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留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残年老树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残年老树文集最新章节!

    “三支一扶口号是: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期满后,我们饱含着热泪想留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难道这么卑微的心愿都实现不吗?偏要将我们赶走?我们不需要当大官,不去考公务员,也不想升学考研究生;不图富贵只想留下来,留在别人不愿意去的山区农村乡下当一位小学教师。这难道都不行吗?”这是一位三支一扶志愿者说出的心声,也是大部分志愿者的心声。有几位支医的志愿者,他的专业学科就是医生,他愿望就当医生,希望能在医院继续治病救人。但期满,无情的破碎了他的梦。教师想留在学校教书育人,医生想留在医院治病救人,这本天经地义的事都实现不了,不允许他们留下来,鼓励他们去做不愿做的事,甚至是大部分人做不到的事,去考公务员,去升学。这就是三支的优惠政策。

    两年前,我大学毕业不久就应聘上了广州某民办高校学校辅导员职务。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也算白领收入。小资式的生活,乐悠悠。上班不久,我接到了同学的电话,说参加了三支一扶能去到基层工作,能为农村建设出点绵薄之力。在民办高校工作,收入虽高,但不太稳定,我想农村更需要我这批人。我不假思索响应了党的号召,报名了三支一扶。

    出征仪式天虹宾馆举行。那天我卷起了简陋的行囊,匆匆去到那里。跟我一样,都对农村充满幻想的热血青年,聚在了一起。

    同一客房子里我认识三个支友姐妹。她们是来自省内不同的高校,都是找到工作而又辞掉工作赶来的。她们说,农村是她们土生土长的地方,知恩图报,回到农村,特别是家乡有一种落叶归根的感觉。

    我们就凭着年轻的一股热血,顶着党赋予我们光荣的帽子,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一晃眼,两年过去了。我们青春流逝知识老化,我们都成了“大龄女青年”了,却要被迫下岗。大家都眼含泪水,被人“裁出”人民最需要我们的地方,自谋出路。

    一姐报考政府公务员,同样那个职位在两年前报考人数较少是70选1。两年前,她完全有能力考进去的。现在受到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市场萎缩,更多的人都选择了公务员,报考人数一下子增长了几倍。现在是是654人选1。虽然机会渺茫,她还为自己的“加3分”沾沾自喜,得知成为三个面试之一时,她笑得很开心----第二的离她差4分!面试成绩是当场公布的,她获悉后就差点晕倒----折算完已排最后!而她离"准公务员"还相差0。4分!一姐撕心裂肺地哭

    二姐在逆境中挣扎,在金融危机的笼罩下,民工返乡、白领失业。她靠亲戚行走,进了一家集团公司做文员,工资只有700元,被拖欠了两个月工薪,但有办公室坐,所以也没多大意见。两个月后公司倒闭,又回归为无业人员,她才清醒过来,接着就哭得昏天黑地

    三姐是医科出身,支医前在医院有不错的职务。参加乡下支医被安排在乡镇医院做“接生婆”两年后却被医院莫须有的理由“请”了出来。三姐性格倔强,也不和医院过多的争辩,卷起行装匆匆赶回到了广州。两年前的广州跟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经济萧条,预测未来还有100万大学生不能就业,过去企业高薪求贤的景象已一去不复返。她拖着疲倦的身影,几乎敲遍所有企业和医院的大门结果都让她心灰意冷。就连面试技校的校医,都要排长队投简历。她最终地背着所有人竞争到了殡仪馆整容师一职,名声不好听但待遇很好。于是她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事业!可是终被家人得知,老爸怒吼:“去弄死尸吧!我服毒后也为我整容啊!”她只好回家养白鸽子

    我年岁小点,也就没什么志向。支教结束后,我希望能留在服务过的乡村小学,因为我家就在这附近。但服务期满我的生活补贴也划上了句号,我想留也留不下来。据广东代转公的批示,自从9月1号起,各公办学校不再招用代课教师。我失业在家,连380元一个月的代课教师工作也找不到。三支一扶的口号是: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现在三支一扶结束了,我为什么不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留在?东莞的合俊玩具厂倒闭了,当地政府都能出于人道主义,引导或安排下岗工人再就业,解决他们生计问题,绝不因他们失业而饿死冻伤。三支响应党号召,下到基层去,为当地付出了青春和汗水。两年后被当包袱一样踢开,我们失业在家,生计都成问题了,这个冬季里“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我感不到温暖,反而不寒而栗。

    母亲是个文盲,受尽人间白眼在外面捡破烂,才一分钱一分钱地凑起来,供我读完大学。她知道我三支期满,没有任何安排,我变成了无业难民,她抱头痛哭很久很久。她本以为我大学毕业,她就不用再推着三轮车去收破烂。但我却心痛地让她失望了。我蜗居在家一蹶不振,无业可为。她越想越悲伤,虽然不懂什么大条道理,一气之下,她还去人事股理论帮我要工作。人事股本不想理睬,但进她在那里大哭大闹,最终人事股的人安慰了她几句,说今年不再招教师,看明年招人再来报名。母亲便却被保安“扶”了出来。

    教局今年可以不招人,但我今年不能不吃饭呀!失业,温饱都成问题了。在母亲的劝慰下,我梦断了曾经慷概激昂的三尺讲台,渐渐走出了三支阴影。天无绝人之路,我携带着母亲体温的三百块钱,背井离乡。我跑遍了珠三角,却跟三姐一样沮丧。在金融风暴笼罩,企业倒闭成潮,大批民工大包小包卷铺带席撤离三角洲。而人才市场人山人海,曾多粥少的局面几乎失控。排了三个小时的长队,挤到银行招聘窗口,我把简历递上,主考官看了一眼说我超龄了。我晕!银行招用新员工要求年龄不超过25周岁。我支教结束刚刚26岁。现在招聘很多都有年龄要求。像我这种脱离都市节奏的大龄青年,仅仅年龄一栏就将我判了死刑。最终在中山食肆,被一位好心的老板娘接纳,从此开始洗碗端盘子,月薪六百包吃两餐,也不怕竞争失去职位!可是,这活就连小学生也会做啊。而我是全日制本科生呀

    听完了这些三支网友的叙述,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为她(他)们首批三支一扶感到不愤,也感到有些无奈。胸涌动这太多太多为他们抱不平的声音,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只是简简几言以表同情。

    我前几天看到了一则新闻:一位年轻人见义勇为,帮失主找回财物,但他在与小偷搏斗中被刺得重伤,成了七级残废,丧失了劳动能力。当时市委等领导亲自表彰他,颁发荣誉证书和送他1000元的慰问金。这位年轻人也感到很欣慰,但欣慰过后,他生计也成了问题。伤残使他丧失了劳动能力,他也同时丧失再工作机会。他下半世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沿街乞讨为生。一个人一生的幸福,只因“一时冲动”管了不该管的事,就是这样给毁灭了。

    三支一扶政策尚未完善。参加三支把青春交给党,用党的几个模糊的优惠政策赌明天。党号召去当志愿者,做点民心工程不图回报,这是有良知公民应尽的义务。但三支不同于一般志愿者。去纹川当两三个月志愿者,就可以接受表彰和荣誉,然后回到原来单位还可以很自豪地炫耀那段往事:“那是一次刻骨铭心的锻炼,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在那里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但三支不一样,期满即将失业,生计都成问题了,温饱几乎都解决不了。三支带来是灾难,贫困家庭更雪上加霜,而有谁敢言是财富?

    残年老树真心渴望广东能效仿江西,出台不再“模棱两可”的优惠政策,解决他们后顾之忧。他们需要的是本份工作,而不是千军万马争夺的公务员。明明白白地规定,凡是想留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都给予解决编制问题。总比去美国总统竞选优先录用实际得多。愿三支志愿者们,绝不因“一时冲动”的善举,而沦为失业游民,也不因三支而使家庭致贫致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