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

笔雨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笔雨文集最新章节!

    我的老家在凤山镇红塘村塘报营小组,俗称松子树,它座落在凤城北边的山上,山上无奇树怪洞,山下无名胜古迹,寨子虽叫松子树,但我跑遍了了整座山也不见一棵松子树,所以说名不符实。它没有一点名气,像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普通人,默默地看着车来车往。

    一、松子树的山

    山上的景致亦多变幻,一年四季都有它的主题。春日里,嫩黄的迎春花唤醒了沉睡一冬的小草,草们睁开渴睡的眼,慢慢萌芽着,把淡淡的绿意奉送,不久,满山遍野,各种各样叫不上名字的花盛开,山便像走上t台的模特,一会儿是粉红装,一会儿是素白裙,满面春风,让人目不暇接,而各种鸟儿好似不同声部和唱的啁啾,仿佛奥地利金色大厅的演出,把你带入了一个音乐的世界,盛夏的时节,山上一片碧绿,绿得海一样澎湃,画一样迷离,油一样流淌,墨绿、亮绿、碧绿绿得无法言表。山上的树木似淘气的孩子砌的城堡,一堆堆的,也跟倔脾气的山里人一样,不好群居,少人来往。一棵棵云南松在骄阳下静谧着,仿佛要把一桩桩山的沧桑山的心事隐去。秋天,山上是黄色的世界,泛黄的野草,像黄灿灿的地毯。这个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到处硕果累累,一串串玛瑙般的柿子,热情奔放;一嘟噜一嘟噜尖嘴的核桃,在裂嘴狂笑;一树树树不知名的野果,向人招手致意。到了冬天,树秃了,草枯了,山瘦了。雾气丰富了冬的日记,也孕育着山里人来年丰收的好梦,山里人的冬天诗意盎然。

    松子树的山名也和山里的娃娃一样朴实随意,可也有许多意思。有的是以曾有过的建筑命名,如碾子房;有的指这里生长过什么物种,像教头地;有的是形容山形的,像小窝坨;有的则蕴涵着一个凄美的故事,像松子树可惜那些曲折的动人故事后人大都不得而知了,只有那山名,祖祖辈却传了下来。

    松子树的山其实像皱纹,大的里面皱折着,折出一条条小沟,小沟里有山有水也有地,间或有人居住。我总止不住想,老家的山真的象人体上的一条大动脉,而那一座座小山包就是弯弯曲曲的毛细血管。

    老家山多,是山把人们的生存空间变小了,家门前是山,家背后还是山,我们把大把大把的时光大都在山上山下慢慢消磨掉了。父亲的童年就是在这些山上跑掉的。那一座座山头,是他放飞理想的高地,也是人们朝夕相随的好伴侣。

    山里人不能没有山,是松子树的山养育了松子树的人,是松子树人呵护了松子树的山,山因人而翠,人因山而灵。

    二、松子树的水

    水是松子树的灵魂。

    老家的一条河叫碾子河,它发源于两山交汇的不名山。水先从山脚那厚厚的树叶下的一个泉眼里汩汩流出,大约有十几米长,你只闻水声不见水影。

    总算露面了,清澈的水,在阳光下从树叶上流过,像水银晃动,水流淌着,呦喝着,从沟脑到沟口,沟沟岔岔的小溪都跳到一块了,于是,河水丰盈了,水流到山涧时像山里娃娃扎猛子一样光溜溜冲下,扎出一个个明澈的小潭,水在这里徘徊,小鱼在水中嬉戏,螃蟹在潭里的石头下横进横出,怡然自得,潭底的鹅卵石晶莹透亮,这时的你会忍不住脱下鞋袜,伸出双足和鱼儿玩耍。

    水青青的流着,带着大山的风韵,携着历史,原汁原味地向我们走来,我们的村寨,因碾子河的流淌,人们在河边挖一眼山泉就可以吃水了,所以说是碾子河养育了我的祖祖辈辈。

    碾子河的水,是父亲儿时的乐园,他们在河里游泳,摸鱼上山砍柴回家,又饿又渴,放下挑子,爬在河边牛饮几口,一下就甜到了心窝窝,那种美妙的感觉至今还回荡在每个人的心底。

    碾子河的水清澈无形,然水却随山而有了形。不信,你瞧,一会儿平静得像月光,一会儿奔放得像野马,一会儿淘气得像孩子,一会儿沉思得像学者。有时它们像山里的娃娃一样闹个小别扭,被一堆沙或一块大石隔开各走一边,可是不一会儿又和好如初了,小时候,父亲去上学或是和奶奶到城里赶街,总是在小河边那羊肠小路上奔走,那路那水,就像两个贪玩的山里娃娃,一会儿一同赛跑,一会儿又交手玩耍,不敢说水流生百景,但关于碾子河的美好记忆和传说,却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呢,那些留在记忆深处的因水而成的景致,时常在梦境里出现。

    碾子河的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我的父老乡亲,也丰盈了我的灵魂。每次来到碾子河边掬一捧清而甘的家乡水,我都会心旷神怡。一切一切的烦恼也化作这水上的雾霭,袅袅而去了。我的灵魂也在这家乡水的荡涤中一清二白,干干净净。

    三、松子树的人

    松子树有人居住的历史无从考证,因为我的家谱也是从清代才开始有记忆的。

    沿着凤小公路十公里处就到松子树地界了。50多家人的寨子被分成了好几个摊子,再沿公路右侧的小路走半袋烟的功夫就到了父亲的出生地。松子树人大多姓王,这也就是被外村人称为王家寨的原因了,于是家家户户也或多或少沾亲带故,见了面不是叫老老,就是叫阿大,要么喊老侄。一家来了客,大家自然聚在一起,凑成一堆说儿媳妇的孝顺,赞婆婆的贤惠。逢年过年走亲串戚,客人来就得给十家八家拿礼物,常常是在这家刚端上碗,那家人早就来门上喊,一顿饭吃了十来家,到头来客人还没吃饱,可那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比吃饭还金贵。

    松子树人大方好客,外面的生人从门前路过,管熟不熟都会搭腔问话,问你喝不喝水,歇不歇气,到哪里去?要是你说渴了,他会憨憨一笑说:“你坐”放下手里的活,进屋倒水,在家翻箱倒柜找平时舍不得吃的白糖,一会儿,一茶缸酽酽的白糖水就放到你的面前;如果说你饿了,立马点一把柴火洗锅做饭,虽是粗茶淡饭,吃着却是可口,如果临走时你敢提饭钱的事,他会一句话噎住你:“如果给钱,把饭吐还我。”

    松子树人诚实勇敢。一是一,二是二,绝不含糊,你要是买他东西,多给一毛也不要,少给一分也不行。有一次一个商贩来收购茶叶,一户人家为找一毛钱,跑了十几家,商贩子早就说不要了,他愣是拉着不放手。谁家要是有了难事,全寨子人都会出动来帮忙。有天晚上,刚准备睡下的人们听见有人喊:“快点来,王三家的羊被老熊抬去了”于是男女老少齐出动,点着火把,上山撵熊,熊跑了,羊得救了,有的人的鞋跑掉了,有的人的脸划破了,大家全无所谓。安抚好王三家的人,人们这才各自回家睡个安稳觉。

    松子树人勤劳尚学。起早贪黑,上山下地,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要是那一天因下雨下不了地,会浑身酸痛得难受。夏天在一人高的玉米地里锄草,热得人像水中泡过一样,坐在坎子上,瞅着绿油油的庄稼,美美地吸上一口草烟,心中那份舒坦劲别提了。老家人看重有文化的人,见了文化人,他们像见了皇上一样毕恭毕敬,谁家娃娃要是考上高中更别说是大学了,寨子里都会喜上眉梢,大肆宴请三天,男人们不喝醉那不叫汉子,否则主人也会心里不高兴。

    松子树人相安和睦,世世代代没出过小偷小摸,谁家要是有个纠纷什么的,一准会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往你堂屋那么一坐,未曾开言,主人忙笑脸赔不是:“怎么惊动你老人家了,么得事。”矛盾化解了,一家人又和和美美过日子。谁家的猪拱了别人家的地,谁家羊闯进了隔壁家的田,呦喝着,送回去就完事了,从没说为这类事红过脸。孩子吵嘴,常常拉回自己的娃娃教训一顿。

    松子树人乐观爱唱爱跳,再苦的日子,也湮灭不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痛苦一点点咽下去,剩下的就是欢乐了,劳动间隙,吼两句山歌,人人都有拿手的调调,听父亲讲阿大和大妈就是因为唱山歌唱了三天三夜后唱成一家子的。寨子里办红白喜事时,好事者会饭也顾不上吃,去张罗拿卢笙,布场子。“一听卢笙响,嗓子和脚就痒”是老家人爱唱山歌和打歌的真实写照。

    松子树人的美德滋养了我的生命,沐浴了我的人生,如果,在这个社会上我算是能干些有益的事情,那我得深深感谢我的父老乡亲——松子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