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勘察地利

渺渺夜雨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兵谋演义最新章节!

    许冠清惊喜的发现,儿子许杨最近好似变了个人一样。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起来,早早的洗漱好,吃过早饭,就坐在后院书屋里看书,等着王先生。

    现在整个府里最推崇王先生的就是许杨,但凡提到王先生稍有人有些不敬,许杨的脸立马就耷拉下来。

    许冠清也算是老来得慰,自己的儿子可算是学好了。

    但是有一点让许冠清有些头疼,就是这个王先生总是隔三差五的就带着许杨出去,有时候去的地方还挺远,甚至还在外面住上几日,对王先生的学问许冠清是信任的,只是干嘛非要三天两头外头跑,让许冠清有些费解,但是又不好开口直接询问王先生。

    恰巧这天,王先生的母亲,让王先生去县城里头置办点东西,于是王先生就留许杨一人在后院书屋里看书,自己去置办东西了,许冠清总算是逮着机会了。

    探头探脑的来到后院,许冠清先是问了问许杨最近的学习情况,大致了解一番之后,忽然问道:“你与王先生怎么隔不了几天就要外出,这是为何呀?”

    许杨看父亲行为神神秘秘的,还突然问起自己的学业,闹了半天原来是看到自己最近和王先生经常出去感到有些不满了。

    许杨也没生气,这王先生的教学确实是与众不同,难怪父亲会心生疑惑:“王先生现在正在教我用兵之道,摆兵布阵之法,现在学的是地利,我与王先生走遍萧县附近的山川河流,绘制地图,以勘察何处可以诱敌,何处可以伏兵,何处可以安营扎寨,哪里该如何布阵,哪里可以囤粮。”

    许冠清一听,算是释然了,王先生并非纸上谈兵之辈,果然身负绝学,不再打扰许杨看书,叮嘱了几句,好好跟着王先生学习的话就走了。

    短短一个月下来,这王先生带着许杨实地观察,将萧县周边的地形差不多勘察了一遍,又在其中巧妙的授予用兵之法,许杨是受益匪浅。

    现在许杨只恨以前没有用功读书,明白了什么叫做书到用时方恨少。

    过了两天,王先生又带着许杨出去,来到萧县南边的一片密林当中,这片林子名叫安林,林子里大多都是参天大树,枝叶茂盛。

    王先生一指安林对许杨问道:“你看此林如何?”

    许杨不假思索回道:“此林枝繁叶茂,倒是一处藏兵的好地方,可惜不适合伏兵。”

    “为何不做伏兵之用?”王先生又继续问道。

    “这个安林与路边甚远,大约有七八里的路程,路上要是行军,这里连点声响都听不到,如何伏击,更别说从这里出击赶到路边,早就失去伏兵以逸待劳的优势。”

    王先生微笑点头“最近你长进不少啊,伏兵确实有以逸待劳的优势,但是伏兵最为重要的是讲究一个‘奇’兵者诡道也,用兵以出奇制胜,我查过县志,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战斗,史称博林之战,人数不多,但是也不失为一个经典战例,安林当时就是伏兵之所,这里埋伏了五百精壮士足,都是善于奔袭的士兵,以狼烟为号,奔袭而出,结果获得大胜,水无常形,兵无常态,你最近苦读兵书,肯定是觉得见识大有长进,兵书固然能增长知识,但是也会禁锢你的想法,按照兵书所说,安林确实不适合做伏兵之地,可是一用之下,又能出奇制胜,你要记住学以致用这四个字,万千别死读书,成了你嘴里的酸腐书生。”

    许杨这才明白王先生的深意,急忙躬身施礼道:“弟子明白了。”

    “嗯。”

    王先生满意的点点头,忽然开始剧烈的咳嗽起来,咳得是连眼泪水都出来了,许杨赶忙给王先生顺背理气,忙活了好久,才把咳嗽止住。

    找了块平坦的石头,将王先生扶着坐下。

    “恩师,你这是得了什么病?”许杨关切的问道。

    王先生摆摆手,示意自己没什么事了,缓了一会才开口说道:“无碍,是以前犯下的老毛病了,每年一到开春就犯病,过段时间就好了。”

    许杨还是不放心:“要不我去给你找个大夫,抓几幅药吃。”

    王先生点点头,也没有拒绝许杨的一番好意。

    时间是过得真快,许杨与王先生朝夕相处,转眼之间就过去了一年,许杨在兵法之道上算是略有小成,整个人是变化很大,最有感触的莫过于许杨的贴身丫鬟小蝶。

    这位少爷虽然还和以前一样油嘴滑舌,还时不时的占自己一点小便宜,伸手在自己身上摸上了那么几下,但是整个人的气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以前像是一个小毛孩子,长得倒是挺高大,可是言谈举起,无不透出一股幼稚。

    女孩比男孩早熟,小蝶在去年还一直把许杨当做弟弟一般看待照顾,现在许杨身上多处一股成熟男人应该有的魅力,遇事沉着稳健,又才华横溢,还懂得体贴人了,在今年小蝶的生日,许杨还特意给小蝶打了一只纯银发钗,小蝶早已对许杨芳心暗许,现在更是死心搭地的喜欢着许杨。

    年关将近,整个许府上下都在忙碌着,许杨也不例外,整天在酒楼里面泡着,不过这可不是不务正业,而是王先生给许杨布置的任务。

    快要过年了,在外地的返乡之人极多,回到家乡了,自然要邀约三五好友出来一叙,这酒楼自然成了聚会的最佳场所,他们回来了,自然要谈论这些年在外面的事情,消息也就从这些人口中传了出来。

    王先生让许杨来酒馆的目的是为了探听消息,增长见闻。

    起先是王先生带着许杨来了几次,但是王先生身体是越来越差,再加上天寒地冻,又染上了风寒,于是就让许杨自己一个人来了。

    萧县最好的一家酒馆,名曰“景乐楼”共有上下两层,二楼全是包间,一楼则是大厅,临近年关了,这里几乎每天都是满座,许杨花了三两银子,才将一张桌子连续半个月给包了下来。

    许杨点半斤烧酒,又要了几样精致的小菜,侧着耳朵听人谈论各种消息,如果遇到有用的,许杨就会过去和他喝上几杯。

    这些消息五花八门,甚至于还有很多荒诞之事。

    洛阳城里一家酒店老板,心地善良,于是老母生日当天设了粥铺,免费赠粥,结果没有吃到的人,第二天来了,吵着要吃粥,人是越聚越多,最后冲进酒店里,把酒店洗劫一空。

    “你说这算什么回事,这个年头就连做好人都得小心了。”

    “难道官府不管?”

    “哼,外戚和宦官正为争权斗你死我活,那里还有时间去管老百姓的生死。”

    许杨心中惆怅,暗自感叹。

    “如此荒诞之事,竟然能够发生,足以说明朝廷已经昏庸到什么地步,为了一口吃食,百姓已然不顾道义,如疯狗一般谁对自己好,还要去咬谁。”

    还有一名侠客,看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被人强行带走,哭喊这父母,侠客动了恻隐之心,将女孩救了回来,谁知道非但不被感谢,反而被女孩父母一顿臭骂,因为他们村子里遭了大旱,朝廷的赈灾粮食还没走到半路就已经全被贪官给贪污了。

    如今村子里已经粮食已经吃完,再没粮食救济,恐怕要到了人吃人的地步,若是小女孩走了,兴许还有条活路,若是留在村子里,恐怕是凶多吉少。

    一连七天,许杨是收获良多,怪异之事,简直数不胜数,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朝廷已经不管百姓,只知道征税,百姓在重压之下,各种丑态百出,即可恨,又可怜。

    在拼凑各种信息后,许杨对天下大势也有大概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