相普通,说着带点外地口音的话。她总是呆在徐麻子家里,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像每一个家庭主妇一样,偶尔还跟着一个小男孩。后来从大人的闲谈中我慢慢得知,这个女子是矿区的一个家属。也许是丧了丈夫的女子经人介绍认识徐麻子,就和他组成一个家了。

    直到有一天,同学和我经过徐麻子家,他门前放了一张小桌子,上面有几盘菜,坐着三个人在吃饭,徐麻子夫妻俩,还有一个男的。朋友在这时忽然说了一句话。

    “这个男的是那个女的丈夫。”

    我很惊骇,可是朋友却没有任何表示,好象这是世界上最平常的一件事。

    回到家,我讲给妈妈听。妈妈说:“那怎么了?”

    我说:“可是他们还没离婚呢。他们怎么会这样?”

    妈妈说:“可是这很正常啊。徐麻子卖菜,不少赚钱,这个女的跟了他又不受苦。”

    我说:“可是,那个男的,她的丈夫啊,他愿意这样吗?”

    妈妈说:“什么愿意不愿意的,他有时来,拿两个钱花花,两个人在一起喝喝酒,说说话,不挺好吗?日子不是照过?”

    那时的我,刚开始知道爱情这样一回事,虽然不会以为爱情以为是像童话里的一样,干净,简单,纯洁,可是它至少应该是两情相悦的产物。爱情,婚姻,家庭,对我来说,是如此遥远渺茫,然而充满了天真美好的想象。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以如此畸形少见的方式出现在我的面前,让我目瞪口呆。这算什么?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晦暗,隐藏着令人恶心的暧昧和肮脏。

    是的,肮脏。这就是当时我全部的强烈的感受。

    爱情,被人称颂被人歌唱被人赞美的爱情,会是这样?它的出现如此动人心魄,让我完全不能适应。

    可是,让我惊异的还有一点,似乎我周围的人对此都习以为常,这对他们来说是很正常的;就是我的朋友,她也没有任何表示。全世界,好象只有我一个异类。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人们不对这种不干净的东西表示自己的愤慨和不齿。

    因为自己的年龄和阅历,虽然我没想过这个男子要如何表现才算是正常或者妥当的,但是,我认为他也决不应该是这样表示,至少是要和徐麻子势不两立的。

    可是没想到两个人还会在一起喝酒,那个胖胖的妇人就为他们在一旁忙碌着,炒菜,递馍,说笑两句,像是美好的一家人。

    我觉得这世界疯了。

    可是后来,我才发现其实是我疯了。世界在一瞬间颠倒。

    要等到很久以后,自己长大了,看过了很多,经历了很多,才知道生活原来是可以这样的。

    我记得作家池莉说过的话,记不太确切的,大意是说在生活中是没有爱情的,生活是更为重要的。

    原来就是这样。

    生活是琐碎的,具体的,真切的,充满了各种不合理和无法解释;它不是童话故事里明朗简单的样子,而是像一盆渐洗渐模糊的水,混合着太多的杂质。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受黑白教育,可是当我们长大成人,才发现这世界入眼皆是灰色,生活的无理性和荒谬性无处不在,我们有点无所适从。社会的繁复杂驳以它巨大的力量把我们卷入其中,像一个吸食了一切的黑洞,我们身不由己。

    当小时候老师对我们说的我们是国家未来的主人,要创造着国家的历史这一类铿锵有力的话还在耳边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习惯用怀疑打量一切,不再轻易相信任何人与事。创造历史,不,真是可笑,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随波流动。历史是一卷书写着波澜壮阔的诗篇,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两者对比太大,让我们感到滑稽;正在发生的巨变却因为距离的太近让大部分的我们失去了理智审视它的可能。生活中的点点细节才是我们所关注和感到真实亲切的,即使它们如此琐碎磨人。

    生活中种种杂质,像一只只小小然而柔韧的虫子,慢慢蚕食我们的干净透明,磨砺我们脆弱的神经,最终会把我们变成粗糙的人,有着柔韧不易折的神经和坚硬的外壳;心不再是柔软赤裸的,然而更加有力和壮实。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无理荒谬,所以以此嘲笑和诋毁着一切曾经被认为严肃和神圣的东西,以显示我们的不在乎和成熟。书上说,我们正处在消解权威和神圣的状态。

    突然想起了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上一代。历史的变迁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世界的颠倒让他们体会更深。两代人的经历不同,可是最后却有了同一的体会,殊途同归。生活把我们引到一起,因相似而互相谅解。

    作为七十年代末出生的人,我侥幸躲过了那场浩劫。在杂志上小说里电视剧里看到过很多经历过那个时代人对于那个时代的回忆,截然相反的感受都有。不身临其境,或者永远都无法感受到。

    可是,无论如何,我觉得他们那一代人的经历太过动荡,让人怜悯。怀着一腔热情热血,他们投入到全国性的运动中,无法控制的狂热是吓人的,到最后才发现那不过是一场闹剧。历史给他们开了一个最大的玩笑,一切美好的东西在现实面前粉碎。理想的破灭导致了对一切价值观念的怀疑和颠覆。他们经受着远比我们更严峻地的考验,尝到了撕裂和幻灭的痛苦。

    我还记得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最后一个镜头,那个傻子惯常地笑着,对着那些从文革中活下来的人说了一句北京人最知名的骂人的词。我始终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一个词,是作为现在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吗?带着点颓废和不屑和自得。

    那是太简单的态度。无论谁的命运,无论哪一代人的生活,都不是一个脏字就可以总结得了的。无论你我他。冰山一角的理论如此经典,生活是被掩盖不可查究的真相。

    可是,就在这个变得日渐不理解,面目陌生的社会存在中,也还是有着我们从小就熟悉的真情的吧。

    就像是我曾经看到徐麻子和那个女子在卖菜的间隙相视而笑。

    这让我对一切都有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