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后养成日常_分卷阅读_41

元少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宠后养成日常最新章节!

    “苏小姐你真厉害,什么都懂。”苏柔夸了她,她也不是那种小气的人,自然也要夸夸苏柔的,想到什么,话锋一转,道:“对了苏小姐,你是扬州本地人吗?”

    苏柔垂眸:“不是,迁到那边的。”

    “哦。”陆薇看了她一眼,见她不乐意多谈私事,没勉强她了,又拽紧缰绳,在草场上跑了几个来回。

    虽不住舍馆,不过夏天太热,每次训练都出一身的汗,为方便更衣,陆薇还是在舍馆租了间屋子。洗了个澡,陆薇清清爽爽地去了课室,赵婉玉等人姗姗来迟。

    赵婉玉往桌上一趴,打了个呵欠:“哎哟,天天练天天练,累死我了,我腰酸背痛,一晚上没睡好,你看我这黑眼圈。”

    陆薇心道,你就那偷懒似的骑了两圈,我可足足骑了两个时辰呢,咱俩到底谁疼?不过转念一想,上辈子的自己也是娇生惯养的,还不如赵婉玉,又不吱声了。

    过了一会儿,赵婉玉没嚎了,陆薇又道:“婉玉,咱们打个商量行吗?”

    “什么?”赵婉玉有气无力地问。

    “以后早些来,一起训练。”陆薇道。

    “还要练?”赵婉玉见了鬼似的瞪向陆薇,“你……你不会是当真了吧?”

    “什么当真?本来就是真的呀。”

    赵婉玉扶额:“哎哟我的姑奶奶,你要弄清楚啊,咱们是丁班,全内学堂最次的丁班,不是甲班,也不是乙班,连丙班都不算!比赛这种事,咱们也就是去走走过场,那么认真做什么?”

    这要在几天前,陆薇就认了,可被霍灵儿挑衅之后,她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丁班怎么了?谁不是从丁班过来的?再说了,咱们不还有苏柔吗?她比甲班的师姐厉害。”

    赵婉玉哼了哼:“她一人能打赢比赛吗?”

    陆薇急了:“那不还有我吗?”

    “你?”赵婉玉一本正经地看了陆薇一眼,随后,捶桌笑了,“……你还不如我呢!”

    刘玉、张静,以及三名替补击鞠手与赵婉玉的想法如出一辙,全都是抱着必输的心态走过场而已,陆薇失望地叹了口气,早知如此,那天就不和霍灵儿犟了,平平淡淡地输掉,总好过夸下海口被打脸。

    第二堂文化课,击鞠队被拉出去训练。除了苏柔,大家一个个儿地垂头丧气着,苏柔古怪地看了看陆薇:“早上不还斗志昂扬的?”

    陆薇耷拉着脑袋:“不行了,这回真的要输了……”

    “输什么呀?”

    一道爽朗的声音自前方不远处响起,陆薇抬起头来,朝对方看去,一眼,就怔住了:“世子?”

    楚楠骑着马在陆薇面前停下,温暖的目光在她脸上逗留了一瞬,随后扫过草场上的众人,众人一下子来了精神,站得笔挺笔挺的。他笑道:“四个班的的学生同时训练,廖老师忙不过来,我又来给师妹们代课了,还请师妹们多多关照。”

    击鞠队一眨眼的功夫便沸腾了。

    楠师兄来了,楠师兄来了,楠师兄来了!

    “你们很有潜力。”

    对!

    “别班的训练我看过,没什么了不起的。”

    对!

    “只要你们勤恳训练,不会输给她们。”

    从今天开始,加倍训练!

    “要是第一局赢了,我还接着带你们,若是一开场便输了,那就得换老师了。”楚楠惋惜地说。

    啊啊啊啊!不要换啊!死了都要赢!

    陆薇浪费了一早上口水没激起来的斗志,被楚楠三言两语搞定了,看着一群像打了鸡血的姑娘,陆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训练的难度会比之前的大,十分的辛苦,但我会一直陪着你们。”

    楚楠的温柔杀,把姑娘们杀迷得晕头转向,累算什么呀?只要楠师兄在,再累她们都不怕!

    姑娘们翻身上马,像冲出桎梏的小野狼崽,在草场上极速地奔腾了起来。

    陆薇戴上手套,也准备上马,这会子姑娘们跑到前边了,没人注意他们,楚楠便想扶陆薇一把,却惊讶地发现陆薇利落地坐上了马鞍:“……进步不小嘛。”说着,注意到了陆薇的手套,呢喃道:“是该给你配一幅手套的,这样就不怕伤到手了,我之前怎么没想到呢?”

    陆薇捏紧了缰绳:“我去训练了。”

    楚楠幽怨道:“这么着急干什么呀?好久不见了,媳妇儿你就不想我呀?”

    作者有话要说:一更

    等下还要一更

    ☆、第31章

    陆薇白了他一眼:“我为什么要想你?”

    “你是我媳妇儿嘛。”楚楠理所当然地道。

    陆薇拧不过他的赖皮劲儿,索性他只是耍耍嘴皮子功夫,不曾真对她动手动脚,瞪瞪他倒也罢了。

    楚楠见陆薇黑着小脸儿,一副不理人的样子,权当她恼自己这么多天没来看她,解释道:“不是故意不来上学的,圣上病了,我老爹让我去侍疾,成天端茶倒水的,其实也没什么意思。”

    这话!

    给皇上端茶倒水是荣幸,怎么能没意思?讲真话会死人的知道吗?

    陆薇拿眼瞪他:“当心让人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