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君西辞李村去革命豪情万焰长

白马金铃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白马金铃文集最新章节!

    李村位于上饶县皂头乡境内,李村曾因囚禁了叶挺将军而闻名于世,李村叶挺囚室也成了江西上饶一个经典的红色旅游景点,一个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景点。

    李村叶挺囚室原系国民党第三战区高干招待所,本是江南自然村落普通民居,单门独院,红石围墙,穿斗式梁架,悬山顶,褐色陶瓦,其西南角空出一露天小院。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长叶挺为保存革命力量,奉命下山与敌方谈判,旋即被扣押在安徽歙县,后来押送至上饶集中营七峰岩,几天后转囚李村。叶挺囚室在北屋西侧,门对小院。皖南事变中被俘新四军高级干部,有一些也被囚禁于此。

    在狱中,叶挺想到了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西安事变中的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决心以他们为榜样,便在囚室墙壁上奋笔疾书:“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正气压邪气,不变应万变。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以此表达他的坚定的革命意志。

    叶挺在李村囚禁了半年多时间,长官部对他用尽了心机,不但没有软化叶挺,倒使他从顾祝同及其幕僚的各式各样的表演中更加看清了国民党虚伪腐败的本质。两相对比,也更加深了他对共产党的认识。同时,叶挺在李村囚室思考了很多很多,对当时的国家命运与民族前途忧心忡忡,留下了言志诗,抒发了自己的革命豪情:

    “遍地疮痍尚未愈,国共分裂剧堪怜,大敌当前毫不抗,反将骨肉等仇歼。誓灭倭奴志未成,身投陷井莫能逞,满腔热血何处酒,他日换天有后人。”

    8月初一天,一名军官带着一个班的全副武装卫兵拥进李村囚室,对叶挺说:“蒋委员长请军长到重庆去。”叶挺一看架势,还以为对他要下毒手秘密处决了,作好了从容就义的准备。

    同囚在盘石渡监狱的除林植夫外,还有新四军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教育长冯达飞和军部秘书吴正邦等人。叶挺对他们说:“顾祝同说是蒋委员长请我去重庆,我估计此行凶多吉少,也许到不了重庆,我半路上就会遭到暗杀。我个人生死早已无所谓了,只是妻子儿女不得我的音讯,一定焦急得很,我得想办法有所交待。”说罢,他将一张白纸裁成三张大姆指宽、两寸来长的纸条,提笔在纸条上写着:“此去生死未卜,如有万一,妻子儿女希望朋友们照拂。叶挺”三张纸条都写着同样的内容。

    写毕,叶挺将三张纸条分送给林植夫、冯达飞、吴正邦三人,郑重地说道:“这是我的‘遗嘱’。你们三个人之中,我看至少有一个可能活着出去。不论是谁,都请替我保存这份‘遗嘱’,将来有机会送出去。好吗?”

    因为叶挺清楚蒋介石心狠手辣,自己没有按照他的旨意去做,随时都有被秘密处决的可能。叶挺夫妻感情笃深,深爱儿女,身陷囹圄也自然会牵挂着妻子儿女,所以在自己可能遭遇不测之前请朋友们照拂自己的妻子儿女实属人之常情,无可非议。因此,这份“遗嘱”并没有给叶挺抹黑,也根本不影响叶挺的高大形象,倒使人看到叶挺也是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革命者。

    叶挺在盘石渡监狱没关几天,便被转送到桂林,再到重庆。在距上饶狱中写作囚语1年零10个月之后的1942年11月21日,他在重庆狱中写下了著名的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啊,/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后来,经过多方营救,共产党并提出将邯郸战役俘获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马法五作为交换条件,蒋介石才答应释放叶挺。4月8日,叶挺和夫人李秀文、女儿扬眉、儿子阿九一起,与王若飞、秦邦宪、邓发、黄齐生等人同乘一架运输机离开重庆前往延安。飞机不幸坠毁在山西省兴县东南八十里地的黑茶山上,机上人员全部殉难,被称为“四八”烈士。

    叶挺虽早已悲壮地离去了,离开了他被囚在上饶李村的两百个日日夜夜,离开了他战斗了两百个日日夜夜的上饶李村,但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载入了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史册,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叶君西辞李村去,革命豪情万焰长。”叶挺将军在李村与敌战斗时表现的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无私奉献,永远激励后来者为实现他未竟的祖国强大,民族复兴的强国梦而不懈奋斗!叶挺将军,您永远生活在李村人民心中!您永远生活在上饶人民心中!您永远生活在全国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