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美学

彼之泽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彼之泽文集最新章节!

    摘要:圆形美学是指万物同在一既定的空间中,对唯心主义者来说便是在一个人意识中,无始无终,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运动着,它的动力是时间。博尔赫斯的这种美学思想可以从无限、重复、同一三个方面去理解。这构成了博尔赫斯。    关键词:博尔赫斯;圆形美学;无限;重复;同一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luisborges)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诗歌享誉世界,他的文本创作模式对后现代主义创作有极大的影响,他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

    博尔赫斯1899年8月24日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家庭。祖上多是军官“乔琪(博尔赫斯)生长的家庭有点像一座家族展览馆,被外祖父阿塞维多的幽灵所主持,最为荣耀的当数在胡宁和塞佩达为南美自由而战的几支宝剑;当年的军服被完好的保存下来,小心翼翼的防备蛀虫的侵噬;一张张悲哀的绅士和抑郁寡欢的妇人——他们中不少过早的成了寡妇——的银版照片都用黑丝绒祷衬予以保存。乔琪被记载家族历史的物品包围着,满眼所见都是英雄祖先的光辉业绩。那些故事所显示的英勇果敢,在穷困和失败面前不屈不挠”[1]这种环境对博尔赫斯影响极大,在日后的创作中耍刀子的故事和战争的事迹比比皆是。而他父亲是个学识渊博的律师,喜欢读书,在家中设了一个图书室。母亲出身望族,博览群书,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博尔赫斯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文学才能。

    但博尔赫斯小时候的生活圈子是狭窄的,他的童年和妹妹诺拉一起度过。在回答一位法记者采访时的回忆时,母亲评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他很害羞,非常内向,他崇拜妹妹,他俩一道发明了无数奇特的游戏,他们从不吵架,他们总是走在一起,直到乔琪在瑞士有了同学。”单调的生活和游戏常让博尔赫斯有一种幻觉“其时他可能模模糊糊的感觉到,他有点像阿斯于特里恩。他并不单独生活在迷宫一般的宫殿里,但他家的花园就是一座迷宫,从门内向外望去,他可以观察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街上行走,忙于干他们神秘的差事,显得不一样,很陌生。花园里的生活显得简单,只有到了夜晚,在关上园门上床睡觉时,日常生活中的恐怖才随之而来,恐怖来自镜子。另一个自我等在镜中,没有形状,还是绿颜色。”[2]这些在他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印像,奠定了他的美学思想。

    1914年,博尔赫斯一家到欧洲旅行,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博尔赫斯在日内瓦度过了他的青春期。他阅读了很多著名作家的作品,包括都德、左拉、莫泊桑、雨果、福楼拜、托马斯、卡来尔、切斯特顿、斯蒂文森、吉卜林、德?昆西、爱伦?坡、惠特曼、海涅、梅林克、叔本华、尼采等人的作品。1919-1920年全家旅居西班牙,他又接触到了马查多、贡戈拉、乌细穆诺、比利西罗埃尔、克韦多等西班牙著名作家的作品。1921年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始了他曲折又安定的生活。这以后,他依然无所不读,而且读的多是野书,巫术星象、希腊文学、希伯来文学、北欧文学、中世纪哲学、东方佛教禅学等,包罗万象。对于中国文化和文字,他怀有强烈的兴趣。他通过英、德、法等文字,阅读了诗经、红楼梦、水浒传、聊斋志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老子、庄子、易经等。在他的一生中东方文学占有极大的位置,他的思想趋于玄虚。

    但我们可以理清他的美学核心,便是圆形美学。博尔赫斯在1982年的诺贝尔奖评比中输给了马尔克斯(很大原因是他没有出色的长篇,而当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正席卷全球)后说:“长篇小说的情节展开趋于直线延伸,而不是沿四周运转。短篇小说应该是起点即终点,前后呼应,这样才能达到圆的境界。”可见“圆”是博尔赫斯的创作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处处体现出这种圆形特点,这个贯穿于他整个创作实践中的美学,我们称为“圆形美学”所谓的圆形美学是指万物同在一既定的空间中,对唯心主义者来说便是在一个人意识中,无始无终,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运动着,它的动力是时间。这种美学思想体现为无限、重复、同一三者。

    (一)无限

    所谓无限?古人发表过这样的见解:“宇之表无根,宙之端无穷。”(张衡灵宪)“有实无乎处者,宇也,有长无剽者,宙也”(庄子庚桑楚)“天地万物之忧,不可胜穷天固不可问,聊以寄吾之意耳”(毛奇龄天问补注)。西方众多哲学家也对无限发表过很多看法。无限是指无始无终,正如数字“0”前面有无穷数字,后面也有无穷数字,小的更小,大的更大。博尔赫斯的无限思想是一种无穷性退让的思想,它来自芝诺的一个悖论(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大意如下:阿喀琉斯是希腊神话里跑得最快的人,但如果在他前面有一只乌龟(正从a点向前爬),他永远也追不上这只乌龟,理由如下:他要追上乌龟,必须要经过乌龟出发的地方(a点),但是在他追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距离,到了b点,他要追上乌龟,又必须经过b点,但当他追到b点的时候,乌龟又爬到了c点,他追到c点的时候,乌龟又到了d点阿基里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这是个悖论,却启发了博尔赫斯:一种无穷减退或前进的方式。他认识到一小时里有分钟,分钟里有秒,秒里有更小的;秦始皇的构想:一世、二世、三世,直到无穷博尔赫斯提到:“历史的解释没有耗尽这个悖论:令人目眩的无限减退也许能运用于所有的题目。运用于美学:那行诗由于那个原因而感动了我们,那个原因又是由于另一个原因用于认识问题:认识是识别,但是为了识别必须先认识,但认识是识别”[3]博尔赫斯极其喜欢玩弄这种玄虚,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我们还可以见到一句近乎数列般的诗句:“在那间圆形的禅房里有一个样子像我的人在用一种我不懂的文字写着一首长诗说一个人在另一间圆形的禅房里写着一首诗说一个人在另一间圆形的禅房里”[4]这种无限性是后现代主义作家关于时间的另一种探索和发明,当然还包括空间和物质等方面。

    在短篇小说沙之书中,他描写了这样的一本书:“这本书的页码是无穷的。没有首页,也没有末页。”[5]在有限的空间中存在无限这近乎悖论。但博尔赫斯却饶有兴趣的道来,并让读者震惊。在圆形废墟中,他认识到:“我”创造了一个虚幻不怕火的人,但同时“我”又认识到“我”是另一个人的梦,另一个人创造的虚幻不怕火的人,而另一个人又再由另一个人创造。如此,无穷退让,这是博尔赫斯的诡计。

    另外“飞矢不动”的静止观带给博尔赫斯另一种时间方式。“飞矢不动”的静止观是芝诺提出的另一个悖论,它指飞着的箭在任何瞬间都是既非静止又非运动的。如果瞬间是不可分的,箭就不可能运动,因为如果它动了,瞬间就立即是可以分的了。但是时间是由瞬间组成的,如果箭在任何瞬间都是不动的,则箭总是保持静止。所以飞出的箭不能处于运动状态。从芝诺的悖论我们可以得出,飞速流动的时间由无数个静止的瞬间组成,你一经发觉便可以在里面停留。在聊斋志异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某个人到仙境停留几天,人间却是几十年。可见,在一个客观的时间段里面,不同的人栖息的时间却是不同的。博尔赫斯发现了这一秘密。所以在秘密奇迹中该主人公和士兵拥有不同的时间:

    “物质世界凝固了。

    为了完成手头的工作,他请求上帝赐给他整整一年的时间,无所不能的上帝恩准了一年。上帝为他施展了一个神秘的奇迹:德国的枪弹本应在确定的时刻结束他的生命,但在他的思想里,发布命令和执行命令的间隔持续了整整一年。先是困惑和惊愕,然后是忍受,最终是突然的感动。”[6]

    博尔赫斯似乎是上帝,他拥有时间的过去和未来,同时他可以任意的创造出时间。只有当一个人处于唯心的意识状态,不受外界干扰时,他才能得到自由,才能认识到无限性的存在。

    (二)重复

    荣格说过,任何神话都在重复,而且任何思想哲学就是重复。去年的明月今年依然出现,死去的思潮再次复活。循回往复,一切是周期性的。博尔赫斯就是这样认为的:历史是循环的,个人的命运是重复的。这里,他确定了循环的三种基本方式:

    “第一种要归咎于柏拉图,他在蒂迈欧-篇第三十九段里说七个速度不等的行星速度平衡后,就会回到它们的出发点,这个变化就使那年成了一个完整年卢奇利奥?瓦尼尼写道:‘阿客琉斯将再去特洛伊,礼仪和宗教将再生,人类历史将重演,现今一切都已有过。过去的事物会再现。但这一切只是一般,不是像柏拉图所说的具体而言’第二种与光荣的尼采,其最凄楚的发明者或传播者有联系。(休谟说过)‘我们不要把物质想象成无限的,就像伊壁鸠鲁做过的那样。我们把它想象成有限的。有限数量的粒子并不是可以进行无限移位。在一种永恒的持续里,所有可能的顺序和位置都将无限次的发生。这个世界,包括其各种细小的东西,甚至包括最微小的东西,都被制作和消灭;无限地’(对话第八篇)我要说到第三种表示永恒回复的方式了,它不那么可怕和做作,可也是唯一可想象的。我是说相近不相同的循环概念在如此繁多的证明中,我只抄录一份,是马可?奥勒利乌斯的:‘即使你的生命的年份是三千或三千的十倍,你记住,现在另一条生命一年也不少,而少了年份的生活现在也不存在。最长的和最短的终结都是一样的。现实是所有人的,死亡就是失掉了现实,这是个极短的时期。任何人都不会失掉过去和未来,因为对任何人都不可能剥夺他没有的东西。你记住,所有的东西都在旋转,而且又重新在同一轨道上旋转。对于观众来说,看它一个世纪或二十个世纪或无限制地看下去都是一样的’(沉思录,第二卷第十四节)”[7]

    万物都在不停地重复,但这种重复是相通的而不是相同的,它们象征着同样的命运,显示出本质的一致。重复是世界的规律。首先从环境(包括星球、物体等)看,它们都是圆圈式的运转着:太阳九点钟会准时到某个位置,地球过了数天后又来到春天。其次,人类的历史也是重复出现相同的方式。某一统治政策会被多次运用,如宽和政策,如文字狱;相似的起义也会在各个朝代不断出现。而重复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很多人是能理解的,但应用在文学中还是比较少的。博尔赫斯却做到了:

    “恺撒被其朋友们急不可待的匕首逼到了一座雕像的下面。惊恐之余,他竟然在人群和刀丛中看到了受自己保护的马可?尤尼乌斯?布鲁图——说不定是他的儿子——的面孔。于是,他不再抵抗,只是大声喊道:‘你也跟他们在一起啊,我的孩子!’莎士比亚和克韦多平均曾引录这一悲怆的呼叫。

    命运喜欢重复、推演、偶合。19世纪之后,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南部,一位高乔人遭到另外一些高乔人的攻击。就在倒下去的刹那,那人认出了自己的一个养子,于是,他不无责备与惊异地对之说道(下面这句话应该听,而不是读):‘怎么,是你!’人们将他杀了,而他却不知道自己的死不过是重演一桩旧案。”[8]

    在小说骑手的故事、情节中同样透露出这种思想。

    当然,重复这一方式经常被博尔赫斯运用的一个原因是博尔赫斯的生活阅历较少,他的一生基本与书在一起,而跟现实世界几乎隔离,他没有像显克微奇一样流亡世界,也没有像阿尔蒂尔兰波一样在现实中坎坎坷坷,所以他是在冥想中进行理论式的创作,重复暴露出他生活的简单化。

    但可以肯定的是重复带来了惊恐和疑虑,显示出了博尔赫斯站得高看得远的超人之处。

    (三)同一

    同一首先是肯定了有限性,它指一切数量没有增减的存在着,是在场与不在场的统一。比如此刻是春天,但夏、秋、冬从未消失,万物在显与隐之间变动着。毕达哥拉斯指出宇宙的同一性,我国古代哲人也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博尔赫斯更是认可世界的同一性。他的同一概念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线性的同一。线性的同一指事物的同类性,具有共同属性。他在柯尔律治之花中说到:“有许多年,我一直认为在那几乎浩瀚无根的文学中,就存在着一个人,此人就是卡莱尔,就是惠特曼,就是拉斐尔?坎西诺斯-阿森斯,就是德昆西。”[9]他相信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类人无非是一个人,一类书无非是一本书:“世界的目的就是一本书。”(马拉美):写作者日日夜夜写的只是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后来者继续写并创造了先驱。二是圆形同一。九章集第五卷提到:一个个物体形成,又有数千个物体消失。但却同时存在,过去就是现在,将来亦是如此。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流逝,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东西都在它幸福的环境里静静地持续存在。这种存在不仅包括躯体、物质,还包括意识、瞬间、虚无等的存在。博尔赫斯在时间一文中论述了永恒:“什么是永恒?永恒不是我们所有昨天的总和,永恒是我们所有的昨天,是一切有理智的人的所有昨天;永恒是所有的过去,这过去不知从何时开始;永恒是所有的现在,这现在包括了所有的城市,所有世界和行星间的空间;永恒是未来,尚未创造出来但也存在的未来。”[10]这永恒便是同一。

    在创作实践中,特别是诗歌,博尔赫斯用了罗列的方法,大量实践了这一思想,他的诗歌写在购得一部百科全书之时、可能发生的事情、东方等等,全是同一性的罗列。在小说中也是用同一罗列:

    “我看到浩瀚的海洋、黎明和黄昏,看到美洲的人群、一座黑金字塔中心一张银光闪闪的蜘蛛网,看到一个残破的迷宫那是伦敦,看到无数眼睛像照镜子似的近看着我,看到世界上所有的镜子,但没有一面能反映出我,我在索莱尔街一幢房子的后院看到三十年前在弗赖本顿街一幢房子的前厅看到的一模一样的细砖地,我看到一串串的葡萄、白雪、烟叶、金属矿脉、蒸汽,看到隆起的赤道沙漠和每一颗沙粒,我在因弗内斯看到一个永远忘不了的女人,看到一头秀发、颀长的身体、乳癌,看到行人道上以前有株树的地方现在是一圈干土”[11]

    在博尔赫斯的思想中,世界就是梦一般的存在,他取消了时间的先后,取消了显隐的差别。而造成了游魂和影子般的幻象。这是博尔赫斯的秘诀。

    任何伟大的作家都有其独特的美学思想,比如莎士比亚,比如弥尔顿。而博尔赫斯创造了圆形美学。“他在帕斯卡圆锥体一文中说,‘宇宙的历史也许就是一部充满隐喻的历史’,这里所说的是圆周的寓意,他把圆周作为柏拉图的象征,巴门尼德灵魂的象征,中世纪上帝的象征,文艺复兴时代的世界象征,最后又作为帕斯卡存在主义绝望的象征。”[12]这种圆形美学就是博尔赫斯:“他喜欢地图、词源学、国际象棋、经典著作、代数学、十八世纪的活版印刷术、沙漏、但丁、斯维登堡,魏尔伦、惠特曼、弗朗西斯?德?阿西斯、叔本华,偶尔揭开宇宙秘密的巴赫的音乐、时空的神秘感以及集中在我身上的远古的、隐藏的河流所组成的过去”[13],他在每个瞬间再次出现,他在每个读者的思想中隐居着,他和时间一样永恒的存在着。

    参考文献:

    [1][美]埃尔罗德里格斯?莫内加尔博尔赫斯传[m]。上海:东方出饭中心,1996,第7-8页

    [2][美]埃尔罗德里格斯?莫内加尔博尔赫斯传[m]。上海:东方出饭中心,1996,第53页

    [3][阿根廷]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全集(散文卷上)[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乌龟的变形,第199页

    [4][阿根廷]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全集(诗歌卷下)[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天数——一个梦,第284页

    [5][阿根廷]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全集(小说卷)[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沙之书,第465页

    [6][阿根廷]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全集(小说卷)[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秘密奇迹,第171页

    [7][阿根廷]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全集(散文卷上)[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循环时间,第291-293页

    [8][阿根廷]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全集(诗歌卷下)[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诗人——天机,第284页

    [9][阿根廷]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全集(散文卷上)[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柯尔律治之花,第346页

    [10][阿根廷]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全集(散文卷下)[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时间,第49页

    [6][阿根廷]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全集(小说卷)[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阿莱夫,第306-307页

    [12]陈光孚选编。拉丁美洲当代文学评论[m]。广西:漓江出版社,1988,[智利]路易斯哈斯,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以哲学聊以自慰,第208-209页

    [13]陈光孚选编。拉丁美洲当代文学评论[m]。广西:漓江出版社,1988,[智利]路易斯哈斯,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以哲学聊以自慰,第188-1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