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半月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半月文集最新章节!

    斑驳的黑瓦白墙沉淀了岁月

    悠长的小桥流水凝滞了时间

    走不出古道驿旁的那蓬衰草

    走不出马头墙上的那缕炊烟

    走不出伊人素手的那支油纸伞

    走不出曲折幽深的那条青石板

    29/9晴

    去古徽州是在一瞬间决定的,主要原于朋友发来的那张婺源的黑白照片,她美得恬静安详,美的与世无争,美得精致,美得朴素,美得让你想接近她,触摸她。

    阳光很明媚,心情很明媚,一行14人坐上了开往九江的火车,笑声,歌声,喧闹声弥漫充斥着整个车厢,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天黑了,九江到了。这是一个很干净的城市,晚风吹在身上凉凉的,我们一队人站在空旷的车站广场上分外打眼,一会就围上了很多人,问是否坐车和住宿,这也是我们所期望的,有竞争就有选择,很快就以还算满意的价格包到了一辆16座的依偎克赶往婺源,就这样在讨价还价中匆匆告别了九江,到达婺源县城时已经快凌晨一点了。

    30/9晴

    婺源被称做“中国最美的农村”地处赣东北,与皖南交界,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都让人叹为观止。一夜无梦,昨天的欢歌笑语还在嘴角,今天众位又喜上眉梢,一支消魂小分队浩浩荡荡向第一站——秋口李坑进发。

    那错落有致的古屋渐渐的近了,远处的山影郁郁葱葱却依然朦胧,一条悠长的石板路通向村里,村口两株古老的章树正微笑着向我们招手,黑色虬劲的枝干,绿色轻摆的枝叶,亲切而醒目,一条清澈的小河缓缓淌向村内,河水清晰的倒映着两岸的青瓦白墙,一座简陋的木桥横跨在河的两边,调皮的孩童在村口嬉闹着,我们就在这碰到了李晓红的小女儿李顺兰,她很高兴的带我们到他家住下了。

    当有了比村民还多的人在这里游玩时,当普通人家的房屋成了游人参观的对象时,当喧闹打破了以往的安静时,原以为淳朴的民风一定不在了,可是在这里仍然有人不厌其烦的用方言给我们指路,仍然会有人拿出他们如数珍宝的的东西给我们吃,我在想时间空间环境改变什么?又留住了什么呢?

    李坑号称是“小桥流水人家”自然有水环绕,一条小河从村子中间潺潺流过,几座小桥悄无声息的架在上面,其中最出名的当属“通济桥”据说这是明初本地村民为抵御山洪而集资修建的。小河里有鸭子追逐戏水,村民们就在这小河里洗衣、洗菜,过着悠闲的生活。这里还保留着完好的古徽州民居,大多都有一两百年的历史。典型的有南宋乾道三年武状元李知诚故里,说是状元可我没有看出任何书香气息,只有院内千年的半棵紫薇仍然丰姿绰约,说是半棵,是因为树杆仅剩一条扁平带状,且扭曲螺旋状向上生长,传说她很怕痒,如有人抚其枝干,它就“抖”个不停,因为有栏杆围着并挂有严禁触摸的牌子,所以也没有亲眼看到。

    “大夫第”住的是五品大员的官宦名士,几进几出的官厅,气质高雅,木雕精致,让我记忆颇深的是这位大员的五品顶戴非科举所得,而是捐的,他家门梁上雕刻的精美图案有八仙的法器所谓“暗八仙”的图案,所以除那些经典图案教育子孙后代认真读书外,也暗示后人,如万不得已,不妨来个八仙过海。“铜绿房”则是徽商的典型,高墙深宅,透出浓浓的防备心里。据说这位商人是一儒商,这里有村中唯一的书房,我们在此假装挥毫泼墨摆姿造型照了一组照片。整个村里的古建筑都是徽派建筑的特征:青石基脚,马头山墙,天井厅廊。我们就这样信步在这幅生动的水墨画中。

    下午,本打算前往汪口,就在等车的时候看到了江西电视台组织的一支傩舞队伍在这里拍摄庆祝国庆的场面,这可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傩舞又称鬼戏,是婺源特有的民间舞蹈,一般只在过春节时或者来贵宾时才表演,这次的偶遇也算是已贵宾自居了吧。

    夜幕降临,小镇安静了下来,因为明天是国庆节,大家一致要求放烟花爆竹来迎接国庆,后山上歌声笑声闹声炮声声声入耳,小河边大事小事往事心事事事重现。就这样一天过去了。

    1/10晴

    一早醒来鸡鸣和犬吠相闻,远去的山峰笼罩在灰蒙蒙的雾气里,清浅的流水如颂经般的歌声,浑然不似昨夜的深沉,一群红顶的鹅在水里悠闲地晃来晃去,优雅自在的很。快乐的诺诺和我本是准备去拍些晨雾里的稻田和村舍,可是被长久炮声所吸引了。跟上前一看,原来是一支娶亲的队伍,新郎官一手拿着一把红伞,一手向周围的老乡发着香烟和喜糖,他的嘴笑的一刻也没有合上,不太合体的西装和飞快的步伐实在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张张面孔都朝着一个方向看,那里是一个焦点,旁观者都有着不同的心思也许是在回忆自己的青春,也许是在憧憬着某一个未来,这是一个看似幸福的时刻,忙忙碌碌的人们正在给别人做嫁衣裳,看着所有欢乐和佯装欢乐的人们,我在想这是幸福开始还是结束呢?

    回到住处大家已经收拾好了,因为今天是国庆节村子里显得比较热闹,我们昨天定好的车可能也因为生意好晃点了我们,只好包了一量小客货连包带人挤了上去,下一站是思溪,聊斋的拍摄地。

    思溪最漂亮的是村口的那一条河,河对岸是思溪的民居,一进村,就能看到那座饱经风雨的廊桥,这座桥没有过多的粉饰,桥上是休憩、闲聊的村民,廊桥就这样百年不变的静静地听着、浅浅地笑着。伴随这里一代又一代的人,经独木桥进了村子,仍然是清一色的徽派建筑,那曾经白色的风火山墙如今已被岁月的痕迹侵蚀得斑剥陆离,那幽深的青石板路也被时间打磨的光滑可鉴,感叹岁月的无情和有情让一切都变的恍惚,让一切都变的真实。

    这里最有名的是“敬序堂”和“百寿图”当然我们是不会错过的,看完这些可以称的上是鬼斧神工的建筑和雕刻后,惊叹和唏嘘已经没有了,一切瞬间凝固,我们只是相互对视,无语相对了。

    从思溪到延村大约有一里地,沿着田间的青石板小路没多久就到了,到延村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太阳照的人有点困乏,依旧是一色的粉墙黛瓦,窄巷曲径的青石板路,高高的马头墙,依旧是雕花的窗棂、雕花的门楣,精致而美丽。依旧要迈过高高的门槛,透过天井看太阳,一缕光柱照亮了昏暗的老屋,也从历史照到了现在。

    告别延村赶往清华的彩虹桥,这是一座古旧的廊桥,高大而不失灵秀,坚固而且古朴,桥下溪流缓缓,远处青山翠谷,阳光在桥与水面上镀上了一层金色,我们在桥的剪影中看河岸边的野草闲花。不知道这座桥上是否也有廊桥遗梦的感人故事?

    沱川理坑是今晚的宿营地,我们要赶在天黑前到达,从清华包车前往沱川,这一路车子颠簸得厉害,有些地段甚至无法会车,但沿途的景色却是极美的。在成片的收割后的稻田边偶尔会出现一排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几乎所有的而村落周围都有小河潺潺流过,小河上的小桥,小桥边的老树,老树下的水牛,所有的这些都是那么的合谐自然,婉如一幅未干的水粉画,道路愈崎岖,景色也愈绮丽。幕色将至,远处山的线条渐渐模糊起来,转眼间山色已由黛青化为灰褚,天光云影也默默黯淡下来,天黑的时候我们赶到了理坑。

    夜里,忽然醒来,透过窗象外看去,天与地浑然一体,漆黑的只有呼吸了,风也似醉了

    2/10晴

    清晨被陀陀扰醒,当我揉开惺忪睡眼,站在窗前远眺,淡淡的晨雾萦绕在群山之间我想我与一个仙境相遇了,整个村庄被流动的雾气若隐若现的笼罩着,绿野、古樟、远山都在对你深情的凝望,绿的树,绿的晨风。村庄已经消失。透过结满了露珠的蛛网看外面,湿漉漉的,晶莹剔透。深呼吸,好清爽的空气。清晨的理坑啊是那么的静谧、那样的素雅,站在河边,望着远山,你会陡然生出一种身处世外的宁静、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

    在路上我们碰到一个活泼的小姑娘余春云,她自告当导游带我们走,由于今天要穿越到篁村,所以答应她明天去找他,小姑娘就带我们到了他们家的老房子去走了一趟,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屋,院里沉沉的池塘长满了青苔,破败的木楼摇摇晃晃,从天井射进的阳光洒在水面让人有点眩晕,恍惚间不知道我是谁,谁是我。

    从理坑到篁村要经过三个村庄,这三个村庄都是由青石板铺成的小路相连,走在平坦的青石上,感受那悠长的岁月沉淀的气息,仿佛在千年古村中行走。遥想千百年来那些儒雅贤良之士也是从我们脚下的路跨出去又踏回来,当时的太阳今天仍然照着我们,有淡淡的青草气息与静穆的山野风声。在这出了无数贵胄巨贾的重山之间,有多少人曾与我们一样将脚印嵌入青石板的记忆?

    篁村是一个很小的村落,座落在群山环抱中,远远看去,同样的粉墙黛瓦,只是略为稀落,已近中午,几缕炊烟缥缥渺渺,透着几分闲适、几分宁静、几分恬淡,走进村口,高大的古树倚河而生,古老的廊桥横跨两岸,岁月的悠长加上年久失修,让人感觉颤颤悠悠的。在这里碰到了村里卖票的,又是用老一套的方法逃了票,最后竟然让卖票的老人给我们做了导游,厉害吧,老人带我们参观了整个村子,这个村子的布局象一个砚台,很书香的气息,经老人一指点,那里是笔架,那里是毛笔,那里是研墨的等等,还真是那么回事,这个村子有个古老的祠堂,现在祠堂的外面已经长满了茅草,进去一看能看到很多倒挂的蝙蝠,一块破旧班驳的门板上依稀的还能辨出几个大字“子子孙孙永保用,世世代代传香火”象一句颂经温柔模糊的在耳边萦绕,这里记载着历史,沉重、灰暗,让衣着鲜艳的我有点不知所措。

    金刚岭上的红豆杉一直在诱惑着众位,单单是这红豆的名字就已经够消魂了,在加上有几个消魂的人,这一程走的格外轻松“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时的红豆还是青色,不知相思的颜色会不会随季节和时间而改变?还是恒久不变?

    回来的晚饭是大家携手做的,味道好极了,多喝了两杯。入夜的理坑,更显江南小村的静谧,站在平台上,放眼处,街贯巷连,班驳的马头墙映衬着远山,黑的、白的、灰的、绿的浑然一体,月光如水银般泄下来披在身上,在黛色山峰间白的有些眩目。起舞弄清影,共与醉月明。今夜,我是微醉的河妖。

    3/10晴

    我是在鸟鸣声中醒来的。

    理坑是明清官宅聚集的地方,如果没有导游的指引,这里简直就是一个迷宫,我们找到昨天那个小姑娘让他带路,没想到她已经给别人带路去了,只好让她姐姐给我们做向导

    这里“由是山水之精英,钟为豪杰之挺出,科第蝉联,簪缨奕叶”之地而名流代出。主姓余氏,在明清时期极其兴盛,余家兄弟一门就出了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礼科给事中,建有“尚书第”、“天官上卿第”、“都谏第”三座深宅大院,全都是飞檐翘角,砖雕、石雕、木雕,工艺精湛。古道石梁与湍湍流水相映生辉,苍松翠竹与黛瓦粉墙互衬倩影。走在深巷里,两手可同时触及院巷的两侧墙面,有的墙面上偶尔还能依稀看到“农业学大寨”“扫除文盲”等字,村民已经对这种穿出穿进的参观习以为常了,无忧无虑的小孩互相追逐,岁月沧桑,却也生生不息。

    怎么去虹关发生了分歧,本来的计划是穿越,可是根据实际情况发现,这一路要翻山越岭,加上天气太热,孩子是怎么都走不下来的,最后决定一部分人穿越,一部分人做车,穿越的人由阿卜带领先走一步,我们剩下的七人做车,途中亲眼目睹一起车祸,前面一辆和我们做的一模一样的车和对面过来的摩托车相撞,摩托的后面带了两个来旅游的外地人,一男一女,结果可想而知,那男的膝盖完全翻开,不忍目睹,只要一想起我的膝盖就疼,切记,千万不要坐摩托上山。

    到了虹关,一眼就看到了那棵千年古樟,历史的沧桑在枝干上留下斑驳的印记,茂盛的树叶如同华盖,老树依旧挺拔,这棵树传说是朱熹亲手种下的,有“江南第一樟”之称,古樟傲立村中的溪畔,冠幅巨大,气势非凡,被村人奉为本村的风水树,有着神灵一般的地位,大树为村庄挡风遮雨。荫翳后人,有诗云“下根磅礴达九渊,上枝摇荡凌云烟”

    在虹关我们住的是一所古宅子,咿呀的木门,幽暗的窗棂,古老的木床,曾经的雕梁画栋蒙上了岁月的灰垢;曾经支撑着百年风雨的天井柱石已被油烟覆盖了本色;可是无论你如何感叹世事沧桑,这老屋都不会有任何的改变,我和陀陀去村口接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从后山到达了。屋顶上晚餐除了美味更有风味,山味,云味

    马头墙上的明月,越升越高,始终照不穿人寰里暗沉沉的心事。

    4/10晴

    无雨的徽洲实在有点遗憾,这几天大家都在求雨,今天早上看似阴天,可没多会就又是阳光明媚了,阳光下的虹关有点刺眼,可大夫第里面却黑幽幽的,寂静的仿佛时间停止般,暗处的一道楼梯斜斜陡陡的,一派破落,转完几间老房,两个小孩带着我们到山上去转,小向导撒开脚丫遥遥领先,也由不得我多发思古之幽情。我跟在最后拍一些照片沿路灿烂的山花撞入眼眶,与葱茏的野草一起成就了眼底的繁华。在我到了小桥口的时候,看到自由人和捕风已经跳到了水潭里水花溅湿了我的镜头。

    我一个人走在回来的路上,有点迷路,一样的房屋,一样的小巷,一样的青石板,我没有想会在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住处,只有如风的快乐和闲情驱使着我,蛊惑着我,让我不停脚步的走着,除了用目光抚摸身边每一片绿叶每一朵小花,除了不遗余力的拍照,除了不停的哼唱小曲,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是可以做的。山风鼓动的自由充盈在天地之间,山脚升腾的青烟飘荡着妖娆的幸福。天地间已只有我,忽然觉得我很幸福。

    宏村是我们今天的落脚点,单是卧虎藏龙的那几个片段就已经让人浮想联翩了,在天还没有黑的时候到了宏村,没想到这个地方的门票这么贵,55元一人,并且记者证还不管用,从正门过有点不太可能了,十几个人又是大包小包的目标太明显,最后决定化整为零,几个人一组,分别从后山找路进村,我带着小陀陀装莫做样的接近了村边,心里正在怯喜的时候,碰到了巡视的人,小陀陀的一句真话,彻底前功尽弃,咳,只好又原路返回,等待时机,就这样折腾了半天,天黑了下来,到原地一看,除了捕风一组进了村,其他还都在等,这时碰到一老者,答应他到他兄弟家吃饭,他想办法带我们进村,并且明天安全带我们出来,真难!终于和那组会合了,没想到一个跟着我们的小诬赖又来捣乱,听说揭发一个人他可以提成5元,和他周旋半天,最后我们还是被查了一下,还好房东说我们都出去了,没有让检查的找到我们,自然也就不知道到到底多少人了,说明天补5张票就可以了,可是我们还是想逃。

    吃完饭,大家分头都到街上散步去了,街上没有想象的安静,仍可以找到白天川流不息的影子,月华如水,我心如水。深一脚浅一脚,向前走去。那些白墙黑瓦在月光下沉沉浮浮,让人不敢靠近。巷子里水在石板上流过的声音清晰可闻,偶来的脚步声,一下一下地踏在石街上。月亮从那边的马头墙上爬了过来,照在水塘里,鱼儿却,把一池月色搅碎。了我走在寂寞的古宅前,倾听她悠长的呼吸。我走在黑暗的小巷里,寻找往昔留下的的踪迹,其实我与古人一样都只是过客罢了,流动的永远是无影的山风,走到南胡边,有凉风从水面上吹来,南湖的藕花深处,远处岸边的树下传来阵阵轻声,唉,不知何时我的轻语也会让人联想和嫉妒。很多时候我会渴望做一条鱼,找到属于我的海。

    走到半月塘停下来坐了一会,享受一个和我名字一样的片刻宁静。,。望着马头墙的黑影,看着倒映在月塘里的斑驳陆离的墙体,像被凝固在水里一样,被石子击出一阵涟漪后又完好如初。何为幻,何为真?亦或是亦真亦幻?

    这个月夜神秘如蒙氏的微笑,淡淡印入心间。

    5/10晴

    清晨,早早的醒来,在游人还没鼎沸的时候我们踏进这丹青幻境了,最早在照片上看到的宏村,感觉像是浸在水粉画里一般不染尘埃的一个空灵世界,可眼前的却没有那种感觉了,有点杂乱,远不如昨晚那么秀美,没过多久,人渐渐的多了,我们跟着一个导游团川街走巷,听他逐一叙说村子的命名,设计的如何巧妙。听他讲每一座石桥、每一处宅第、每一条牌匾的故事,眉飞色舞,天花乱坠。他甚至能一本正经背诵某一宅子的家史,一气呵成,这样的表演不知每天要重复多少次,想来也真真难为他了。可一圈下来,除了南胡书院让我有记忆以外,其余的我什么也没记住,纪念品到是买了很多,最佩服诺诺的还价本领。

    出村也要验票,我们还是分成小组跟昨晚带我们进来的老先生一起走小路绕后山走,答应店主买的那五张票也给逃了过去,最后给了老先生100圆钱算是这次还算成功逃票的劳务费,出了村子下一站就是到木坑竹海,碧波荡漾的木坑竹海漫山遍野都是青竹,向空中伸展着,疏枝淡叶铮铮劲骨,这片绿让人心醉,让人酣畅,风引竹摇,青翠欲滴,想来南海观世音菩萨的落伽山紫竹林也不过如此吧?

    下午到了另一个很有名气的村子——西递

    这里更是人多,吵闹之极与中国画里的村庄实在不协调相配。狭小的巷子里密集的游客熙来攘往,跟在喧哗的导游身后如同蚂蚁进出洞穴,听着导游们众口一词的解说

    走进那些高大古老的宅第,看看岁月留下的痕迹。当年繁华热闹的深宅大户,后花园曾上演过多少西厢红楼!如今雕栏犹在,红颜已逝,浪漫与悲凄的后花园已是走着走马观花的游客,慢慢走过去,慢慢看过去,听导游用喧哗解说宁静,用匆忙解说悠闲,用传统解说现代

    我早早的就回到饭店等大家回来,坐在饭店里,正前方有扇窗子,可以望见对面的高墙和一角天空。

    去屯溪的路上终于下雨了。

    雨水的来临使小镇异常清爽透辙,路旁散落的野花告诉我们今夜不知落花又几许?风雨让如画的山水更加温柔多情,更添诗意回眸雨中山村,一切都变得那般迷离,看着看着在细雨中恍然若失。一时间,我竟然分不清自己在哪。远山在雨雾中渐渐隐去,在马头墙上升起的炊烟中渐渐隐去

    白天的喧嚣归于宁静。

    6/10阴

    今天总觉得匆匆忙忙,一天走了三个地方呈坎,唐模,和歙县的牌坊群,我们在那相似的屋与桥之间流连,我们在那牌坊下慨叹,我们把故事延续,我们用镜头记录下精美的雕刻、苍老的容颜,那沉默的马头墙、无语的古樟树,还有飘过千年的浮云蓝天都是那么简单,那么的空灵,多少多少年前,那涓涓溪流从那里走来?多少多少年前又是谁建起了第一座小桥,时光把昨天浅浅的蒙盖,今天的人们又无意揭开了,怎么看她还是美丽依然。

    夜悄悄的来临了,月静静的升起了,奏起无声的旋律,这月夜让人忘掉秋天的存在,或者应该说让人想起秋天的的忧伤,有点惆怅,因为明天要离去。

    7/10晴

    从屯溪到合肥,从合肥到郑州,一切又成了过去,一切又开始遥远,有点舍不得,我轻轻拍掉身上的尘埃,也拍掉幸存的想象,换上若无其是的表情继续进行我的行程

    带着我的想象我的执卓,不由自主的起舞,一时间天地和我一起放歌,唇边绽放的是一朵绝美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