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恍若莲花疼痛地盛开二章

春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舂生文集最新章节!

    以短歌的方式唱响生命之歌

    ——读刘锡标生命的尊严

    很多人都倡说文学即人学。从其中我们可以窥见,为人是做文章的首先要求,只有先做好人,才能写好文,才能让人信服!我是先认识刘锡标,后拜读他的文章的。那时,我背负对未来的憧憬在一所师范学校念书,刘锡标是我的老师。他给人的印象是憨厚朴实,但待人诚恳,热情。记得每次去他宿舍里小坐,他都会与我们亲切交谈,鼓励我们多看书,多练笔,大家都很尊敬他。

    从那时开始,我从报刊上间歇读到他的文章。他说他有一个小梦想,就是以后时机成熟,将自己的习作结成小书。而今,时过几年,摆在我面前,就是他的文集----生命的尊严。书的封面是一棵绿树,树干修长且强壮,向天空无限地伸展,又多种姿态,还有那葱郁的树叶,绿着我们的眼睛,显示出勃勃生机。

    全书分为六辑,分别是“乡野清风”﹑“灿烂晚霞”﹑“书边闲情”﹑“人间百态”﹑“生活杂记”和“低吟浅唱”在“乡野清风”中,作者立于童年的河流边,写了儿时的嬉戏时光。写了村庄的四季,还以一种崇仰的心态写了故乡的涵元塔,介绍其历史其人文状态,并悟出为人的道理。。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作者早期的文章,但写得颇成熟,文字凝练而富满质感,意象与思想达到统一,描画出一幅动人的画卷,似有荷塘月色的情味,值得细细品味。另外的篇什如白鹭与城市肇庆二章罗浮山纪游黄埔军校旧址都是作者边行走边记写的文章,短而易读,也能从中了解到他乡的风情。

    应该说“人间百态”这一辑更是深入社会的内核,可读性较强。刘锡标借用小说的方式,将人间的百态很深刻的表现出来,令人掩卷而思。写得最成功的当属喜贴故港故事。没有故弄玄虚的情节,有的只是平实的语言缓缓地讲述,塑造了陈神通,奋志,苟二和羊三等人物形象,把人的本性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读起来不周折,却想一口气读完,余味未尽。这两篇小说也分别发表于天南珠江杂志上,并获汕头市业余作品评比一﹑二等奖。实可喜可贺。天道酬勤,这也是对作者多年来坚持文学创作的一个肯定与回报。从集子中可以看出,刘锡标涉及的不仅是文学作品,还有民间传说﹑风俗传闻﹑灯谜制作等等,各有小收获,搞得有声有色。

    读罢刘锡标的文集,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写作品都较为短小,通俗易懂。如果按广义的文学标准来尺量,其深度和广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诚如肖涛生在序言中提到“因为他发表这些文章的地方,绝大多数是在各级报纸的副刊上,他文章的短,我们也才能给予理解。”我以为,现今生活更倾向于多元化,作为文学,也在发生着演变,这几年来,网络文学还有故事新编等都在冲击着传统文学,文学呈现出来的方式更为多样化复杂化,我们没有理由肯定或者否定谁合理谁不合理。存在就一定有它的理由!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这繁杂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小说也好,散文也好,长歌也好,短歌也好,沿着认定的轨道走下去,就有其意义所在,就能写就一些特色的文字,甚至取得成功。刘锡标他选择了短歌的方式,去唱响生命之歌。别忘了,作者的主要角色是一名教师,多年以来,在工作之余,在繁琐的家庭生活之余,能一直坚持着,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尊敬的,何况他时不时会给我们送出精彩的作品!

    如果说,严肃文学是一条崎岖小路。我倒以为,刘锡标的文章是一泡茶,看似简单,意味犹浓。它是你饭后必不可少的,既能让你轻松地品尝,又能充实我们生活的工夫茶,还能在休闲之际,借着文字重温故情,点看人生百态。当然,由于文集横跨的时间比较长,覆盖了作者的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一些作品还比较幼稚,处于练笔之间。但我们理解了刘锡标,这是一个实在人,踏实做人﹑认真工作﹑本真写作,传统类型的知识分子!

    最美,恍若莲花疼痛地盛开

    -----读安妮宝贝的莲花

    并没有通读安妮宝贝的文章,但毋须质疑,我喜欢她的文字。几个月前一个下雨的日子,与两位朋友穿行于汕头,购买了莲花。这些日子,断断续续地阅读,尤如书中的主人公,一路艰难地跋涉。

    小说主要讲述了善生和庆昭一同前向墨脱寻找内河,并在一路中回顾着往事,一路走来,一路思索,最终各归其本,大彻大解。在这本书中,安妮再一次涉及到寓意,心灵,宿命,死亡,本性等含义,用她一贯的语言风格缓缓地叙述着,文字就像沾了魔术般的色素,展示出一幅幅清晰的场景,具有了传统的立体感。另外,她又能在文字中渗入思想,看似平静的表达,实则是深受生活磨砺后的体验。让人不禁在感受着小说的起伏,不乏被感动被震撼。

    安妮她坚持了她的表达方式。严格来说,这本小说有别于其他小说的行笔,它更多的是描述,更多的是运用了散文般的结构。其间,对话也极少,有也是自言自语般的流露。刚开始读时线索不时很明了,因为她不时就会停下来,回顾着以前发生的事。比如小说在善生行往途中,就回忆了他的少年生活,后来为了欲望而委屈自己与荷年结婚,生子,经营公司,又离婚,最终回到一无所有的原来。这一切都是在边走边叙说的。如若他们要抵达墨脱似的,一路充满艰辛。只有深入去读,方能详尽地了解。

    小说的基调无疑是低缓、悲沉的。内河,一个边缘化的女人,具有太多的伤痛。命运无法让她安定下来,致使她只有接受,离开,一直在他处。后来她不远万里,千辛万苦,来到这个莲花的圣地,教书,远离尘埃,安详地生活。可是等善生和庆昭来到墨脱时,她却在一个雨天送几个孩子回家的路上遭遇了泥石流,被冲到江里去了。安妮的字里行间布满了悲伤,主人公的苦难人生使读者们不能不有所感触。我是带着沉重的心情随着她的指引读完小说的,才发现在阅读之中已经被感化,共鸣。正如庆昭所说:“生命就是这样充满幻觉。始终有希望,也始终无望。我突然想到,我与善生、内河,不过是路途上注定的失败者,但是我们却必须拼劲全力,走过此道。生与死在此地根本不具备任何意义人生油灯将尽,而夜色无垠。”像此良言在文中比比皆是。是的,我们一生都是在路上,希望而失落。安妮在她的长篇小说再一次诠释着,从而使文本有更深的阅读价值。

    莲花,夏天盛放,全身是宝,古今美言“出淤泥而不染”其高洁自不必说。而墨脱-----被称为莲花隐藏的圣地。用安妮宝贝的话来说“莲花代表一种诞生,清除尘逅,在黑暗中趋向光。一个超脱幻象的新世界的诞生。”如果不经历辛酸,怎可以抵达美好的地方,怎能品赏最美的风景?然而,最美,也是需要代价,身上往往也会附带着疼痛,就像人的一生。

    2006/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