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怎么可能是曹贼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重生北魏末年最新章节!

    尉景与蔡俊同是河北之事的参与者,此刻见蔡俊居然支持观望,心中大为不满。

    “士真兄(尉景),两者不可相提并论,杜洛周、葛荣等辈专事劫掠,屠戮成性,河北之民苦之久矣,明公图之,是为国、为民除去祸害。”

    此时孙腾站出来侃侃而谈道:

    “而天柱大将军平定四方叛乱,于国有大功,他在军中威信深重,今为天子所杀,各地镇守必然为他鸣不平,我等此时袭击晋阳,无异于惹天下众怒。”

    “你的意思便是贺六浑只能做尔朱氏的鹰犬?”

    “我何曾这般说过。”

    “不可以反尔朱氏,不就是甘为其人鹰犬。”

    “你分明是在胡搅蛮缠。”

    眼见尉景与孙腾的争吵愈演愈烈,高欢拍案而起,怒喝一声:

    “够了!”

    这才止住了争执。

    “我已有决断!”

    众人屏气凝神,听他言语。

    “劳烦龙雀(孙腾)亲往汾州,告知尔朱兆洛阳之事,劝他速速发兵晋阳,继承天柱基业。”

    其余众人尽皆了然,只有尉景神情郁郁,还在苦劝道:

    “贺六浑,机不可失呀。”

    高欢心中感慨,姐夫并没有多少才能,他能位列其中,只因为是可以完全信任的自己人。

    只好耐心解释道:

    “我等此时袭取晋阳,仓促间也不能整合多少实力,尔朱氏众人若得知消息,同仇敌忾合力攻我,寡难敌众。而晋阳为尔朱兆所得,他的才能注定不能如天柱威服四方,必然导致尔朱氏众人争权交恶,待其分裂,我等才有可趁之机。”

    尉景终于不再反对。

    “事情紧急,腾先请北上。”

    随着孙腾请辞,其余众人也纷纷告退。

    偌大的尔朱氏,只因尔朱荣身死,行将分崩。

    高欢细细思索原由,不由感慨:后人无能,守不住先人基业。

    又想到尔朱荣仅仅年长自己三岁,高欢心情再次沉重起来:微末时,忙于交游,疏忽了对阿惠的教育,起事后更是无暇看管。

    他走到门外,对守在院子里的心腹家奴们道:

    “去将阿惠唤来。”

    不久,高澄进门行礼道:

    “孩儿拜见阿爷。”

    高欢摆摆手,没有寒暄,直入主题道:

    “天柱大将军死于洛阳,为父派遣孙腾往汾州报信,劝说尔朱兆早入晋阳,阿惠,你认为我是出于何意?”

    高澄若是回答不上来,高欢准备将其中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儿子听。

    自己的阿惠,自小聪颖,现在培养也不算晚。

    尔朱兆是如何被玩弄,高澄一清二楚,他组织语言道:

    “兴许是阿爷视尔朱兆为掌中玩物。”

    高欢剑眉微挑,心想自己的反意真写在脸上?

    否则为何连十岁的儿子都能知道。

    “你继续说。”

    高澄应了一声,继续道:

    “阿爷见疑于尔朱荣,方被置于晋州,晋州虽富,但绝非王业所在。如今阿爷遣孙长史北上传讯,此举可得尔朱兆信任,若能借此离开晋州,犹如蛟龙入海,再不受尔朱氏节制。”

    这番话一出,高欢再不将高澄当做十岁孺子看待。

    他拍拍身边的蒲团:

    “阿惠,坐过来。”

    待高澄坐下,高欢郑重地问道:

    “既然晋州不足以成事,那何处可为基业?”

    高澄神色依旧平静,并无半点得意:

    “阿爷心中早有定数,何必考校孩儿,当初北镇动乱,阿爷不愿从贼,与怀朔、武川两镇豪杰共守怀朔镇城。待迁居河北,仅数月,六镇乡民又叛,怀朔、武川二镇豪杰尽皆投身义军,无非是北疆穷苦,难以成事,而河北富庶,得之可为王业。”

    高欢很满意这个答案,他又问道:

    “河北如何可得?”

    “需河北士族襄助。”

    “如何使河北士人助我?”

    “关键在天子。”

    “为何?”

    “天子潜蕃时,与河北士族广施恩义,河阴之变,尔朱荣囚禁天子,渤海高氏据河济之地叛乱。天子脱困后,仅一封书信便劝降了渤海高氏,天子若死于尔朱氏之手,河北士族必定群情激愤。”

    两父子一问一答,高欢再也沉不住气,放声大笑:

    “我无天柱之忧矣。”

    “阿爷,若是尔朱氏不杀天子又该如何?”

    高澄故作懵懂,他这个年纪可以聪明,可以眼光长远,但绝不能腹黑。

    高欢抚着高澄的脑袋,语重心长道:

    “尔朱兆得晋阳,继承晋阳军队,其势为诸尔朱之首,天子也必然会落入他手,届时便是为父寄去书信的时候。”

    “阿爷是要教唆尔朱兆弑君?”

    “不,为父要告诉尔朱兆,天子身负众望,万不能有弑君之心,其人少智,他既会以为我忠心为他着想,又会认定天子不可留。”

    玩阴谋诡计,操弄人心,高欢可太熟悉了。

    “孩儿多谢父亲教诲。”

    “阿惠,往后我与下僚商议大事,你可随侍左右。”

    “孩儿承蒙父亲信重,必尽心竭力,为父亲筹谋大业。”

    “好!好阿惠!好孩子!”

    父子两相视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