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进入永恒

渤海边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渤海边文集最新章节!

    1、

    本文选自桑桑诺诺的blog,是一篇情文并茂,哀婉动人的凄美散文。讲述了一颗爱的灵魂即将离去时,爱他的人,他爱的人所作的种种努力。生离死别的深悲巨痛情景,历历在目,哀痛欲绝,血泪和墨,动人心弦,撼人心魄。

    首先,从所属二十篇博文中,我试图找寻到破解博客名字寓意的钥匙。桑桑诺诺是什么意思?是某种植物的名字,还是少数民族的人名?假如是人名,桑桑诺诺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桑桑是谁?诺诺又是谁?只有破解了这些背景资料,才能更好地赏析一对蓝色的宝瓶的思想内蕴及其艺术魅力。

    终于在你默默燃烧一文中读到:我的诺诺,我必须这样称呼你。你不知道,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敢说,世界上没有第二个男人能够得到一个女孩如此痴迷的倾心。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摧毁你在我心中的爱。这是日月江河的意志,无法抗拒;这是千古永恒的默契,无法更改。

    依稀间,分明看到汉乐府中那位追求幸福爱情的少女,义无反顾地穿越时空的隧道,窄腰宽袖,踏歌而来: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旷古绝唱,坦诚热烈,山海动容,心灵震撼。

    如此大胆奔放的表白。不言而喻,那个视爱情为生命的女子就是桑桑了。为什么起这样怪异的名字?我在邓荫柯情绪深处的人性美(读康启昌散文集文学与爱情)中找到比较权威的阐释:这出名剧(罗斯丹的西哈诺)是鲁野介绍给她的,他们把剧中男女主人公西哈诺和霍克桑简化为诺诺和桑桑作为他们之间相互的爱称。

    西哈诺,不就是那个大鼻子情圣吗?这是埃德蒙-罗斯丹的代表作。戏剧冲突主要建立在西哈诺深深的内心生活与特殊个性上,剧本很自然的将悲剧与喜剧、崇高与滑稽的因素溶在一起,其中理想主义的光辉与当时自然主义的悲观绝望形成了鲜明对照。

    上帝啊,谁会想到如此昵称,竟然也成了中国式桑桑诺诺的爱情谶语或宿命!

    再见了,我唯一、永恒的爱人,战斗马上就要开始,这是我写给你的最后一封信。请相信,我爱着你,从人间到天堂。我爱你,用我的文字、用我的话语、用我整个的心灵

    我爱一个人,却两次失去了他,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霍克桑悲痛的呼喊道。

    两次失去同一个爱人,不正是康氏的爱情悲喜剧吗?然而,两次失去的实质却截然不同。

    第一次是面对世俗现状的妥协及无奈,鲁野违心地与爱情诀别,道一声珍重,我去也!

    康氏发出了恨你一千年的诅咒,爱之深,恨之切——有情朝露无情星辉都可以为我作证,我恨是因为我不能停止播种爱。

    正是这份执着地守望,历经二十年的风雨阻隔,爱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比翼齐飞,用智慧,用文采,用激情,用勤奋,用美德,高蹈美文的旗帜,打造辽宁一方群星璀璨的美文天地。两个相知相爱的灵魂,在文学的奇幻世界中奇妙相遇,激发出新的创造和新的精彩,这就是文学对爱情的最高奖赏。比单纯的爱情更缠绵,比永恒的记忆更邈远,比无限的想象更神奇,比玄奥的思想更深邃,比幸福的现实更真切的高峰体验。一切艰难的心灵历险,终究获得丰美的成果。

    第二次是面对死神的束手无策及无力回天的悲怆,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死神。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诀别,没有侥幸,没有转机,没有希望:无言的告别,一点都不隆重。春风啊,请不要唤醒海鸥的沉梦,不要惊扰山狸的幽眠,让时间在这一刻停留吧,让这一刻成为永恒吧!

    历史惊人地相似,面对这样的结局,痛不欲生之状跃然纸上,笔调愈加凄切。与西哈诺相较,中国的桑桑诺诺是幸运且幸福的,他们至少在一起共同生活了十几年。他们的爱情超越神明,超越世俗,超越语言,融为一体,忠贞不渝。一个生命,在另一个生命的精神世界里获得了永生。

    2、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半个世纪的苦苦追求与等待,用青春用生命仅仅赢得十几年的相亲相爱相依相守的美好时光吗?一个年逾花甲,一个年近古稀,苍天啊,单就这白发似雪的情景,为什么不让他们相搀相扶着慢慢地老去呢?问天无语,叫神不应,伤痛至极。无论哪一个先走一步,都是对后者致命的打击啊!当“我”无力阻止爱人踏上不归路的时刻,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爱人?

    我相中一件宝物,想去买来,正为其价格比较昂贵而踌躇未决。

    喜欢就买么,快去快回。

    如果是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呢?

    当然更好,只要你喜欢。

    那我去了?

    我们共同拥有的两颗坚强的心,同时脆弱。谁都不敢面对真相的残酷。你怕我悲伤,假装糊涂;我怕你放弃,故作聪明。

    这是怎样的悲痛啊?面对死神,强颜欢笑,只是为了对方。对方的美是在懂得欣赏美的眼睛中才能看到的;对方的心,更需要有一颗同样善感敏锐丰富深刻的心去体悟感知碰撞熨烫,才能够达到高山流水的极致神遇意会。执着与痴迷、痛苦与惆怅、失望与绝望,都是一个爱字所必然付出的宝贵代价啊!

    以对话方式,实现了康氏的“预谋”简练的文笔,丰富的内蕴,营造出一个喜中含悲的语境气场。充分展示了康氏文学语言的艺术张力,人物的心理刻画也在这简约的字里行间立体地得以彰显和完善。

    这是怎样的伟大的爱情观啊?一切为了对方,一切为了所爱的人。喜欢着你的喜欢,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痛苦着你的痛苦,悲伤着你的悲伤。紧扣着“只要你喜欢”这个主旨。

    3、

    一对蓝色的宝瓶。标题为全文设下了悬念,体现出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本来是一对宫廷御用的摆设,仅供观赏的景泰蓝工艺品而已。谁能想到康氏居然拿它来盛装鲁野的骨灰与灵魂。这出人意料之外的抉择,恰恰是康氏的不落窠臼的个性所为——她简直是生活在文学世界的童话里。

    行文有了电影蒙太奇式的艺术处理,貌似散淡中却有环环相扣的情节,镜头的转换剪切推动着故事的发展,极大地调动起读者的审美注意。生死大限将至,却不能点破玄机,更不能商讨后事。其实,谁也不愿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想摘下“角色”的面具。这是怎样的爱啊?从来不为自己,凡事都为对方考虑。但是,康氏不得不于不动声色中做好必要的精神乃至物质上的准备。

    似有神助,康氏穿越车水马龙的街市:那一对宝物——宝瓶还在那里静候我的光临。那是一种无可言传的心灵默契,我与它一见钟情。无须问价,除了它,没有一件东西可以留住你我的灵魂。它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至此,读者悬着的一颗心稍稍放了下来。是苍天开眼,还是上帝悲悯?倘若,康氏冒着车祸临头的危险,磕磕绊绊奔至太原街工艺美术商店,眼前却是柜台空置。又该拿什么来盛装爱人的骨灰与灵魂呢?

    紧接着,仿佛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女子,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像捧着一对孪生的婴儿,几乎是一路小跑,回到了医院。站在病房外,镇定一下兴奋而又紧张的情绪,平复一下喘息,悄悄地用肩肘推开门,漫不经心似地放下那对宝瓶,假装不予理会它们有多么贵重,更要掩饰它们有什么用途,而是微笑着全身心地扑在病人的身上,询问刚才不在时可否一切正常。

    那躺在床上的病人:似乎看穿了我的计划,默默不语,便是你心有灵犀。你我之间,许多话,许多事是不言而喻的。敏感的多情人,我希望你的等待并不遥远。

    这末句话,使读者心灵一颤,打了一个激灵,莫非鲁野真的走了,康氏还有什么轻生的举动?千万要挺住了,不可寻什么短见。你说过:不,我不能死,我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自己。此时此刻,爱惜我自己,便是维护延续你的生命。

    一个特写镜头,光束打在宝瓶上,它们是多精美的一对啊!桑桑诺诺四目相视,心照不宣,静静地观赏。宝石蓝的质地上,闪动着金色的灵光,色彩斑斓,饱满充盈,这是由景泰蓝的独一无二的手工工艺决定的。堂皇而不奢靡,华丽而不妖媚,典雅而不庸俗。不正是鲁野夫妇大写的人格写照吗?驾鹤西去,完全有资格把那些有知有觉有情有义的白骨住进这座海上宫殿。

    高或许盈尺,不然怎么能盛装下鲁野那高大的灵魂?当我蹲在回龙岗火葬场的墙角,把你的温热的白骨一捧一捧亲自放进那只蓝色的宝瓶里,我把一汪滚沸的泪水,一份诚挚的祷祝,一颗沉寂的不再躁动的灵魂也一起投进了你的宝瓶。

    你是诺亚,这只瓶子便是你的方舟,你应该在瓶里守候。洪水过后,亚拉腊山顶露出水面的时候,我将驾着另一只宝瓶,与你相会。

    等着我吧,亲爱的,我在心中大声呼唤。我相信,在那没有时间的空间里,这对宝瓶的蓝色音律将奏响我们重新团聚的乐章。

    一对蓝色的宝瓶,徐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那是康氏为鲁野以及自己准备的灵魂入住的宫殿。悠悠苍天,葛其有极!

    文章至此,戛然而止。但是,这份炽烈的爱情,仍在熊熊地燃烧着,生生不息。

    4、

    面对静静地栖息在屏幕上的文字,读者心灵的舞台上,上演着活灵活现的文学与爱情的人生悲喜剧。让我们再次品读康氏散文的艺术魅力——源于真情二字。情真意切,语言灼灼。曲终人散。那弥留之际的镜头,萦回不绝,反复回放,慑人心魄。

    鲁野,我是谁?

    你是我媳妇,老伴。

    老伴啊,让我怎样感谢你这生死不渝的爱心!仅此一句跨越三生的幽默,我便可以为你再守三生。我还有什么奢求吗?

    语言的痛苦在聆听中变得尤其极端强烈,言有尽而意无穷。康氏的感激之情大于悲痛之情。这段旷世的爱情传奇,在鲁野落下生命帷幕之际,清晰的回答,确凿的认可。还有什么比被爱人认可更激动人心更难以忘怀的吗?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我疯狂地扑上去,搂住你的脖子,伏在你的耳边大叫:鲁野,你太好了,你真好,我爱你!我是你的媳妇,我是你的老伴。请你告诉我,你有什么话要对我说,鲁野,快快说

    明天早晨到深圳再说。

    读者破涕为笑,为鲁野骨子里的那份带不走的幽默;读者含泪而泣,沉浸在康氏为一个伟大灵魂离去的悲恸之中。多么希望有明天啊!而你一个人手持七点的船票到那个永恒的世界漂泊去了。阴阳两界,分隔开那个令人心意怦怦梦萦魂牵的世界。

    虽然,康德反对“时间进入永恒”的说法,即认为人的死亡是从时间进入永恒。康德认为那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康德又认为:人确实是永远不会从时间里走出来的,而只能是永远地从一个时间前进到另一个时间。

    这就足够了,鲁野的艺术人生就定格在弥留之际所呈现出来的生命之重爱情之重。康氏认为:你是要从时间进入永恒了。你不是巨星,但你在我心中陨而不落。你太渺小,你的灵魂不能填塞天空的缝隙,但在我心中,你无处不在。

    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字字句句都是从肺腑中流出,溶注着作者真挚的爱情和沧桑的人生感叹,悲怆凄凉,令人黯然。行文不拘常格,自由抒发,行云流水,奔涌而泻,催人泪下。然其惨痛悲切,皆出于至情之中。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不得不承认康氏散文的艺术魅力及其伟大的神奇的感天动地的爱情力量!

    据说,鲁野走后,康氏半年没有下楼。低调处世,谢绝来往。一对蓝色的宝瓶,摆在床头,其中含有鲁野的骨灰,日日夜夜与其灵魂对话,讲述着他们的爱情。直到友人相劝,国人以入土为安。两年后,宝瓶入葬。是一只,还是两只,不得而知。

    现代作家李广田称散文:像一条河流,它顺了壑谷,避了丘陵,凡可以流处它都流到,而流来流去却还是归入大海。散文的特点如此,因而欣赏散文也应当有多种切入点,而且,欣赏一篇散文,可以多个视角交叉变换。这样,才能充分领略散文的精妙。

    捉刀小试,寻求解读的途径。破解背景,捕捉悬念,梳理文意,挖掘主旨,构思谋篇,品味语言,真情意切,以爱贯通,大爱无言。不知可否读懂一二,欣赏二三?不妥之处,望前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