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的那些歌

半坡的小鱼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半坡的小鱼文集最新章节!

    我很少听流行歌曲,我的意思是我从来不自己主动去听。我没有买过任何卡带(除了有段时间,我喜欢上新加坡的漂亮女演员范文芳,所以买了她的两盘卡带);没有借过别人的听;电视上放流行音乐,我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换台。

    那些在网上或者平常生活中引起极大共鸣与关注的歌手与歌曲我几乎茫然不知,不知这其中的感觉。我没听过王菲的歌,除了春节联欢晚会她和那英合唱的那首相约98;罗大佑?我只知道他很瘦;我没太听过齐秦的歌,除了小时侯听过的大约在冬季,以及有一段时间,我的弟弟迷上了他,天天嘴里唱着他的歌,我听懂了一句“不让你的眼泪陪我过夜”;我也没听过蔡琴的歌,只是在妈妈看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雷雨时听到了半遍她演唱的爱断情伤;我也没听过邓丽君更别说现在如雨后春笋般的新歌手。娱乐杂志上的那些热热闹闹的音乐和歌手是不关我事的。

    但是我无法阻止别人去听,所以我还是有听歌的机会。比如走在大街上,很多店铺会放歌曲;比如我到朋友家,她们会放;再比如,我的弟弟爱听歌曲,他每次上网总是会把歌曲很大声地放出来。

    可是,我喜欢看娱乐杂志上的关于歌手的介绍,还有那些被推荐的卡带,cd,我很认真地看。这样,虽然我不听,可是我还是知道一些关于流行音乐的动向,尽管所知实在有限。

    年龄渐长,世事复杂,我开始习惯性地寻求外在的安慰。书是最大的乐趣,可是我渐渐也懂得了流行音乐的好处,理解了为什么很多人会喜欢听歌。我永远都无法做到发疯地去买卡带,cd,或者在网上当歌,但是至少在电视上看到音乐节目我不会再立即去换台(可是很多时候仍然免不了要换)。

    好象我总是这样,在对世事的领悟上我总是会比别人慢上一拍或者几拍,这让我的生活,性格,态度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我有点自惭形秽。

    那些曾经听过的歌,像是我爱喝的饮料,不是必需,但因为有了它们,生命变得更可爱一点。

    伍佰挪威的森林

    我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去年(2002年)的五六月份吧。那时我在平安保险公司在我们这里设立的机构工作。公司当时举行一个大虾宴,请达到激励标准(即业务量做到指定的标准)的业务员吃大虾,喝啤酒。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唱卡拉ok,我的直接上司就唱了这首歌。

    他其实是我的高中同学,比我长两岁,家在矿区。大学毕业后,他直接到了这个公司,从一个普通小职员做起,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他当上了这里的头,手下有几百号员工。

    在高中时他又黑又瘦,象一只猴子;公司里呆的时间比较长的人都告诉我,他刚到公司来,穿着老土,畏手畏脚,见人脸红,张不开口,说话满嘴里跑舌头,让人根本听不清楚。而现在,他穿着雪白的衬衣,打着笔挺的领带,朝任何地方一站,带着不凡的气度;公司开大会,他站在台上侃侃而谈,随便说一个笑话,让台下几百号员工笑得直不起腰。他的前任和公司老总对他是赞不绝口。我很惊异于他的这种变化,我不知道一个人要变成这样,要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公司坐到这个位置,需要付出什么,付出多少。

    他和我是两个极端。在这个社会上,他简直是如鱼得水。

    这次大虾宴上我第一次听他唱歌。台上的他唱得很尽兴和投入,而且他唱歌的技术不错,让我们这些人听得心神激动,有两个业务员跑到台上给他伴舞,气氛一下就被他带了起来,达到高潮。

    我在台下,觉得棒极了,就有一点不好,怎么唱这首歌?挪威的森林,多么怪的名字,和流行的一部小说(也是我所排斥的,有点莫名其妙)同名。我是第一次听,并且认为这首歌实在很难听。这么长的时间,有点古怪的曲调,还有很奇怪的歌词,我几乎听不懂他在唱什么。只是一遍遍地重复着:“那里姑娘总是澄清,那里空气充满宁静”当时我就想,这个歌词作者能想出用“澄清”来形容姑娘,真是一个鬼才。后来才知道听错了,不是姑娘,而是湖面。

    从那次以后,我就在不同的地方也听到这首歌。也不知道从哪一次开始,我忽然发现自己迷上了这首歌,真是不可思议,我的一个朋友说,歌曲是越听越好听的。或者挪威的森林就属于这一类的歌曲。我对它的歌词不很了解,每次听得太投入,沉迷于曲调和节奏,就忘了听歌词。我这个人听音乐是习惯听旋律的。

    直到不久前,我找到了它的歌词,仔细地看了一遍。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伍佰一惯的风格,但是在这首歌里,那种孤苦、无奈、奋力地找寻,像是一把尖锐的小刀,狠狠地割在心里,痛但是这样透彻淋漓;再加上伍佰特有的嗓音,包括他的吐字不清。它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而我的同学,在唱歌的那时候,也就是这样痛快淋漓地宣泄着吧。

    陶喆angel

    我第一次听这首歌,也还是在这个公司的时候,是在今年的年初。一次在二楼的培训教室里放歌曲,给新来的业务员课前听的。其实以前已经放过很多回,可是我每次放的时候都拣自己听过的听(这也是我的一个毛病,在主动的情况下不听没听过的歌手)。那天因为忙,没来得及拣,听到了这首歌。我还记得当时我就呆住了。我这个人一直有这个毛病,一看到或者听到让自己喜欢或者感动的东西,就会呆呆的。这首歌给我的震撼太大,我甚至忘了感受一下,只是站在那里,全身心地去听去看。

    当时在电视上放着这首歌的mtv。那个穿白裙的小女孩,在镜子前用化妆品装扮着自己的脸,在昏暗的光线下甚至有点狰狞,可是,是一个渴望长大的小孩子满心全意的欢喜。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却没有笑,带着一点不知所措和害怕。或者,这不是她想象的样子,和她平时见到的眉眼宛转的大人是不一样的。

    长大,长大,就好象是这个妆,我们看到的和我们得到的其实是不一样的。

    陶喆飘渺的声音在一声声地喊着:“angel,angel”用着哀婉,曲折,空灵的声音,像是喊着唯一的希望。

    现实的苦难太多,我们都需要安慰。白衣天使不是每个人都拥有,我们更多的是拥有已经变形的童年回忆,折射着现在的心绪。

    我知道自己完了,彻底爱上了这首歌。

    萧亚轩最熟悉的陌生人

    也是在这个歌碟,我发现了喜爱的另一首歌,最熟悉的陌生人。一听倾心。

    我知道这个名字,是一部小说,用的就是这个名字,写网络中陌生又熟悉的朋友,写一个问题女孩和她亲爱的妈妈的故事。那时我可不知道它是一首歌曲。

    其实我早就知道萧亚轩。是看娱乐杂志,把她和蔡依林,孙燕姿,容祖儿评为四小天后。她的长相是我喜欢的一类,不漂亮,可是很大气。我的一个朋友说她的笑容非常的灿烂,让我很高兴。也听过她的两首歌,在电视里,但都是节奏很快的歌。

    当时听这首歌,是看着mtv的,有歌词,还有萧亚轩明白简单的演绎。她在镜头里,化着几乎看不到的淡妆,徜徉在大海边,穿着大衣,风吹着她的头发,有点乱。可是,更冷的应该是她的心情吧。

    歌词我不是特别明白,可是我能感觉其中的无奈。最初的激情在相处中慢慢地消磨,爱在生活中渐渐冥灭。都是任性的孩子,一回首已是百年。怎么也不明白,当初的熟悉为何会成为彼此的障碍;我们只能这样无奈地相互看着,却隔着不可跨越的距离,从此只能如此,如此。

    我很喜欢那段重复最多的歌词。每次听,我总是忍不住跟着唱:“从此各自曲折,各自悲哀。只怪我们爱得那么汹涌爱得那么深,于是梦醒了搁浅了沉默了回首了却回不了神;如果当初在交汇时能忍住了激动的灵魂”欲说还休的愁怨和惆怅,让人心里一酸一酸的。

    有些歌是可以让你跟着唱的,有些歌是可以让人用心听的,挪威的森林是后者,最熟悉的陌生人是前者。在太琅琅上口的曲调和旋律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点爱的记忆。

    辛晓琪味道

    辛晓琪是唯一一个我见过的在歌曲里很大胆但是含蓄优美地表现性的歌手。

    高中的时候我一个朋友特别喜欢听她的歌,买了一盘她的带子,我还记得是蓝色的背景,一个穿白衣的女子躺在床上吧。朋友大力向我们几个朋友推荐,我听了整盘,对第一首歌记忆很深,而且一直听不懂歌词,只记得有什么“无情是#¥”“伤心太多”“夫复何求”“你的手曾那么温柔,轻拂过轻拂过我每个轮廓,无可否认,我曾如此地快乐,爱过就该#¥%”反正至今我也没见过完整的歌词。我也不知道这盘卡带里有没有味道这首歌,反正是没有什么记忆。

    味道是后来我在电视里看到的。听到辛晓琪一遍遍地唱:“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我想念你的吻,和手指淡淡烟草味道;记忆中曾被爱的味道。”电视画面里,一个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女子,在记忆中想象着以前的种种。在白色袜子里,在烟草味道里,她怀念的是一个她曾深爱过的并且仍在深爱着的男子,而他,已经转身,永不回头,留给她的只是一丝一缕的独特的味道,带着爱的印记,让她还可以沉溺其中,回忆着,颓废着。

    当时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青涩坚硬。

    那时候喜欢上一个男孩子,上体育课,我帮他拿着他的外套。太阳很毒,我把他的衣服罩在头上,看着他和别的男孩子打羽毛球。鼻子忽然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是从他的衣服里散发出来的,被太阳灼射的味道,混着烟味,还有我们学校寝室的清冷的味道,我深深地呼吸着;当时我就想,就这样一生一世给他拿着衣服,在他身边看着他,我也是心甘情愿的。可是,两个月以后,我又莫名其妙地厌倦了。少年的感情瞬息万变,不可捉摸。

    或者辛晓琪表达更多的是成年人之间那种相思入骨的感情,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痛苦,混合着暧昧的味道,是不可解脱的魔咒;我这样年少浮华轻巧易逝的情感萌芽是不可比拟的。

    可是,多么美好单纯的一种感情。在成长的我们已经不能拥有。

    莫文蔚盛夏的果实/ 陈奕迅爱是怀疑

    把这两首歌放在一起,是因为我觉得它们表达出来的对爱情的态度有点类似,而且曲风都有点另类。

    我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注意莫文蔚这首歌的,总之好象也是偶然的一次机会,大概也是一听惊艳。我简直是对它着了迷,抓住一切机会去倾听它,还很郑重地向我的朋友推荐过。我跟她说:“你听听,你一定喜欢,特别特别好听。”有一次,我们去逛街,走着走着,我忽然拽住她说:“你听,盛夏的果实!”她听了一下,街上很嘈杂,她没有任何表示,接着和我逛街。可是,我是那么喜欢,莫文蔚心不在焉地吟唱,却带着忧伤入骨的悲哀。再后来有一天,也是我和这个朋友在聊天,她忽然说:“莫文蔚有一首歌盛夏的果实,很好听,”我当时就笑了。

    到现在为止,我听过的陈奕迅的歌也就这一首。是在哪个卫星电视台放一档音乐节目,我调到这个台时,正好看到mtv里陈奕迅对着麦克风做着怪怪的歌唱模样,同时左蹦右跳。已经放过一半,可剩下的一半也足以吸引我仔细地听下去。那奇怪的变声,颤颤的尾音,唱着“because爱是嫉妒,爱是怀疑,爱是种近乎幻想的真理,because爱是游戏,爱能叛逆,so别把这游戏看得太仔细”歌词完美得令人难以想象。

    这两个人,很巧,我都是先看到他们的电影再听到他们的歌。

    看莫文蔚,第一次是在食神里,那个丑陋痴情的火鸡,不顾一切不计牺牲不要回报的单恋;然后就是在大话西游里,过了五百年仍然深爱着负心人的白晶晶。我看第一部时,非常喜欢白晶晶,希望在第二部里可以让两人结一段情缘,即使知道至尊宝一定会舍弃一切,变成孙悟空;可是,我很失望,因为齐天大圣在五百年前已经有了一个至爱之人:紫霞。多看了几遍,我不再不喜欢紫霞。她和白晶晶其实都是一样的,带着不可逆变的宿命,成为至尊宝终变成孙悟空这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只是,在交错时空的爱恋里,白晶晶五百年的深情被紫霞留在至尊宝心中的一滴眼泪轻轻地抹去了,不留痕迹,甚至她自己都不觉得惋惜,在成婚的那天悄悄地走了,留给至尊宝的只是淡淡的几句解释和对他和紫霞的祝福。

    爱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

    看陈奕迅,是一部贱精先生,里面的他穿着时尚,行为时尚,也从事着一份时尚的工作,只是在现代社会里已经不看重不需要他幼年那美好单纯的愿望和情感,所以他在成长后变成了另一个人:尖酸,刻薄,嘲弄一切,做尽不大不小的坏事,被所有的人背弃;第二次看他,是一部叫做魂魄不齐,他竟然是演一个粤剧班子里的演员,机缘巧合下结识了已死去二十年(大概是,因为这部电影我只看了一半,记不太清楚了)的一个粤剧名角,帮她了死前的心愿。在这部电影里,他的行为也不为周围的人承认和理解,心地善良,做事凭的是兴趣,但是油腔滑调,和传统的好孩子是不一样的。

    他们的角色和他们唱的歌是一样的,另类,不计后果,对待感情是浮滑背后的执著和真诚

    和传统的真情实感是不一样的。歌曲里表达的都是对感情的躲避,可是盛夏的果实里的躲避是一种以退为进,带着无可奈何的不可挽回和一点点苍白的狡猾,而爱是怀疑却是一种自我保护,无能为力的保护,飞蛾扑火的自我牺牲的肯定和游戏态度。

    我看过很多作家在文章里面说现代的人已经不懂得什么叫爱,不懂得如何去爱,因为去爱人其实是最大的牺牲而现代人太自爱,所以他们只好放弃爱。

    可是又有谁人能够摆脱对爱的幻想和拥有的希冀,所以现代人的感情生活总是在摇摆不定中左右为难。

    那么,莫文蔚在歌曲里感情态度,或者是现代人的一种折中的古典主义;而陈奕迅所表达的,也就是一种时尚的自我保护。而他们所期盼的,不过是在感情的战争中可以更好地生存。

    后记:呵呵,其实都是老歌了,对于现在瞬息万变的社会来说。

    我所写的这几首歌曲,爱是怀疑挪威的森林和最熟悉的陌生人我最近听过,不过所写的完全是以前听的感受,很模糊潦草。我对流行音乐知之甚少,因为听了这些歌曲有话想说,所以大胆地写了下来。

    我听过的歌词很少有完全明白的,一来是我的耳朵不太灵敏,很多歌手唱歌时处理得很模糊,所以我听不清楚;二来或者现代人看重的是含蓄地表达一种情绪和意念,而不是明明白白的告白,所以对歌词的涵义我也不是太理解。

    我总觉得现在的很多歌讲究的是一种精致的轻巧,轻愁淡绪的无奈和惆怅,这样的审美趣味是符合现在的人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已经太沉重,各种诱惑和压力接踵而来,我们无法喘息,不再需要什么负担,我们更追求的是一种轻松化浅淡化了的苦痛,好象我们用钝了锋刃的刀在日益麻木的神经上一刀刀地划下去,使我们明白我们还保持着知觉;我们在享受着这样的痛苦。

    可是你看,八十年代,或者更早的时代,那些浮华靡丽的曲调和歌词,爱爱爱的不绝于口,欢乐,喜欢,痛苦,失望,如此大胆表露。若我等不到你的到来,我会难过,我想你,和着美酒和咖啡对自己喜欢和喜欢自己的人是坦率直白的。每次听到这些老歌或者在书中看到这一类的歌词,我总是忍不住地笑,觉得它们是直白得可爱,那时的人太懂得享受美好的东西,社会风气刚刚放开,人们在惊喜与恐慌之余来不及地表白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享受直白的欣喜,没想过要顾及或者再隐瞒什么;而现在,我们学会了隐瞒一切,在半明半暗里让人揣测,可是,多么累。

    不过怎么说呢,不是什么事都绝对的。我觉得我们现在最好的一点就是社会的弹性增大,大家各爱所好,各取所需,只要你没妨碍别人,自由的选择权是最好的。我的一个同事,他是个男孩子,比我还小一岁,可是疯狂地喜欢邓丽君,讨厌周杰伦;另有一认识的人,过而立的人了,说其实周杰伦还挺好听的。

    呵呵。

    有一天看同一首歌,有很多老歌,可是听起来,仍然是很美好的享受,情绪激荡,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