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了的美

北路牛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北路牛文集最新章节!

    那盏电灯来回摇曳着,王琦瑶横陈床上,死了,在一个类似电影画面的场景中死了,这是她对现时世界留下的最后视觉形象,依然是上海电影镜头式的。是她当年在片厂见过的画面,死也死的美丽,死得怀旧。

    王琦瑶从片厂亮相起,到片厂的闪回结束,用她在选美舞台上的步点走过了她美丽而无奈的一生,美丽而自赏的一生,美丽而目不斜顾的一生,美丽而日常的一生,美丽而偏执的一生。她的美丽包含了许多内容,唯独爱情缺位。

    在人们的印象中,沪上淑媛,上海小姐,那还不知道是怎么样的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的呢。然而,王琦瑶不,她不是那种戏剧化的角儿,她是生活化的人物,从她拍片,拍照,到参加选美,都是被一种力量推涌了走,不叫随波逐流,只是身不由己到潮头。如果说,这类活动还可以说并非全是无奈的话,那么王琦瑶的畸形婚恋与性史,那就是无可旁逸明显的无奈了。由于她的美,两性间的关系全是男人们在屁股后边追求她,她自己几乎无例外地是个被动者,身不由己。做了一回女人她几乎连性的本能冲动都来不及充分发起。住在“爱丽丝”公寓,盼望男人在,是因为寂寞[与李主任];独身住在平安里,盼着男人留下,或者期盼男人常来,那是因为那个男人靠着一种乖巧,讨好,使她心存了过正常生活的奢望,[与康明逊];或者是出于报恩,[与程先生];唯一的能有点不能自持非但不是出于情感或者日常生活,而是为了掩饰生命的尴尬,所激出的也不是一种很生命的体验,而是一种报复的借口。[与萨沙]

    她的命运由始而终被无奈贯穿。她天生丽质,天生得宠,又被时代与地域于无意中培养了一种审美的品味,于是更加展示出一种美丽的无奈。

    美能赏心悦目,不但能取悦别人还能让自己情意绵绵。这就是王琦瑶自我欣赏的一生。这在她的第一个笼子“爱丽丝公寓”得到了最形象的概括:镜子,电话铃声,围绕屋子缠来缠去的绿色植物爬山虎。

    住在美仑美奂的“爱丽丝公寓”里的女人个个都是美,还很高贵。她们是“彻底的女人,不为妻不为母,”她们是“美了还要美,她们的花容月貌是这个城市的财富,她们漫长的一生都只为了一个短促的花季。百年一次的盛开,这盛开真美。她们是美的使者。”

    王琦瑶就是这花一样的女人中的一个,她的美得到过许多人的爱,男人的,女人的。王琦瑶却似乎很少真正动意爱过人。尤其是纯粹的爱,不含有别样情绪的爱,与她更是罕见。她只是有意无意地在人生的不同舞台上展示美,如同名星在台前婉尔一笑,回眸一笑。妩媚百态,百态妩媚却是别人的感受,在她的肺腑间似乎不会砰然心动。她不能说是全无爱心至少也是心体麻木,她只是无意之间不断地让人来宠爱。别人的宠别人的痛别人的爱,与她也不是一种温馨,她只是一种接受的习惯,习惯地接受。她只是被爱,她在不停地被各色人等的爱中分割着生活。殊不知爱人也是一种幸福。于是,她的一生,只有得宠只有时尚,[很得要领的时尚也是时尚]。只有各种对美的感觉,尤其是对时尚美的感觉,而缺少了对生命的感觉,对爱的感觉。美丽几乎成了她的职业。当然她还不是兴风作浪的美,不肯饶人的美,她是平和的、生活化的。她不是那些很遥远的名星大腕,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她就在市民中间,弄堂里,阁楼间,她是上海市民的一种变异,一种让她们美丽起来风光起来的变异。

    作为女人,王琦瑶没有爱过任何男人,这倒不是因为她身边没有过丈夫,没过过正统的家庭生活的原故。她作过情人,有过好几个情人,甚至有过女儿,但她没有过爱情,没有过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没有过贴心贴肺的思恋,没有过那种排山倒海的激情,没有过要死要活的冲动。

    因此得到男人的爱,她淡然处之,失去男人的爱,她也没觉得痛不欲生。她的心不曾滚烫过,也便不在意放在何处。

    她不是心比天高,而是眼比天高。天有多高,她不以为然,也不曾想丈量,从不管它。难免命比纸薄,红颜命薄,是对她最准确的形容。

    她与李主任的一段外室生活,是被上海滩的时尚推过去的,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在上海滩难以抵挡的朦昧行为,却没有初涉情事的那种大兴奋,既使连破身初夜,也没有一种仪式上的记忆,怒放式的激动。既使在爱丽丝苦苦的等待,也是一个寂寞难耐,而不是望眼欲穿的煎熬。她与李主任,这个连名儿都不曾称呼过的男人之间的交往,完全是被男人牵了手走的。她与李主任的第一次见面引起的惜香怜玉,全是无意的,那一切都是李主任的心思,与她没什么关涉。她对李主任的感觉是:他对自己有千年万载的把握似的。也就是说,她全在别人的把握中。李主任这个情场老手,对她的把握全由手的动作完成:初见面就往她手上戴戒指,开玩笑时在她手上拿口红签文件。一直到最后将她拥到床上解她的衣扣,全都是手的系列动作。对于一个女孩子的初夜,没有更多的亲热的记忆,没动到情那儿也没动到心。只是闻到了一些石灰味儿。她的回应顶多也不过是说说:掰着指头数日期,看你几时回来。回应的也是手的动作。

    王琦瑶与程先生前后两段交情是她遇到的最实在的爱。程先生对她的爱明明白白,是心上而不是手上,是矢志不渝,而不是花瓣露水一滴,是那种痴心的爱贴心的爱,那种能懂得的美,品得了美的爱,可惜都被漫不经心放在了替补席上。王琦瑶并没当回事,没有正眼领略,没有做出认真的反应,没有培养自己的情感。只是把这个男人当成自己最后不得已要退步时最后的底。程先生的一片痴情只把王琦瑶的心抬高了。如果说,在先前还有李主任那样老于情事的人捷足先登成了障碍的话,到中年,由于怀孕陷入无人负责的尴尬境地时,程先生的出现,使她有了依傍,那么这时候,如果王琦瑶能正视知冷知热里的真心爱,认真体察一下程先生的心境,也许她还能体会一次人生的情感愉悦,可惜她没有,她只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资格,只剩一颗知恩图报的心。偏不知道程先生要得是她的爱情。这个程先生偏又认真而敏感,照相艺术的造诣使他分得清有情无情,他终不肯在无情状态下草草将就。她轻而易举就错过了这次真实而投入的爱。

    还有一个人物坞桥那个阿二,是王琦瑶避难时落落寡合的邂逅,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身体呼应,在阿二,是个影子,上海繁华梦的影子,而阿二偏又认为自己是个没影子的人。王琦瑶认为他是坞桥的聊以为寄托,他又偏不认为自己是坞桥人。所有只能是不了了之。

    在与王琦瑶接触的男人中“毛毛娘舅”康明逊是最为复杂而无奈的。这个王琦瑶动念多的,投入多的男人,太实际了,算计着生活。康明逊已经看透并实实在在地知道了王琦瑶的交际花身份,也确确知道自己不可能与这种身份的女人有什么未来,但他还要装糊涂,把明朗化之前的糊涂用尽。王琦瑶也透彻地明白,自己在他眼前是一个不穿外衣的人,可是犹不甘心,犹要不断探问,非得从他嘴里听到一种谎言安慰自己,做皇帝的新衣。王琦瑶没爱上什么人,所以明知这样的交往没有前途,她也能做得下去。他们都是为自己,他们爱的是自己。[相形之下,程先生因为是爱,就不能含糊其辞地与蒋丽莉实现生活去。]王琦瑶对康明逊一步步的亲近,是对乖巧的认同,对智商的赞美,是对“做”爱“做”情的一种艺术美的遴选。唯独不是情感的碰撞,便是生了他的孩子,也没有你死我活的交流交合。两个人都是极为明白极有分寸的做情人。只是这种逢场戏因为有了女儿做大了。

    在王琦瑶的生活中,还有一位份量虽不重,却也是不可或缺的人物,而且唯其有他,上海的特色才更明显。这位就是与共产国际有点瓜葛的萨沙。他吃众户,只拿过几块面包就经常来吃个不休,但因其身上的孩子气,也就不致太讨人嫌。尤其因为他无意中代人背责任,更功过相抵了。真正给了王琦瑶女人快乐的只有这个人,他的懂女人,他的动作的准确,让王琦瑶几乎要不能自持了,可她还是自持了,没有坠入由身体引发的爱河。王琦瑶对与她同床共枕的小老外或者是一种恻隐之心,或者是一种报复心理,她以为自己身体得到了加倍的快乐都不算数,谁叫他是用带了恨意的力量与她做ài的?这里的感觉无论多复杂,也是缺少爱情。依然是爱情缺乏症。

    对于那个怀旧型的老克腊,这本是王琦瑶一次迟暮的回光返照,当然光源也不可能是爱情的瑰丽。她是对昔日上海滩“讲究”的追忆,而他是对一种朦胧的旧上海的憧憬。无论面对过去,还是面对理想,都不是面对现实的碰撞。王琦瑶与他之间的性格内核和眸子的差异,导致这种误会只能是短命的。不过,对于这一次的邂逅,可以说幸亏是老克腊的进攻,她只是被动地接受。才不致让她从自美的曲线孤顶上掉下来。

    如果说,她对男人不曾产生过不由自主的爱,忘我的爱,是因为她的生活圈子,她的经历,使她不曾碰到过使自己动情动心的男人,是男人世界亏待了她,也算一个理由。那么,她作为女儿对母亲,作为母亲对女儿都没过无私的尽心尽力的爱,那就无可辨驳地证实了她的孤芳自赏,证实了她爱心的欠缺。王琦瑶对母亲对女儿都不是一种生命的关怀,没有割舍不断的亲情,她与亲人们没有更本质的人性的联系,她们的隔膜也不是基于这种因素的破坏,而是一种审美生活方式的阻割,她与女儿的朋友张永红,女儿的丈夫小林更多的认同,不是与女儿关系的延申,而是审美眼光的认同。有时对女儿薇薇的关切,比如给她提前置买了许多的嫁妆,不是疼爱心理使然,而是一种审美的需要,是对美丽服装的占有心的扩充。给薇薇买美的衣服,却不赞赏她的爱情。她与女儿的分歧不是情感上的,主要是女儿薇薇不能欣赏她的雅致,母亲更看不上的是女儿没有品味的审美眼光。

    同学之爱是被许多人认为非功利的,童贞的,但到了王琦瑶这儿,也变了味。她对同学没有爱,甚至连友谊都没有。全力讨好她的吴佩珍、蒋丽莉都没有赢得过她的爱,没有留下什么惦记。由于连连得宠,她被自己的美宠坏了,将自己泡在被爱的液体里,像一具标本。周围看标本的人是活灵灵的,液体里的标本保持着自己的美的体态,却少了活力。其实,同学们爱她的美,并不是爱她这个人。

    不光是与人交往,就是日常生活王琦瑶也缺少爱心,她在平安里招待常客,是一种展示美的心态,做饭,做衣,都是要让人欣赏那种很有审美品位的生活。而不是付出爱,她希望别人赞赏她的产品之美,而不是欣赏她的为人。

    除了美,王琦瑶全无心肝,王琦瑶钟情一生不能释怀的美,却又不是唯美,不是超凡脱俗的美,纯粹艺术的美,她的美“缺少点诗意”她不懂什么文学,艺术,书法不懂,京剧不懂。她所自豪的自信的天然有禀赋的是一种世俗的美,生活化的美,她活得具体,美也美得具体,情趣少了,纯精神少了,内容也少了,王琦瑶是精致社会的一个缩影。却是一个世俗化时尚化的精致社会。

    等到具体的美,具体地消失时,王琦瑶便不能再存在下去了,当一个只会一心追求现世美的人脸上有了浮肿的眼睑与皱褶时,能不死么?她想用金条买到时间的臆想也只能是呓语。

    火锅里爆出的炭火照亮了王琦瑶脸上的皱褶,悲剧的最后一幕已经拉开。未必非等到那个长脚举起刀来。人们觉得那一刀切得很疼,越来越疼,前边那些丰富而舒缓的细节,纷纷云云地来加剧了这种痛。悲剧是将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不管这个美是不是精神的,世俗的,也不管这个美是不是缺少爱。

    交际是上海大都会的实质,花是美的代名词,女人的比喻物。什么花都有一种美可以赏心悦目,只需放对了角度。

    选择王琦瑶这样一个交际花来反映上海情调真是别有心计。

    王安忆的长恨歌本身就是一部很情致很纯美的小说。她割断了许多社会性的联系,割断了许多政治的脐带,在人性的文学领域,尤其是人性的隐秘处下刀,茬口透着新鲜的汗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