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蕾终有绽放的时候

渤海边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渤海边文集最新章节!

    我倡议的“葫芦岛本土作家进校园”之构想,早在四五年前就于脑海中酝酿了,并且做了大量的事前准备工作,包括请示文联主席、作协主席等相关领导,邀请他们举荐各种文学体裁的著名作家;友情联谊本土作家无偿供稿——当作家们应允无条件奉献书稿,甚或按照学校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时,撰写出五千二百二十七字的书面课题申请报告,并附录一万七千一百六十五字的样稿,抛砖引玉,并逐级呈报。那是2010年2月,一个寒冷的冬天即将结束的时日。然而,位卑言轻,权谋者没有发现这个课题的品牌价值及文化效应,含苞待放的花蕾被无情地冰封于冻土层之中,一直找寻不到绽放的机缘。

    说句到家的话,2003年我已晋升完副高,能否晋升正高,简直是痴人说梦。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已经高升到尽头了。客观地说,这个课题能否立项,与我个人没有太多的功名利益。身为文学欣赏教师,课余又爱好写作,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文学上,取得了一点点成绩,积攒了丰厚的本土作家的人脉资源。只是想尽我所能,做点有良心的、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有必要,作家们可以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手拉手地传授创作方法及写作经验,分享笔耕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出学生阅读的兴趣。此项举措,至少在学生荒芜的心灵上撒下一颗文学的种子,期待有朝一日发芽、开花、结果——学生成人之后,能在劳作之余,读读书、听听音乐、欣赏欣赏美术作品,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品质。

    高尔基说,文学,即是人学。教书育人,以人为本,做事先做人。另一方面,想为自己效力的学校及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活跃我市各类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出一个具有我市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为我校申报国家级示范校,增加一份厚重的人文内涵建设上的砝码。专门选取本土作家的作品,作家笔下的文字、场景是熟悉的、是鲜活的,无论是山水风光,还是地域风情,历史文化,尘缘万象,百态人生,都是学生的身边事、周边人,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便于学生从情感上亲近与接纳。某某作家,说不定就是哪位学生的转折亲,乡情、亲情、友情,自然会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文学艺术的人文性,恰恰体现于本土文学丰富的人文内涵。

    葫芦岛本土作家,异军突起,屹立于辽西高地,是倍受国内外文学领域高度关注的作家群,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荣获骏马奖、全国儿童文学奖、辽宁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部分作品还入了围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曹雪芹小说奖等,在我国文学创作园地中占有一席之地。王旭光周建新的小说、蒋志杰刘智业的剧本、张宏杰的历史散文、齐明达李广智的乡土散文、刘抚兴张志友的诗歌、盖尚铎的童谣儿歌、阎耀明的少儿文学、吴久民韩文鑫的文学评论、杨慧的励志美文及文学欣赏,成为辽西文学的高标。近年来,葫芦岛文学创作呈现“井喷”势头,省级作协会员超过百人,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数量过百篇,出现了郭宏文领军的“辽西派新散文”现象,为继续打造“葫芦岛作家群”这一品牌,巩固辽西文学高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本土学子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美华章。

    同时,倡议编撰葫芦岛本土文学欣赏读本,将成为我市一张校园文化建设的名片。一旦成功,受到好评,或者被教委认可,报请上级相关部门,申请正规出版刊号。一旦能正规出版,就提升了读本的档次,再按物价局规定,配发给学生,推介普及到葫芦岛地域所属的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形成产业化文化产品。假如校园读本出版成功,各级领导看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益处,届时建议召开作家作品研讨会,邀请书中的作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作专题演讲,使学生看得见、听得到,多渠道、多手段地向学生传递本土的、祖国的、世界的、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独特的人文体验。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发展人,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爱民生。

    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把学生从网吧里拉回校园,把学生引领进文学的殿堂,打造校园文化的精神品牌。学生通过对本土作家的精品阅读,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使课题申报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更加明确,更加生动。积极倡导本土作家作品走进校园的意义。关于选文,在高水准上下功夫,内容积极健康向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与作家本人沟通,尊重作家的意愿,拿出最好的代表作。笔者争取在现有编撰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突破,且为每篇文章前写有百字左右的“导读”;或者每篇文章后写有百字左右的“赏析”或者设计引发学生思考的“启示”突出校园读本的特色,而不是简单的作品集。学生能欣然接受,并有良好的反馈及评价。

    注重学生的民主意愿,建构平等意识,学生与作家的关系是合作,营造宽松、和谐的阅读情景;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欣赏、多元化的思考,珍视独有的见解,唤醒独特的体验;鼓励学生创新,敢于尝试,拿起笔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在读本的阅读中,编者不光传达给学生知识,也要传达给学生智慧与道义,还要传达给学生远大的理想与创新精神,从而让学生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吸取文化素养,获取人生经验,充实生命内容,提升灵魂境界,实现个体身心素质全面生动而健康的发展。

    “葫芦岛作家进校园”活动暨“葫芦岛本土文学欣赏读本”编撰的成功,可以通过相关部门,向全社会推介,扩大我市教育的知名度及影响力;还可以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礼品”像原政协副主席刘维业的葫芦岛纪事那样,出席各种会议,赠送相关团体或个人。既为弘扬葫芦岛文化,打造魅力葫芦岛,做出贡献,又能为我校申办国家级示范校添砖。促进全社会文学素养的提高,这是一项造福葫芦岛本土学子的有益工程。

    然而,我把现实想象得太美好了。一次次的申请,一次次地触礁。就在我心灰意冷之际,葫芦岛市作家协会秘书长郭宏文,伯乐识得千里马,引荐曙光小学校长李敬群与课题构想申请人杨慧会晤。相见恨晚,惺惺相惜,智者所见略同,一拍即合达成共识,做一名有良心的教育工作者,具体运筹“葫芦岛作家进校园暨曙光小学第三届世界读书节”启动仪式。郭宏文出面邀请各界领导出席揭牌仪式,诚聘八至十名作家,走进校园,一对一,手拉手、培养百名小作者,并将全程跟踪他们的成长历程。我推荐邀请嘉宾名单,电话联通新蕾图书城董事长刘智业(市作协副主席),他当即表示捐赠图书百余册,并捐赠代金卷一万元,力争千名学生每人一张,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画家刘文洲,率领书法家、画家代表团,筹备揭牌仪式上的宣传橱窗、校园文化走廊的布展,并友情出席、祝贺!

    人与人的关系,是团结协作,荣辱与共,实现双赢。假如没有郭宏文的牵线搭桥,杨慧的课题构想如同一页废纸将束之高阁;假如没有李敬群的践行实施,再好的构想也是空中楼阁;假如没有郭宏文的鼎力筹划,就不会有李、杨的珠联璧合及广泛的社会影响。世界是辩证的,也是唯物的。东方不亮西方亮;墙里开花墙外香。不由地想起当年的韦唯,备受压制,不给她参加国内大赛的机会,历尽艰辛转折捧回国际大奖;实力面前,国内不得不承认她的成就,成为亚运会开幕式上的鼎力歌手。成功的道路是曲折迂回的。我作为“葫芦岛作家进校园”暨“葫芦岛本土文学欣赏读本”的首席倡议者及课题实践者,将荣幸作为揭牌仪式上的特邀主持人。仪式上,还将邀请著名播音员,配乐朗诵首批进校园作家的作品精彩片段,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熏陶小学生热爱本土文学的兴致,产生对文学的崇敬及向往之情。

    李敬群是位把教育教学研究理论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校长,她领军的全国小学生识字课题,在曙光小学落地生根,已经取得了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轻松识字三千余字的成果;目前,实验的高效课堂改革,如火如荼,并成为兄弟学校取经借鉴的榜样。能与这样的实干家相逢,为了共同的志向协作,真是幸运得很。感谢敬群,把我的理想变为了现实;感谢宏文的知遇之恩,识人善用,唯才是举。期待与祝福“葫芦岛作家进校园暨曙光小学第三届世界读书节”揭牌仪式圆满成功!敬群获悉我撰写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励志美文像花蕾一样的等待即将公开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深情地鼓励我说:是花蕾,终有绽放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