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父子之辩

金舌琅君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三国长歌最新章节!

    原来这仆役知道一旁有人,听得主人两人谈论之事甚为隐秘,便在一旁对中年书生和青年连使眼色,两人却谈得专注,未曾瞧见,此时已将晚了,不禁愁眉苦脸。

    却见山脚下闪出两人,一个十七八岁青年,面目俊朗,一个十四五岁少女,却是娇美无限,正是刘志、赵嫣二人。

    中年书生见是两个少年人,心中松了口气,想来刚才所说无太多妨碍。但见得刘志气度不凡,十分贵气,倒也不敢小觑,又见少女也非一般人物,恭声问道,“不知两位小友尊姓大名,可否见告?”

    刘志帝王之尊,不便直言相告姓名,又念在先前这中年人言语不敬,心下有气,便不置可否,只是看着中年书生三人。

    “小弟姓蔡名邕,字伯喈,小弟这厢有礼了。”那青年说的十分有礼,又是对刘志二人一躬,接着手向一旁侧道,“这是家父,那位是家中仆役……”

    赵嫣先前听那中年人说刘志坏话,颇感生气,但听到后来,知道其主要是怨恨梁冀,这伯伯不知志哥哥也是痛恨梁冀,才迁怒志哥哥。她生性良善,虽是父母亡故,而所遇之人如樊大婶、曹腾皆对其关爱有加,而刘志更是对她深情一片,对一切人皆以好处猜度,又感这青年十分恭敬,便也不计前嫌,看了眼刘志说道。

    “小女子父家姓赵,蔡伯伯,蔡兄,你们好,这位……”赵嫣对二人还了一礼,双眼望向刘志,她不知刘志是否欲告知姓名,自己便不说。

    “孤……姓刘。”刘志先前的“孤”字却说得极轻极快,那三人都为听见,赵嫣却心中噗嗤一乐。

    “原来是刘兄和赵姑娘,在此荒野中相遇,实是有缘。”蔡邕见刘志不愿说自己姓名,也不以为怪,说道。

    “我二人欲向西行,只因途中与家中仆役失散了,便在此处歇脚,等他们来寻我们……”刘志淡淡说道,他想这父子二人定是奇怪他俩来历,只能说些,虽说“不尽”,却算不上“不实”。

    “小弟是陈留人氏,与父亲亦是西行去郿县,正值清明时节,父亲和我便踏青而行,哪知小弟母亲身染恶疾,家中下人便驰马急来报之,只能折回……”这些刚才刘志二人已约略听了一些,便点点头。

    “刘兄和赵姑娘可是饿了?不妨与我父子二人共进些寒食如何,今日恰是寒食节。”蔡邕见二人身旁并未带着包裹,便邀请道。

    此时正值午时,刘志二人心道原来昨日遇险后已过了一日,两人昨夜便没怎么吃饭,可此时却丝毫不觉饥饿,真是怪了。但都觉应该吃些东西,便答应了。

    见那仆役从马上拿下一个竹篮,翻出一张麻布席地铺下,再摆好吃食,众人分宾主落座,各人便分别进了些冷食。

    待得几人食罢,刘志说道,“老伯刚才所言梁冀作恶多端、祸乱朝纲,真是罪大恶极!”那蔡姓中年书生因先前所说恐被二人听到,心下略感坠坠,此时听这青年也如此说,心中略安,报以微笑。

    “可是我听闻那梁太后已然宾天,又以还政于皇帝,不知老伯认为当今圣上如何?”只因适才这中年书生说刘志年幼无德,刘志一直耿耿于怀,这时便忍不住问道。

    “吾等黔首百姓怎敢妄议天子,公子说笑了。”中年书生虽刚正,却也不好在外人前讲论天子,此时还处京都左近,若是言有不慎,全家遭殃,因此并不答刘志所言。

    “老伯适才说天子年幼,也是几年前的了,而今天子继祖宗之志,学先圣之言,德行不亏,有朝一日,定会将这梁氏满门奸佞杀的一个不留!”那中年书生听刘志此语,心下大惊,此子竟敢说这等话,倒是与我言志相合,但少年人不知天高地厚,口没遮拦。

    赵嫣却是看着爱郎雄心勃勃,坚毅认真的神情,又知铲除梁氏是他夙愿,对之更是深信不疑,心知日后定能实现,便一双妙目凝视着刘志,满是激赏。

    刘志接着说道,“若是有一日,天子驱除了梁氏,蔡兄是胡司空的高弟,可愿入朝为官哪?”刘志听蔡氏父子交谈之时听得蔡邕欲入仕为官,又不愿归入梁氏,显不是只求功名利禄之辈,是真心效忠汉室之人;再者此人又是胡广的学生,想这胡广虽说滑得很,却有真才实学,这人此时未投入梁冀麾下,自己亲政,朝中势力着实少得可怜,何不趁现在拉拢此人。

    蔡邕听刘志如是说,心中惊诧无已,想刘志与自己年岁相若,是何身份竟要自己为天子效力,看他如此说辞,是一心想报国的书生文士?是汉室宗亲家的公子?抑或是天子派出四处招揽势力的官差?这年纪又不像,他如何也想不到站在自己眼前的正是大汉天子本人。

    蔡邕看刘志面色十分严肃,知他并非随意问问。沉吟了片刻,正色说道,“若是他日圣上宽明,崇英逸伟,不坠于地,德弘者建宰相而裂土,才羡者荷荣禄而蒙赐。盍亦回涂要至,辑当世之利,定不拔之功,荣家宗于此时,遗不灭之令踪?何为守困而不通达耶?”

    蔡邕所说的是若是今后天子宽厚圣明,能崇敬英杰,使人才畅意,不会坠入尘土中而不为人所见,那么德行盛大者便能建功封为宰相列土封疆,才智超凡者安心享受荣禄接受恩赏。若真能如此,我怎还会坚守贫苦却不为建立功业,光宗耀祖,留下美名呢。

    蔡邕又道,“故伊挚有负鼎之衒,仲尼设执鞭之言,甯子有清商之歌,百里有豢牛之事。夫如是,则圣哲之通趣,古人之明志也。小子何德,敢不效法?”

    说的是,商时伊尹背负烹鼎炫耀自荐,孔子亦曾设想自己充当那手执鞭子的低下随从而谋求富贵,宁戚低唱凄冷的逆旅之歌以求引人注目,百里奚为见秦穆公甘心卑身喂牛。这些皆是古代圣贤的所做,依此表面自己的志向。蔡邕以先贤做比,便是说自己他日愿效仿先贤效忠汉室。

    刘志和赵嫣二人听蔡邕如此说,都不禁心下赞叹,“此子不愧为胡广门生,才识过人。”刘志更是心中大慰,若能得此人,实是大助。

    却在这时,一旁中年书生却淡淡说道,“吾儿错了,所谓睹暖昧之利,而忘昭哲之害;专必成之功,而忽蹉跌之败者已。昔自太极,君臣始基,有羲皇之洪守,唐、虞之至时。三代之隆,亦有缉熙,五伯扶徽,勤而抚之。于斯已降,天网纵,人纮驰,王涂坏,太极陁,君臣土崩,上下瓦解。于是智者聘诈,辩者驰说。武夫奋略,战士讲锐。”

    这中年书生却说,“孩子,你只看到这模糊不明的眼前之利,却忘记清晰明楚的灾害;只心系能建立的功业,却忽视失足跌落的危害。”

    蔡邕听父亲如此说,不由拱手对中年书生说道,“求父亲教诲!”

    中年书生缓缓说道,“往昔天地之始,君臣初建,有伏羲氏的长久安宁,尧舜以致顶峰,而后夏商周三代亦有兴盛之时,接着春秋之时五霸扶持弱周,但在那之后,却法网废弃,道德崩坏,王道不再,君臣间秩序瓦解。那时起智谋之士巧施权诈之术,善辨者四处游说鼓吹,武夫妄逞勇猛,战士只四处征战杀戮。”

    中年书生又道,“或画一策而绾万金,或谈崇朝而锡瑞珪。连衡者六印磊落,合从者骈组流离。隆贵翕习,积富无崖,据巧蹈机,以忘其危。夫华离蔕而萎,条去干而枯,女冶容而淫,士背道而辜。人毁其满,神疾其邪,利端始萌,害渐亦牙。”

    “有人因谋划一条妙策而身缠万贯,有人因一朝游说受赏优厚。那连横的苏秦佩六国相印声势显赫,合纵的张仪也是腰间挂印光彩耀目。猛然得到许多尊贵,财富无法计数,只投机取巧,而将种种灾祸忘却。鲜花离开花蒂就枯萎,枝条脱离树木便死亡。女子打扮得妖冶便放纵,士人若是背弃了圣道便会受罪。人人诋毁他们的名利,神明憎恨他们的行径,福利方才显现,祸患也已萌芽。”

    这一番话说得一旁刘志深深皱眉,心中恨道,“这厮当真可恶,初时说朕年幼无德,朕方劝得他儿子心动,他便当头泼冷水,说这事非但无功,反而祸患重重,岂有此理。”便阴沉着脸,却看蔡邕如何答复。

    蔡邕方才满腔热血却被父亲几句话说得冷了大半,心中一念父亲所说并非没有道理,当今梁氏势大,非是自己不愿为汉室分忧,连老师都只能屈服在梁氏之下,我又能做何事?未建其功反先受其害,而今母亲又患恶疾,须以孝为先,皱眉沉思良久叹道,“父亲说的是,儿还是回家专心奉养母亲。”

    “刘兄,待得他日主圣治清,小弟定当竭尽己力,报效朝廷。”蔡邕转身对刘志道。

    “好一个‘他日主圣治清’!”刘志看蔡邕如此,已知他心意,冷哼一声,便不再搭理蔡氏父子,所谓话不投机,半句也多。

    中年书生见再在此逗留也是自讨无趣,便和刘志两人告辞而去,刘志竟不再搭理,赵嫣对蔡氏父子又一礼道,“多谢蔡伯伯、蔡兄的饭食。”她见刘志不悦,也不敢多说,目送三人一马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