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不会哭的婴儿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不会哭的婴儿文集最新章节!

    当我的足迹踏在先辈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上,沿着他们开辟的路途,离开那个生我养我的故土---山西汾阳,走进闹市的繁华中时,家乡这两个字,便在我的心中开始有了一个渐渐清晰的轮廓。现在,虽然我离开那里仅仅两年的时间,但每每提及“家乡”两个字,我的心绪总会不自然的被思念吞没,因为它的安静、祥和,它的朴素、自然。

    那里的城是整齐的,是繁而不杂的。离开家乡以后,我不断的辗转流离,走过许多的城市城区,但没有哪座城能比上我心中的汾阳城那般整齐。汾阳城依丘陵边缘而建,地势较平。城的外围街道沿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而通,城中各种大小街道皆与之平行或垂直,这些线条般的街道勾勒出来的每个建筑群都是一个规则的菱形。城的中心,虽然繁华热闹,却完全没有大城市中的那种杂乱,栖身其中,不管是徒步前行或是骑车穿行,人流如线,心静如水,街道两旁商铺中的音乐,台阶上面小摊的叫卖,在行人耳中听来,似曲如铃,清脆而动听。

    城是怀念的,因为我求学三载;乡村也是留恋的,因为我的父辈让我在那里认识了世界。说到乡村,我不能不提那些不是山不是川的土沟沟、土梁梁。汾阳位于太原盆地的边缘,包括市区在内,整体地势由西北至东南逐渐降低,说平坦不及平原,说山区没有山峦,我暂且称它为山坡罢。

    家乡的山坡上,是我童年时玩耍的乐园。它们是夹杂在村与村之间的空隙,同时也是我们与邻村玩伴一起打闹嬉戏的场所。那里种植着各种各样的果树,每到秋实累累的季节到来,我们便整日游玩在那些树木之间。踏着秋收后各种农作物的残骸,顶着夏日余存的热浪,敞着衣襟从一道梁越上另一道梁,从一条棱翻下另一条棱。脚下的野花野草,土道旁的树木断枝,田间的土疙瘩,都是我们随时可以拿起的玩具。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紧张,我少了田间地头的奔跑,却没能阻止我来到山坡枕着花草仰望蓝天,遐想未来,抑或轻踱碎步漫步田垄,吸吮大自然的气息。现在想来,仍有种种惬意袭来,不禁让我闭目。

    其实最难忘的是家乡的人。在我的家乡,啧着汾酒、嗅着其清香长大的乡亲们是我眼中最朴素、最上进的人。先不提唐代名将郭子仪、收藏大家赵秉蘅、三晋名医马淑玉、晋剧名家田桂兰、沙场三将军卫天霖等众人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只说平澹无奇的汾州百姓,却也让我心生敬意。

    家乡的人没有束缚,只要稍有空闲,便会三个一扎,两个一伙的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场所自然没有什么限制,只要略显整洁,或蹲或立,或倚树或靠墙,或双手抱胸或背手挺腰,或勾颈或挥手,无拘无束,酣嬉淋漓。

    我原以为,家乡人的这种“聚会”纯属拉闲散闷之举。然而有一次,当我我问及一位大爷如何知道某种农作物的科学施肥方法时,大爷却不以为然的瞟我一眼,反问:前几天小李和我们闲聊时你不是也在场吗?我想了想,才记起这件小事,一笑后,对家乡人的“有心”生起了敬意。

    如今的家乡人,团结在一起,从搭伙儿收割小麦,到组织村民修路,再到集资盖厂,一步一个脚印,不仅靠自己的双手建起了自家的新房,而且把乡村建成了城市,把城市建成了“花园”我怀念那座小城,也怀念那些个乡村,更怀念我家乡的四十多万汾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