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逛建州城

操之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龙凤团最新章节!

    这天,张老爷正好要去城里,给几家商铺送去刚出炉的茶叶。张晖听到了这个消息,急忙找到了他爹,求他带自己一起去城里看看。

    张老爷自然是不同意的,才刚去了茶场没几天,就想着去外面潇洒了?张晖不会这么容易放弃,他找来了娘亲翁氏。

    张晖想得很清楚,茶场里有很多想叔公学习的师傅,并不缺他一个。然而,如果茶场里生产出来的茶叶放在商铺里无人问津的话,那就师傅们的所有努力不就都白费了。

    因此,要想让吉苑里的茶叶发扬光大,张晖只有走出去,广交人脉,打通销售渠道,最好是王亲贵族或是达官贵人,只有这些大人物才可以引领市场的走向。

    况且张晖身上还有神奇的交友系统,这个系统在茶场又不能发挥作用,也只有走到外面的世界去,张晖才能更好地感受这个世界的韵味。

    可是,及时张晖他娘出面了,张老爷还是没有同意带张晖一起走。就在张老爷即将启程的紧要关头,德叔出现了。

    “让晖晖跟你一起去吧,是时候让他见见世面了!”

    德叔的一句话把张老爷摆平了。张晖顺利跟在张老爷的身后,一起出发了。

    走了百步之远,张晖回头一看,却见阿霞站在家门口远远望着,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

    张晖灵机一动,对张老爷说道:“爹,您看阿霞,舍不得我们呢!”

    张老爷也回头一看,顿足想了想,随即呼唤道:

    “阿霞,你过来!到了城里,帮我好好看紧公子!”

    “什么?老爷的意思是说,我也可以去城里?”阿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张晖听了,嘲笑道:“你是我的跟屁虫,我去哪儿,你当然得跟着啦!”

    阿霞心里开心,懒得跟张晖斗嘴了。虽然老爷说是让她跟着去看紧公子,但是她心里像明镜一样,老爷其实是想带她去一趟建州城,也见一见世面。

    福建之名的由来与建州息息相关,分别取自福州和建州的首字。

    唐开元年间,朝廷在闽地设福建道,辖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州。福建观察使统领福建道军政、民政、财政、司法等大权,成为闽地最高行政长官。

    建州城的山川地貌和城池建设可以用三山、六水、七座桥来概括。三山指的是芝山、旗山和符山,六水是指六条主要的城内河濠。

    七座桥分别跨架在城内河之上,并且都是呈十字形,分别称为泳泽桥、平政桥、镇安桥、垒华桥、恩波桥、顺母桥、德胜桥。

    东溪沿岸下驶的民用船只都在骖鸾渡口停泊,然后登岸入城。

    从水路抵达骖鸾渡口后,张老爷便带着张晖和阿霞下了渡船,之后改陆路,渡口处是建州城外的附郭,有着大量等待接客的马车。他们搭上一驾马车,一路沿着附郭的光禄坊,驶向了建州城的通安门。

    光禄坊在通安门外,出城便是街道,一直向北伸展至白云寺前为止,长约三华里。此地半为商店,也是建州城最大的闹市之一。因位于水陆要冲,扼三县百乡商旅的孔道,东门附郭的光禄坊,水陆荟萃,商旅云集,市景繁荣,百业兴盛。光禄坊上方有三条巷子,叫做城门边巷、二圣巷和三圣巷。

    经过了光禄坊,张晖远远地看见通安门屹立于前方,终于,他们来到了建州城的城墙之下,阿霞终于见到了日夜期盼着的城墙。张晖原本以为自己对城墙并没有什么兴趣,然而当自己亲眼目睹了被时光冲刷几百年的城墙时,心里还是难免一震。

    建州城最开始建城的时候,是在三国时期,由首任郡守筑城于溪南覆船山下,是为建安郡城。几百年来,经过多次反复的移城之后,直到唐建中元年,当时的建州刺史又移城于黄华山麓。

    三国时期的首任建安郡守,在城池的四面修筑了八座城门:

    东面在屏山书院之东筑东平门和东安门;南面在福船山和梅仙山之间筑通海门,在福船山和云际山间筑镇南门;西面在东吴名将吕蒙故宅之西筑建宁门,在原闽越王无诸行祠之西筑建德门;北面在今中水南故郡治遗址之北筑兴吴门,在光孝寺之北筑朝江门。

    唐建中元年由建州刺史修筑的建州城,城墙周长九里三百四十三步,高二丈,广二丈一尺,共有九座城门:

    南边是建溪门,东南边是通仙门,西南边是建安门,东边是宁远门、通安门,西边是水西门,水西门的西北方有西津门,西津门的南边有临江门,北边有朝天门。

    他们从通安门进入建州城内,张晖顿时感到,热闹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见张晖和阿霞东张西望,稀奇得很,张老爷微微一笑,看了看天上的日头,说道:

    “我和商铺的李掌柜约的是午后的未时,时间还早,我就带你们去转转吧!今天一次性瞧个够,以后可就别再嚷嚷着要出来看一看,多看几眼你们也会看厌的。”

    于是,张晖和阿霞就像从笼子里放出来的鸟儿似的,开始穿梭在城里的大街小巷。

    “公子,公子,快看那边,好漂亮的油纸伞啊!”

    “阿霞,看这边,这边!糍粑、尾肠、鱼肉……真香啊!我都流口水了。”

    张老爷跟在他们后面,催促道:“快点走了,快点走了,不然今天可就逛不完了。”

    张老爷想着让他们一次逛个够,下次就不会想着再来,可是这么大的一座城,哪是能逛得完的,而这么热闹的一座城,又哪是能逛够的!

    城内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象切豆腐一样,方方正正,整整齐齐,有弦歌、登俊、宣化、兴仁、安定、崇儒、禾义、平理、尚书、孚通、兴贤、平肆等。

    很快他们便来到了禾义坊、平肆坊、尚书坊和孚通坊的交汇处,这是建州城最热闹的集市,故名大市街,城内著名的店铺皆集中于此。

    被张老爷催赶着,他们来到了一座桥上,桥下流淌着的水是城内的河濠。城内的濠池,其水源来自黄华山后的橄榄坑,流至水街头分为两支。

    东行的一支由上豪栋至宁远门岐下绕仓桥至府前平政桥、古楼前落魂桥,再经升华桥上溯至恩波桥止。

    西行的一支由下豪栋折向西南德胜桥,亦流至恩波桥。二流在恩波桥汇合后,北经顺母桥从四平园水洞出口,汇入小松溪。

    因恩波桥是东、西豪栋双流汇集之处,每年洪水季节,人们就到这里观看水势。若水流下,便无水患。若发现托顶倒流,则是溪水上涨的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