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永远的尹雪》

陈秋平C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陈秋平C文集最新章节!

    一、“神秘的尹雪艳”

    尹雪艳,一个迷人的女子,对于她的外表,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冷艳”作者喜欢用冷色调的词语来描写尹雪艳的外表、衣着和打扮。诚然,尹雪艳是一名美女子,但她却是一名神秘的女子,你看不清,猜不透她。她冷漠与热情兼具。作者一开始就写到“尹雪艳总不老。不管人事怎么变迁,尹雪艳永远是尹雪艳,在台北仍旧穿着她那一身蝉翼纱素白旗袍,一径那么浅浅地笑着,连眼角儿也不肯皱一下。”好像世事与之无关,冷漠之情可见一斑。洪处长为了她休掉了前妻,抛弃了三个儿女,答应了尹雪艳十个条件。当洪处长落难时,尹雪艳离开了他,带走了一个名厨以及两个苏州姨娘。对于世事的变迁,尹雪艳是冷眼看待,你处于顺境时就随你,你处于逆境时离开你。然而,她又有热情的一面,在尹公馆内,热情招待前来的好友。她像一位最称职的主人,每一位客人,不分尊卑老幼,她都招呼得妥妥帖帖。当王贵生下狱枪毙的那一天,尹雪艳还在百乐门停了一宿,算是对王贵生致了哀。由此可以看出,尹雪艳也并不是一个冷漠无情的风尘女子。但总的来看,她冷漠并热情着,冷艳的外表以及时冷时热的内心使她更富复杂性,让人难以看清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艺术手法:

    (一)全知视角的运用

    作品通过尹雪艳形象的刻画,揭示出台湾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尹雪艳原是上海百乐门一个如花似玉的红舞女“能够迷惑所有接触过的男人”是十里洋场新贵们的追逐目标。而在这部作品里面,作者像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完全把自己隔离开来,不探入任一角色之意识内,只限于人物外貌言行与情节发展的具体客观之描述,这是采用全知叙事观点,作者采用这一手法,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了小说的内容与与寓意。

    (二)正话反说的讽刺技巧

    在永远的尹雪艳中讽刺意味极浓。作者一开始就指出:“尹雪艳总不老。不管人事怎么变迁,尹雪艳永远是尹雪艳。”作者表面上是赞美尹雪艳,而实际上却是最大的讽刺。试问世界上又有谁可以永远不老呢?所谓的不老,只是自欺欺人罢了。除此而外,在写到洪处长“一年丢官,两年破产,到了台北来连个闲职也没捞上。尹雪艳离开洪处长时还算有良心,除了自己的家当外,只带走一个从上海跟来的名厨及两个苏州娘姨”时,表面上作者是在称赞尹雪艳在洪处长落难时,没有带走什么财产,称她还算有良心,但正是这个“良心”反而显示了她的没良心,如果有良心,就不会在洪处长落难的时候离他而去,更加不会带走名厨及两个苏州娘姨,如果洪处长只是落难而没有破产,相信她带走的就不只是名厨及两个苏州娘姨了。作者这样写,采用明褒暗贬的手法,讽刺了一个表面艳丽的女子而内心却十分的冷漠。

    白先勇的另一种讽刺技巧,就是在叙事时故意使用成语、陈腔滥调以及夸张言语。成语或陈腔滥调如“五陵年少”、“两鬓添霜”、“一腔怀古的幽情”、“津津乐道”、“高朋满座”、“世外桃源”、“呆若木鸡”、“倾诉衷肠”等。夸张的比喻与描写更是比比皆是,给全篇小数带来含有喜剧意味的讽刺效果。如“望着天上的月亮及灿烂的星斗,王贵生说,如果用他家的金条儿能够搭成一道天梯,他愿意爬上天空去把那弯月牙儿掏下来,插在尹雪艳的云鬓上”和“用钻石玛瑙串成一根链子,套在尹雪艳的脖子上,把她牵回家去”以及“轻盈盈地来回巡视着,像个通身银白的女祭司”这种近乎滑稽的描写。,是全篇语调之主流,呈现给读者一幅活生生的社会讽刺图。

    (三)色彩的寓意丰富

    作者对于尹雪艳这一个人物的描写,采用了大量的白色的词语。首先在描写尹雪艳的衣着时也爱重复使用与白色有关的形容词,如“素白、银白、雪白、月白”等修饰“冰雪的精灵、晚开的玉梨花、女祭司、观世音”等等,都在暗示尹雪艳“永远”的“冷”尹雪艳的出场,本“轻盈”得就像是摄魂使者,更是自始自终都以冷色调为主,前后一致,将小说的基调粉刷上重重“煞白”制造一种阴沉凄冷的小说氛围。“白”通常象征着纯洁,而“一身白色的衣衫”的尹雪艳却“像个通身银白的女祭司”给人以强烈的苍凉、肃杀感,令人生畏。“,白”还表示祭奠的意思,这就使人不可避免地想到“死亡”尹雪艳毫无疑问成了死神的象征。这就与小说的题目“永远的尹雪艳”相呼应。所谓“尹雪艳总也不老”实乃“死亡”是永恒的。芸芸众生,归路只有一条,包括尹雪艳在内。因此,作者故意运用大量有关白色的形容词营造尹雪艳冰冷的“永远”字里行间弥漫着死亡气息,力图使人物浸为死神效力的“女祭司”的“煞气”然而与“白”的静态形成对比的是“红”的动态。小说里有关“红”的形容词不多,多与“血”搭配,红色,本来是喜庆之颜色,但在这里似可品到血腥、恐怖的意味,尤其是暗示了徐壮图的惨死。如“为了讨喜气,尹雪艳破例的在右鬓簪上一朵酒杯大血红的郁金香,而耳朵上却吊着一对寸把长的银坠子。”对应前面同行嫉妒说“尹雪艳的八字带重煞,犯了白虎,沾上的人,轻者家败,重者人亡”这一白一红两种颜色的成功运用,寓意了死亡与流血,为小说蒙上了阴冷凄凉的氛围。

    三、上海舞女的悲剧命运。

    白先勇笔下的舞女都是弱势力的一个群体。她们迫于种种原因要在烟尘中打滚,而命运却是不济的。其中尹雪艳就是一个例子。由于貌美,名气大了,她却被同行诅咒,说:尹雪艳的八字带着重煞,犯了白虎,沾上的人,轻者家败,重者人亡。然而,命运却像是与她开玩笑一般,为她一掷千金的王贵生下狱枪毙了,为她休妻的洪处长最后破产了,而她只能在自己的公馆了终日招朋呼友,表面的风光无限,却渗透着无言的悲哀,种种事实看来似乎真的应验了那一份诅咒。尹雪艳是出了名的白虎、命硬,沾上她的男人不得好死。从王贵生、洪处长、到徐壮图,通通死在她的“克”而她的“煞”就像刺青一样永远的洗刷不去。在今天看来,我们都知道那只是她同行妒忌时说的气话,根本就没有科学依据。无疑,造成舞女们这种命运的是当时上流社会腐朽与黑暗,在那个年代,舞女们要生存只能依附于男人。也就因为这样,她们没有了自我。除了尹雪艳外,白先勇笔下的金兆丽(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也一样,曾经风光一时,而等到年老色衰的时候,只能嫁给一个六十大几的人为妻,因此,让人不能不同情这些女人命运。从这一层面上看永远的尹雪艳是一部揭示命运的小说。

    以永远的尹雪艳为代表的命运之思的小说,表达了白先勇的一种意识,那就是命运是无法抗争的,我们无法逃脱命运之网,这是人生的悲剧。“也许在白先勇看来,灿烂只是一瞬,而黯淡则是永恒;兴盛是变量,只有衰败才是恒量;拥有仅仅是一种偶然,失落才是命定的必然。这样一种对生活哲理性的看法,让人在遭受挫折、失落之余,内心找到了平衡点,痛苦也会有所减弱。

    永远的尹雪艳讲述的是一个风尘女子的故事,是暴露和抨击台湾上流社会的一篇现实主义的杰作。不但为我们展示了当时上流社会的腐朽与黑暗,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红尘女子的悲剧命运,而透过这部小说,更多的是引起我们对命运的思考。永远的尹雪艳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通过朴素的语言也一样让我们领略人物的兴衰与人生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