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的味道

彬君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彬君文集最新章节!

    不知什么时候,似乎是突然之间,竟多出一种毛病:老想小时候吃过的那种饭菜的味道,老想小时候住过那个家属院儿从上小学的时候,我家就住在县文化馆的家属院儿里,最后一排,三间平房。这一排房子盖得最晚,所以比起前院那些青砖青瓦墙皮厚重的老房子来,自然十分鲜亮。至今我还记得那红砖红瓦绿门窗,刚搬过去的时候,惊喜了好多天!虽然也不是新房子了,但在我眼里,那就是新房子。院子里还有块空地儿,姥姥决定栽树。于是,七八棵梧桐树就种在了房前。梧桐树迎风见长,没两年,就一个个挺拔起来了。肥大的叶子一片连着一片,闪着晶莹的绿翠,直伸到屋顶,撑起一大片阴凉;紫色的花朵像一串串风铃似的,挂满枝头。姥姥说,梧桐花心儿是甜的,因为小蜜蜂在那里面酿蜜。我听了,就闹着让老舅打下梧桐花来尝尝。可是桐树太高了,绑了两根竹杆也够不着,只好咽下口水作罢。没过几天,赶巧儿又刮风又下雨,梧桐花被吹落了一地,我高兴极了,雨没停就跑出去捡桐花。刚刚被雨水清洗过的花朵,还挂着透明的雨珠儿,新鲜得如同婴儿的脸,捧在手里,立刻,一股青新又青涩的草木植物特有的味道弥漫开来。我小心翼翼地摘下花蒂,几丝纤细柔软的花蕊也随即剥落了,淡紫色的小喇叭被平展开来,我满心好奇地伸出舌头一舔,哇!真是甜的!

    前院里住着一批特殊房客,他们是县剧团的小学员们。二十来个,都是十八九、二十上下的俊男靓女,整天嘻嘻笑笑叽叽喳喳的,给老院子增添了许多色彩和活力。我常见他们在院子里练功。尤其是夏天,炎炎烈日下,他们一水儿的黑色练功裤,男生光脊梁,腰里扎着宽宽的练功带,流苏直垂到脚裸;女生上穿白色水袖褂,脚登绣花彩鞋,头发全盘在头顶上。跑场子、甩水袖、翻跟头、打把式有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的师傅是瘦瘦小小的玉珍姨,极严厉。我记得从来没有看过她演戏,但是教徒弟却极有招。讲人物说戏情泪流满面,一招一式的示范也精致,但管起人来毫不手软。一次,小学员们翻跟头,要连续翻上十多个,一个一个过招。我亲眼见她手执一根藤条,严肃地站在一边,俨然一个考官。突然,她一扬手“啪”地打在一个叫亮的男学员身上,立刻他光溜溜的背上隆起一条鲜红的血痕。他翻得不够数。太阳毒辣辣地倾泻下来,整个练功场上一片沉默,只有汗水静静地在每个人脸上奔流。亮一边抹泪一边重翻,一边翻一边流泪,汗水和泪水模糊了他的脸,但他始终没吭一声。玉珍姨站在那儿,目光犀利,冷眼以对,直到亮过关才作罢。可惜,亮始终不是做演员的料,后来转了行。记忆中,自从我上了大学就再也没见过亮,那个文静腼腆的小亮哥就这样停在了十九岁的时候。

    最热闹的是院里的孩子们。那时还没实行计划生育,家家都是三四个孩子,两个孩子算是少的。我们院里只有祥伯伯家是一儿一女,其余的都是三个以上。战伯伯家孩子最多,五个,三女两男,势力最足。他们家还特别喜欢养狗,一家人都喜欢,谁出来都牵条大狼狗,那气场,就一个字“牛”!有一年,他们家的老黑生了九条小狗,他们家人逢人就说:“九狗出一獒,九狗出一獒”我和弟弟羡慕极了,但始终还是怕狗。住在他们后屋的是小雷家。小雷也喜欢养狗。他那条狗也是他走哪儿带哪儿。两家因为狗打了不知多少回,有一次小雷的头都打破了,流了好多血,我们都吓坏了,还是姥姥带他去医院缝针的。可头上的针还没拆线,大家又玩在一起了!

    我还记得杜老太太。她是我们院里年纪最大的一个,也是最特别的一个。住在院正中的大堂屋上。她不常出来。冬天的时候,喜欢一个人靠在她家的东山头上晒太阳。姥姥说她原是一家大地主家的小姐。“她是剥削阶级,什么大小姐!”我立刻大声反驳。吓得姥姥一个劲儿地说“小孩子家不能出去瞎说。”打那以后,每次见到她我都特别神秘,就会联想到一个人物——黄世仁他妈。可怎么也看不出她有那么厉害。她干净,瘦高,满脸皱纹,拄着一根漆黑油亮的拐仗。她经历了什么?她干瘦的身体里蕴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泪水和欢乐?她也否像我一样打量她似的去观望一位老得像她一样的人?女人?而此时她更像一个影子,无声无息。也许这个时代早已不属于她,她也不愿意走进这个时代了。她只是平静地等待,等待大地沉封的那一刻,将她的一生,她的青春,她的痛苦,她的爱恨情仇化作一捧泥土,回归于自然的掌心,回归于永恒的岁月。所以,那泥土的芳香里有太多太多灵魂的吟唱,是无数无数归去的身影在我们脚下积淀着、延伸着、供奉着对一代新生命不竭的希望。

    无论是谁,生命,都值得尊重。至今,我无法忘记那苍老的身影,感动我的不仅仅是生命末季里的一份平静,还有对命运的概然和对人性本身的关注。

    一切远去了。一切似乎就在眼前。我走过杜老太太的身边的时候,看见玉珍姨冷脸站在日头下,听见姥姥在叫我,别疯了,回家吃饭了!

    夏天里热的时候,晚饭通常是在梧桐树下吃。搬出小圆桌,摆上小马扎,树阴一朵一朵地落下来,在地上、小桌上、人脸上、喷香的饭菜上晃动。风,就在梧桐的树梢上盘桓,调皮地掀翻了一片片绿叶,叶的背面鼓起来了“哗哗地”泛起白色的光亮,像另一种花开了似的。风和叶的游戏好不开心!所以它迟迟不肯下来,让人好生期盼!我常常禁不住地仰起头,呆望着风中欢腾的叶片,幻想着哪怕有一丝丝风下来也好啊!又或者,我要是那片最高处的叶儿就好了!看,蓝天下,浓浓的绿叶被映衬得活泼而风趣,桐树也宛然变换了姿态,享受着生命里最美好的一刻,那是一份潇洒的快乐,一种酣畅淋漓的自由,一把简简单单的时光,令人羡慕,更令人无限向往。

    吃过晚饭,天儿还早,小学员们通常是这个时候才下课,我们通常是到院后的奎楼河边纳凉。大人们喜欢带上小马扎、躺椅、扇子,还有一大瓷缸子的水。孩子们自由得很,疯疯地先跑出去了,在河边的垂柳下、莲花旁,开心得笑着、跑着、闹着夕阳挂在天边,粼粼水波倒影着红色的晚霞,铺展了整整半个河面,风,终于走下来了,在荷叶上、莲花上,在柳树上、杨树上,在人们脸上身上环绕着、嬉戏着,带着水的清凉和波的灵动,随夜,慢慢慢慢沁入心脾。那时,繁星如粒粒灯盏悬在头顶幽蓝的天幕上,闪耀着,闪耀着,我就听见老爸开始折起躺椅,拿上糖瓷缸子,喊我喊我“哎”——远远地我应一声,就跑过去,老爸说:“走,回家吃西瓜去!”捧着老爸的糖瓷缸子,踩着一地的星光和月色,我们回家。

    多少年了?三十年还是四十年?岁月啊竟是这样不禁过啊!仿佛一眨眼,光阴已到了半百。有时,蓦然间,会有一种愰忽的感觉,那时光依然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个院子里,我看见那个小小的身影站在梧桐树下,满怀渴望地寻着那一朵甘甜的桐花;我看见姥姥从小厨房里走出来,手里拿个汤碗,招呼我到院门口的小卖部里打2分钱的甜面酱“炖茄子。”姥姥笑着说。那是我最爱吃的。直到今天,看到茄子,我嘴里边泛起的还是那久违的回味;直到现在喜欢看桐花。四、五月间,在春末夏初绿色挥毫泼墨的渲染中,忽然,一蓬紫红跃然眼帘,那说不出的欣喜、说不出的感动暖暖地横在了胸口,久久难以释怀

    老了!我心里说。只有人在老的时候才会喜欢回忆。年轻的时光里一是没有停下来的时间,二是生命历程中根本还没有沉淀下来怀旧的资本,所以年轻的脚步总是匆匆向前进的,总盼望着新事物的到来,渴望生命力挥发出无限的创造和崭新的收获。只有老了,才会有心思回眸来时的路,所以不知不觉中怀旧就会像一种本能一样回溯在身体里、血液里,让你心中升起一种敏感的情愫,触动着心灵最为柔软的感受,勿宁说那是一种记忆,倒不如说是一辈子都嵌在你灵魂里的“情”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会湮灭;相反,却是历久弥新,愈擦愈亮,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