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心回归

白水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白水梅文集最新章节!

    那天乘公共汽车去办事,车到半路,看见一个小伙子打的追了上来示意停车。当车停稳后,小伙子急匆匆上车,焦急地对大家说:

    “我今天要参加单位的业务比赛,刚才下车时不小心将所带的资料弄丢了,麻烦大家帮忙找一下。”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过去了,小伙子耐心地等待着,而车上的人却都无动于衷,漠然的表情令小伙子十分难过和绝望。他再次恳求大家:

    “时间快到了,我要赶不上了,大家帮帮忙吧,谁看见我的资料没有呀!”

    看到小伙子急的满头大汗的样子,我很同情他,有意号召大家帮忙找一下,可鬼使神差的,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这时,邻座的一位女同志开口了:

    “大家帮帮忙吧,都起身看一下自己的座位上有没有他的资料。出门在外都不容易,别耽误了人家的事,也耽搁了我们的行程。”

    可能是车上的乘客等的不耐烦了吧,也可能是真的被这位女同志的话说服了,话音刚落,大家都主动起身找了起来。很快,在一个抱小孩子的中年妇女的座位后面找到了这个小伙子的资料。小伙子拿到资料,一边急匆匆地下车,一边对车上的乘客连声道谢,并向那位女同志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短短的一幕小插曲,很快就结束了。车又开动了,车厢内恢复了平静。我不知道大家都在想什么,是否还有人对刚才的一幕留在记忆?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这件举手之劳的小事,让我不安,让我内疚。小伙子那焦急的脸庞、感激的眼神深深地震撼着我的灵魂,刺痛了我的心。直到现在我才猛然发现,这世界怎么变得有点不认识了,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怎么变得如此的遥远,而更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我连自己都感到陌生、感到不可思议了。我在心里默默地责问自己:“怎么了?你怎么变得如此的麻木和不可理喻了呢?”

    犹记儿时的我们,是踏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和“我在马路边拾到一分钱”的歌声成长起来的一代。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罗盛教、刘胡兰、刘文学这些闪光的名字,英雄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净化着我们幼小的心灵。那个蹦蹦跳跳、扎羊角辫的自己,放学后总是首先拿起笤帚,招呼小伙伴们去为军烈属和五保户打扫卫生。那时的我,曾天真地对妈妈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把这些老人都养起来,你看他们多孤单呀。还有一次,我发现了路旁放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弃婴,我跪在弃婴的包袱前哭了,哭声惊动了大人们,我泪流满面地乞求大叔大婶、大爷大妈救救孩子吧,直到弃婴被人抱走。童真、童心、童言、童趣,纯洁的像一尘不染的白纸,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温馨、向往,回味悠长。

    上大学时,张华舍身救老农的事迹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反响。由此引发的人生价值的大讨论,启发着我们,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并左右着我们的价值趋向,矫正着我们的心理坐标。关心和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都是发自内心的,不含任何的动机和想法。记得1984年春节放假时,我们几个同学在火车站候车,周口地区的一个中年男人抱着一个小女孩来到我们面前,哭诉说他来郑州给妻子看病,不小心钱被小偷偷走了,现在妻子还在医院住院,孩子需要喂养,自己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实在没有办法,才来这里行乞,求大家帮忙凑点路费。当时已临近春节,我们几个穷学生身上也没有多余的钱,就商量着把学校发给我们的一个月的粮票全部捐给了他。中年人感动的两眼泪光闪闪,在一迭声的“谢谢”中离去。当我们回过头来,却发现周围的人们正向我们投来异样的目光。这目光让我们觉得浑身不自在,好像我们做错了什么事情一样。那时,我就隐隐感觉到了人心冷漠的一面,但我们很坦然,我们问心无愧,哪怕真的被骗了,如果他不是骗子呢,我们就这样看着他陷入绝望、困顿的境地吗?

    毕业参加工作了,热情依旧,爱心依然。可猛然发现我们与现实是那样的格格不入,苦闷、彷徨、迷惘、失望成了那个时期我们交流的主要内容。对领导热情了,说你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对同事热心了,说你人小鬼大,拉帮结派;对看不惯的人和事大胆直言,说你不知天高地厚,别有用心;献爱心活动极积踊跃了,说你爱出风头,想成名上报;我行我素不流于世俗,又说你是自命清高,目中无人。更有甚者会当面教训你:逞什么能,你才几斤几两,才吃过几个大馍,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长,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面都多。噎的你一愣一愣的,半天缓不过神来。

    楞角就这样磨平,热情就这样减退,爱心在迷失,冷漠在疯长。在世俗的学堂里,懂得了怎样才能左右逢源、进退自如。于是,学会了世故,逢人面带微笑,你好我好大家好;学会了圆滑,见面亲切握手,扭头啐你一口;学会了冷漠,各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学会了举杯痛饮,岂知心里的苦比咽下去的酒更苦;学会了高声调侃,哪知心中的空虚比调侃更无聊。世俗的连自己都觉得讨厌。

    记得以前看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个小女孩不慎落水,女孩的家人跪在地上请求围观的人出手相救,有一位愿意相救的人竟当场开出价码,非要让女孩的家人拿出多少钱才肯下去救人,当时女孩的家人没有那么多钱,就在这讨价还价中,女孩沉入了水底,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当时我就在想,难道一条鲜活的生命可以和金钱划等号吗?我想孩子的灵魂即使在天堂也会怒视人间,责问苍天的!还有报道,公共汽车上,有人抓住了小偷,在邪恶与正义的较量中,失主却吓跑了,不敢承认,周围的人也麻木不仁,不敢吭声。还有,救人的英雄已逝,被救者却始终没有站出来,为英雄作证,说句公道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仍在到处上演。还有,还有我当时就在想,这些人和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是否有相似的地方呢?是不是应该受到道德法庭的审判与谴责呢?

    今天,当我再次思考这些问题时,我在默默地探问自己:如果小女孩落水时自己正好经过,我会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施救吗?假如自己就是那个被偷的失主,面对小偷凶神恶煞般的模样,我会勇敢地站出来吗?假如自己就是那个被英雄救起的人,我会不会因为种种顾虑,而让英雄的在天之灵不安呢?答案是犹疑的,不十分确定的,尽管最终的选择是令我满意的,就像今天在车上这样子。但是,这答案能称得上十分满意吗?

    我知道,这些年来,人们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追求的方向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也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国富民强,落后就要挨打。我也清楚地知道,伴随着社会的变革,也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现象出现。但是,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是否就要以牺牲精神文明作为代价呢?一个健全的民族,是不应该有任何缺失的,因为,缺失了哪一方面,都将构成一个残废的、不健康的国家。我们不能从一个误区进入到另一个误区!

    一路上,我在痛苦地思索,我不安和自责。我知道,我的爱心犹存,我的良知未泯。我只想高声疾呼:回来吧,那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醒来吧,那礼仪之邦的龙的传人。别再让爱心生锈,别再让善心发霉,别再让美德蒙尘,别再让良知蒙羞。真善美的天空要永远碧蓝。

    耳畔悠悠回荡着韦唯的歌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