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岗退费华而不实

残年老树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残年老树文集最新章节!

    近日在羊城晚报看到一篇文章任教农村上岗退费,毕业生真领情吗,令局内人义愤填膺,咬牙切齿。文中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实施办法(试行)对吸引大学生到农村从教没必能改变农村教师欠缺的状态,如此云云。

    文中还说:农村与城市基本没有可比性。农村教师地位低,待遇差,办公条件、生活条件、个人发展空间均不如城市。而且现在的大学生思想越来越理性,观念越来越现实。三万块钱的上岗退费,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况且这些钱在城里工作两三年的差额就可以找回来。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师范生,还面临着婚姻大事,如果选择把家安在农村,以后有了孩子,还要从农村开始成长,也不利于孩子的教育。特别是一些从农村出来的学生,上大学不就是为了脱离农村,改变原来的生活状态吗?既然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不愿意回到农村,再让城市里的大学生到农村去工作就更不现实了。经济利益的考量是人们行动的源动力。如果真的为农村教育着想,政府就应该在欠发达地区给教师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比如政治上的、生活上的、工资上的、住房上的等等,从制度上为他们自愿投身到农村教育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我看这么“弱智”观点,让我想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饱汉永远不知道饿汗饥。我们这个社会本来就不公平,有教师资格的人去洗碗,没有文化的人去教书。或许,也只有在中国特色的社会才有这种怪现象。为什么我们总是关心“肉林酒池、脑满肠肥”的人吃不饱,却不忍心去看一看缺衣宿食物、饥肠辘轳的劳苦大众?基层学校凑不齐教体育的专任教师,学体育专业的师范生却只能去当保安。有头发的谁想当和尚,学校请不到人是教局不给编制,大学生毕业回来当个代课教师,每个月不只领300元工资,倒不如去当保安、清洁工,虽然工作不体面,总比领300元的民师更实惠。

    农村与城市基本没有可比性,这是不可以否认的事实。但是说,农村教师地位低,待遇差,办公条件、生活条件、个人发展空间均不如城市。这个也是事实,在农村小学当教师怎么比得上在美国白宫当总统的待遇高、办公生活条件好呢?用两个不同的世界拿来作比较,行外人不知道教师内的行规,觉得有道理,拍案叫好;行内人深谙个中血泪辛酸,都是打落的门牙往肚子里吞,谁敢吭声?

    对于出生在大城市的师范生来说,叫他下到刀耕火种的农村教书,多少都有些委屈,有些不愿;但对于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来说,能留在城市是一种奢望,回到家乡送一两万元的厚礼,能做一个人民教师也是梦寐以求的职业。每个农村娃都有这样的教师梦,事实却没有几人能如愿以偿、名正言顺地当上教师。在农村中小学里,哪间学校不缺老师,哪间学校不大面积缺人?一般农村小学,十个教师中有五个是代课的。代课教师大多数都是由些村民来担任,而有点文化的大学生为了糊口,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为什么大学生含着泪水离开自己深爱的土地远走他乡,也不愿留下来当“民师”呢?原因是他能留下吗?每年教育局招考编制有限,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为了省钱,用一个正式教师的工钱,能养活三个代课教师,能草率完成九个教师的任务。很多地方都一样,大学生成群地回到家乡报考教师,却录取正式教师人数不够四分之一,没有被录取的大学生可以留下来当代课教师,代课教师还是那个干着同样工作,忍受区别对待的可怜家伙。明明是缺人手,为了省钱,于是大量起用代课老师。而这些教育系统内的“黑人口”不签劳动合同,不买任何保险,工资还没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严重违反了劳动法。正如一位网友说:这像款爷包情妇一样,情妇们履行着妻子的义务,却无名无分享受不了权利,待遇远远不及原配夫人。玩腻了你,一脚就把你踢到老远,谁管你死活?能够转正的幸运儿少之又少。

    我一同学茂名学院本科毕业,因为考不入围,宁愿在外面饿死也不回家乡农村小学当代课教师。他目前虽然没有找到什么好的工作,在一汽车美容店帮人洗车,月薪只有600元,但总比呆在农村小学代课380元好一点,也不用那么受乡亲父老的鄙视。

    寒窗苦读十二年,终有一日考上大学,父母也含辛茹苦地交完了昂贵的学费。毕业后,本以为可‘跳龙门’让辛苦了辈子的父母过上好日子享清福,但只是南柯一梦,醒来后拿起锄头当农民,放下锄头当教师。代课工资太低,生为男儿,上不能侍奉高堂老母,下不能荫妻教子。读书人一声长叹?这就是大学生在农村做民师的写照。

    国家、党总三申五令地说:要补充农村基层师资力量建设,要提高教师待遇,鼓励大学生回到农村教书等等。但他有没有曾经想过,农村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录用人才的编制名额。以茂名地区为例,每年都有几千师范生回来报考教师,但录用的却不够1/5,仅仅只有几百人。目前很多小学连个专业的英语教师都没有,也有很多小学低年级因为请不到英语教师而取消开设英语课。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实施办法(试行)有用吗?别说上岗退费,就是将农村教师的工资提高到年薪100万也无济于事。结果可能看到的是:十万大学生争取100个岗位。这100人能充实农村小学大面积缺教师的局面吗?每个学校平均分不到半个教师,实质上农村小学并没有多大变化,小学仍然开不了英语课,在当地请几个村民来代课,敷衍了事。落选的九千多名大学师范生也不甘心留在农村领300元一个月,做个民师而被迫背井离乡,另谋出路。

    有人说“政府就应该在欠发达地区给教师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比如政治上的、生活上的、工资上的、住房上的等等,从制度上为他们自愿投身到农村教育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代表落选九千多名大学师范生哑然失声,社会的财富是有限的,教育事业的投入更加有限,假如将部分人的待遇提高,必然分配不均,到时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教师待遇极高,因为地方财政紧张,每年招考教师编制名额是20人,到那时一所学校了除了校长是转正的外,其他全部是由村民来代课。村民因外不懂地理,学校取消地理科目,村民不懂英语,学校取消英语课程,村民不懂历史,学校取消等等。

    那样农村中小学教育更加变得雪上加霜。说句心里话,要想解决农村师资力量滞后,必须放宽编制,多录用教师的人才,让大部分师范生有份书教,有口饭吃;而不是因为招考名额少入不了围,被迫去洗车、洗碗、打临工,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样师范毕业生会感激政府,农村中小学会感激政府,学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也会感激政府。

    由此可见,上岗退费还不如实实在在放宽编制,扩大教师录用的名额更实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