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

刘洛棋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寒林孤灯最新章节!

    与其说林子予想家,不如说她只是想回家,想某一些具象的人事物,想某些享乐无忧。

    长期的独居让林子予想念家中有人可以依赖的日子,实际上她只能依赖林子恩。

    她已经不太熟悉清水镇了,她感叹镇上奇妙的发展速度——商厦建了又倒,倒了又建;商家投资了又撤资,撤资后就无人问津……那些看起来繁华的区域都是一个空壳,而真正留得住资本的老市场、老街道总被政府觊觎着。她想起父亲被征收的地,已经好几年收不到政府的消息了,“看来有些人还是太贪吃的”,她也只是敢想着。

    于是,她的每一次出行都是由林子恩陪伴。包括在家中,都是林子恩在照顾她,她生病时由林子恩带着去大伯林昆的诊所看病,她逛街时也是林子恩在随行,很多时候人们都误会这是她的男朋友。林子予经常和林子恩俩人自己做饭吃,她只是在旁“观望”着。很多时候,她甚至会想念林子恩做的饭菜。

    “不知道时候起的饿了会本能地找弟弟。突然很想弟弟,可能很想吃他做的饭了,他很了解我太挑剔的胃口,有时宁可不吃也不要吃着不想吃的东西,但实际上我自己都根本不知道想吃什么。

    其实以前觉得这家伙不靠谱不独立,后来慢慢可能自己累了,更大部分原因他真的可靠吧,每每想完全不要脑子的时候就往回看,然后你看啊——他总在那里的。

    想回家吃饭。我洗碗也行。

    我好像吃了太多不好吃的东西了。一想起饿了有弟弟做饭,今天一下子哇地哭了好久。唉,想回家吃饭。但还是算了,我不能洗碗。”

    很巧妙的,在不同地方学车的林子予和林子恩在同一天拿到驾照。不知是林子予潜意识拒绝超越父母的自愧感,还是过于懒惰,她似乎没有驾驶的本领。在基础交通建设极差的清水镇里,她一直依赖于弟弟出行。

    林子恩送她到机场,“我终于摆脱你了。”

    林子予努了努嘴:“我知道你偷偷想我。”

    林子恩翻了个白眼,在安检外陪她一起逛到了要离开的时间。

    林子予仍然会像中小学时期读书一样,把自己的生活费分一些给林子恩。在生活费这件事上,她一直怨恨父母的吝啬。

    “我在另一个城市租房自己生活,是生活!你们给我的生活费就刚好够给房租和一天吃一顿食堂,问我为什么瘦成这个样子,你们说呢!我自己这样子坚持了两年!你现在问我村委会发的大学奖学金和助学金在哪里?爷爷奶奶给的奖励?办宴席收到的红包?你觉得还能有吗?说着给我自己存着以后可以去旅游,我有机会存着吗!你们是不是觉得我没有社交活动,是不是我还不能坐个公交车、坐个地铁去景点看看,我做个女孩子我是不是不用定期换一下内裤内衣、牙刷浴巾啊……”她被父亲盘问到那些“积蓄”时,根本不作任何妥协,她老实地全盘托出。她本已经是个精打细算的人,对自己的所有花销都详细记录,给接下来的日子一个规划。却依然被严厉地批评“花费过多”,这让她感到愤愤不平。父母甚至不知道,有时候她实在过不下去,是林子期给了她零花钱。

    她的怨恨确实传达到了,但父母表示:“我们那个时代……”

    她更生气:“不要拿你的时代来比较!我要是在那个时代,我衣服撕碎了穿我都无所谓!”

    这让父母有点难以理解,他们只觉得林子予无理取闹,哪懂这个时代里她在异乡独居会遇到什么情况。但父母都能无条件给了林子期十二万,怕着孩子对自己的怨恨和介怀,还是决定给她的生活费多添一点。于是,她比起从前,能自主宽裕地利用增加的生活费。她不仅能一日三餐好好用餐,逐渐地还能为自己添置一些零食和物品,也能参与到同学朋友们的活动中。有时候她还会适当节食为自己存一些钱,好为哪天应急时还有退路。她这才感觉到自己像一个正常的人。

    林子予一直觉得父母的吝啬是要害人的。他们吝于表达,甚至还吝于花费。

    “以前我想要玩偶,你们不给,说没有用,我耍着赖得到了童年里唯一一个自己挑选玩具的机会,我于是贪心选了商场里最大的熊玩偶。

    放学后看见同学们牵着爸妈的手蹦蹦跳跳地离开校门,天黑了,我拨通了电话,你们说再等等,我和弟弟在没有人的教室里自觉完成了所有的作业。

    你们一直教育我:‘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所有的需求我都咽下了——我的任何请求都是麻烦。和林亦宏坐着亲戚的顺风车去探望爷爷奶奶,在偏僻的乡下叫不到车、回不了家,打电话找你们求救,却被骂着‘一无是处’,你们不会来找我,也不给我建议,让我自己解决问题,我委屈地哭着,哭着哭着又算了。我觉得你们有种很奇怪的‘双标’——我极少数情况下的求助被你们责骂道:‘解决方案不完美。’我极少数的询问下你们不耐烦着让我自己决定……可是那些我自己早心意已决的事情却被你们勉强接受、暗地抱怨,甚至果断否决……其实那些极少数的咨询都来自于我的踌躇和犹豫,是因我真的没办法做决定。而那些我计划已久的方案、诚心思考太久的决定,你们容不得。

    初中周末忘记接我放学,我也一个人在校门口等到天黑,直到老师们都从学校离开遇见了我;去北方上上大学,我自己一个人拖着行李箱去了,好像早就应该这么做……

    后来,我也觉得人必须踽踽独行,钱必须是要花在刀刃上的,除了生存以外的一切都没有用的。再后来,我遇到一个不错的工作岗位,可惜从外再来看,我自卑与竞争者比较,我胆识不够,还逃了面试,以后我都只敢、只能选择幕后的那些无聊的输出工作。

    我的生活变成了只是自己的,一个人照顾自己很好,你们无需担心不再关心,也就慢慢地一个人继续独立着,自己去承担物质的或是精神的匮乏与缺失,好像这都是理所当然的。

    到了择偶呢,人家给我一个‘玩偶’,我以为那是贵重,感动得为其赴汤蹈火。

    对待亲密关系也这样了,他们或许给了我一个‘晚安’,我就甜蜜了一夜;人家无非一句问候,我就以为他给了我整个春天;只要是你们未曾答应过的需求,有时候甚至只是一颗花生米,我都觉得像是整个金山银山,我贪婪地掘、不安地占。

    我也想哭啊闹啊,我好像在退行,我的童年好像才来到。我会不安、会委屈、会撒娇,我希望有人可以让我依赖,至少能让一直以来踽踽独行的我休息一会儿,好为接下来的路收拾行囊。可是我怎么能够呢?我已经是这样该一个人走的年纪了,你们也给了很不错的条件,我是不能抱怨的。

    两年来,我曾经对你们讲起我的大学生活,我曾经眉飞色舞、也曾经崩溃过的,你们假装听两句,然后撇开话题讲起了自己,往后我便知是聆听。或许现在问起你们,我初初入学的时候,是谁帮我找到住处、找到学校、找到宿舍、办理手续、搬行李……我那些奇奇怪怪的初次体验呢?难道作为家人的你们真的一点都不想知道吗?你们说不了解、说不知道、说我不曾讲起,只是你们忘了曾经装聋作哑地面对着一个把大学津津乐道八百余遍的我。可是呢,你们完全不了解我生活和心情的时候,又暗自为我的未来做好决定,有了私自的规划,我面红耳赤辩驳却又被挂上不谅解、自私、为所欲为、烂性格的标签。其实……我都觉得好像也没什么,我会理解你们为人父母。

    离开家,我早就理解人各有难处,不会关心别人太多,你们没有对我好的义务,所以我也珍惜和感恩你们。

    你们可能也很爱我,用你们的方式。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理解爱、怎么感受爱,但我觉得不管你们以什么方式爱人,不能让对方感受到的,在她那里都不是爱。所以你们说你们爱得伟大深沉、感天动地,所有人看起来都很虚无。那只是你们自己以为自己爱了抑或是全然责怪着别人不安迟钝。反正这种感情,没有传递,就是什么都不算。但也没关系。我可能也恰好,又或许,很幸运地,已经不太需要。我光是每天生活都花光所有力气了,我若是想要爱什么人,那就只爱那个怎么看我都觉得我闪闪发光的人。都这么累了,我不想再在给我挑刺儿的人那里花心思、一点点讨厌自己了。

    反正,我的精神世界足够强大,又何必以某种固定的社会身份索取你们某种形式上的关怀和爱呢?群众自然会看得见无差别给予与区别对待,给你们或是我贴上什么样的标签可就因人而异了。向来没有公平与否,我要学会漠视又要学会善待,以德报怨比以眼还眼来的更加嘲讽。”

    林子予想着,她有了些储蓄,终于也能到北京去看看了。她还可以在旅途中去探望一年前就在北京当兵的林亦远。大二开学时,她在出租屋内看着村里给林亦远送行,她一个人缩在被窝里偷偷地哭了。那是儿时在爷爷奶奶家陪伴她成长的弟弟,在她看来,他永远是要护在怀里的弟弟,尽管叶秋胜多次提醒:“你担心什么呢?林亦远都十八岁了,是个成年人了,你自己十八岁的时候不也很要强的吗?”

    她是很喜欢北方的秋天的。北方的云量很少,阳光很好,但她还是拉上了窗帘。

    她没有机会见到林亦远。从北京回来,她感到十分疲惫,只想赖在自己制造的黑夜里。

    在那秋高气爽的出行,她只记得闷热的车厢、拥挤的人潮,她看到路上攒动的人头,是迫于生计摔碎的梦想。

    她在画纸上勾勒着没有意义的线条,她从不质疑“听歌回忆”一说,听着熟悉的歌曲,她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什么,有些感觉集体奔涌而来。

    晚上,她收到了林楚汉的信息:“五分钟后找我一下。”

    没过多久,林子予回复:“五分钟。”

    “这么冷漠吗?”

    “不知道是不是想你,但看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自己只有一个前任,而你不找我。”他向林子予解释,朋友问了他一个问题——“你前任找你的话,你会开心吗?”

    “开心吗?”林子予问。

    “还可以。”

    后来林子予拨通了他的电话。

    通话时长23秒。

    两个人的对话没有有意义的内容。

    林楚汉发来信息:“哈哈哈哈,我怕上瘾。”

    “还可以?”

    “挺开心。”没等林子予回复,他又说:“祝福我早点上岸吧”

    “上岸?”林子予有点迷惑。

    “新女友、婚姻。”

    “祝福你,心想事成。”

    “晚安。”

    “晚安。”

    “子予,好久了,我半夜醒来却也还是先想起最初的那个你。我已经少了很多执着,大概放在心底最深的地方才是对这段感情最好的尊重,有的关系需要掐死在半路。可是人并不是生来勇猛,那些拼了命去覆盖的死灰,总有复燃的一天。不过,一切都好。

    我总是设想以前如果我们没有遇见或者没有分开,我们会不会让对方变成不一样的人,到底在互相的成长里面我们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我埋头操劳了那么久,又或许我将来还要碌碌一生的,这一辈子我来这里,大概就是要得到什么感悟——好像我们的分开伤害我们太多,也教会我们太多。

    有些人我们爱过,也正因为没有在一起显得遗憾而珍贵;若是在一起了,怕是另一种感觉吧。慢慢地,我想起你也便是想起你,你是过去的爱人,现在放在心里想要爱的人,以后偶尔想起也能温馨祝福的良人。我爱过你,我爱你,我将会爱你。这是三种不一样感觉的爱。但其实,无论哪一种,也会单一或多重地出现在别人身上。不一样的是,我会和别人在一起,也会默默祝福你,并且永远祝福你。

    也许我们没能在一起,是最好的结果,也是最永久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