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半坡的小鱼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半坡的小鱼文集最新章节!

    (一)袁航

    十五岁,他第一次失眠,在医院里。已经记不得是因为什么病而住院了,但是他记得他的失眠。妈妈已经睡着了,可是脸上的表情一点都没有放松,眉头紧皱,这让他有点不忍看。

    月光灼灼,病房里雪白的墙雪白的床单加强了这种亮度,射到他的眼睛里,让他感到刺痛。他从来不知道,单色也可以这样刺眼,夜晚也会是这样明亮。

    因为仍在打吊针,他不能乱动,只能用眼睛尽量地看着周围,一遍又一遍,等看清了一切都能看清的东西,不过才是月上中天。他开始感到无聊焦躁,有点想骂人了。

    在学校里他并非好孩子,但也不是坏孩子,总之非常不引人注意,是被忽略的一种人。住院让他有了一次与众不同的表现,为此他暗暗欣喜,只是没想到会有失眠的造访。

    在日后的生活中,他经历过很多次的无聊焦躁,可是,再也没有一次比得上这一次。

    他开始胡思乱想,以填补大把大把的时间,从半夜捱至黎明。已经记不得那一夜都想了什么,太多的思绪混乱繁复。他只清楚地记得当听到邻床的病人开始了惯常的临起前的自言自语,他由衷地高兴。这时天还是鱼肚白,霞光初现,他虽然看不到,可是他能感觉到,夜晚的空虚一扫而空,这种惊喜兴奋宽慰他刻骨铭心。倏忽十年,他再也没有经历过。

    当然,现在自己是二十五岁了。某男,体健貌端,品行优良,像每一则征婚启事那么无懈可击。

    写到这里,作为作者的我终于忍不住跳了出来,请原谅我的唐突。我犹豫着是否应该给我的主人公按上一个名字。一个名字意味着一个具体的人,或者这会让我的小说失去普遍意义,这是我所不情愿看到的。像每一个想写小说的人一样,我醉心于描写所谓“普遍的人性”以及可以临摹出世态众生;而作为一种时尚写法的尝试,我甚至试图和我的主人公来对话,如果他愿意。

    当然,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我的思维中呼吸,说话,行动,有着具体的外壳且富有质感。人之所以为人,具体的个别的有特征的,这是无法摆脱的,白马非马的哲学命题至今令我倾慕,张三李四路人甲乙都是不相关的人。由此我心安理得地想给我的主人公取个名字。像所有的孩子一样,我的主人公的名字也寄托了很多的希望,他父母的以及我的。

    所以,我决定这样开始我的小说:主人公袁航,男,本科毕业工作至今,具有一般同龄人的所有喜恶和特征。

    这看起来好象比那则征婚启事更没有个性。我对自己构置小说的能力很失望。我习惯了用第一人称来指代和叙述一切,因为“我”无所不在,洞悉一切,这让我有种优越感。而当我给这个主人公按上了名字,我发现他在不可避免地远离我,好象把孩子辛苦拉扯大,却发现养了一个白眼狼一样的触目惊心。这超出了我的本意。

    顺便说一句,袁航是我哥哥的儿子的名字,在现实生活中他还是个五岁的孩子,天真活泼,我用一颗巧克力的代价就让他把名字的版权出让给我,这看起来有点卑劣,可是我想诚实地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我对取名字比构想小说情节还不在行。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这么一点好处,在我的故事里,我借用了一个名字,而使他变成了另一个人。

    我看到袁航在对我嗤之以鼻,但是满含善意。当然,他一直是个善良的孩子,按照一个正常的人的正常轨迹走完了他二十五年的道路。

    那么回过头来,我发现,或者说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小说的开头带有一点点的故弄玄虚。也许我可以换一种更为朴素平实的方式来叙述我的小说:

    袁航自从十五岁那年第一次失眠并留下深刻印象以来,经历了他同普通孩子一样的青春发育期,并最终平安长大成人。其间,在中学时期也像所有的男孩子一样有点叛逆行为,也曾为某些个女孩子苦恼过伤感过,打过几次架,偷吸过烟喝过酒;大学四年平平淡淡,默默无闻,为摆脱无聊生活谈了一个女友,并初次尝试了成人的经历。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保险公司做人事及业务管理员,每天面对电脑进行操作,专业对口。他尊老爱幼,讲礼貌讲卫生,不做违法的事不随地吐痰不乱闯红灯,是这个社会的良性分子之一。

    只是失眠。他依然失眠。从十五岁那年起,失眠成了他的朋友,若即若离,不期而至,像一个藕断丝连的情人,在度过了最初的不适应及磨合期后,他们开始了甜蜜的疏离相处,定期约会。

    在失眠的时候,时间好象一下子多了许多,像堵塞在下水道的一团团的头发,零乱混杂,带着不知名的暧昧和诱惑。袁航欣喜地像一个暴发户,并为此想出了种种点子:看书,上网,打游戏,折纸,打扫房间,锻炼身体;渐渐从容而淡定地挥霍着这额外的时光,精彩绝伦,但是寂静无声。

    有时他会有一种预感,比如他会在一个毫无征兆的时间和地点预感到他的失眠即将到来,每当此时他就露出偷着乐的表情,让人惊异莫名。

    (二)桃子

    桃子最讨厌袁航这样的笑容,深藏不露,无可捉摸。追问他急了,他就说,一个好朋友要来。时间长了,找到了规律,桃子不无讽刺地说:哟,小样,跟我们女孩子一样,每月总有几天啊。

    桃子是网名。袁航更喜欢她的真名陶陶,不过也习惯了她的这个名字。桃子什么都好,就是太牙尖嘴利,在现实生活中有点让人难以忍受。可是当初他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袁航惯去的一个聊天室有一句很煽情的口号:从网上当下一个老婆/老公来。桃子在这个聊天室里是个宝,逮谁损谁,可大家也不恼她,嘻嘻哈哈和她闹着玩。他冷眼看了一个月她和别人打情骂俏,掌握了规律,一击即中。这是他从公司优秀的业务员那里活学活用的基本技巧。

    在网上公布俩人恋爱的消息时,大家都来恭喜。桃子说,恭喜什么啊?妹子我从此踏上做黄脸婆的路了。其实言重了,俩人都没想过更长远的事。桃子依仗自己还是学生的身份,正大光明地混吃混喝;而他,作为一个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公司职员,在完成了本职工作后自动歇菜,无所事事。俩人凑到一起,只想着如何打发时间,吃喝玩乐,无聊,但是乐此不疲。他有时觉得俩人在一起更像酒肉朋友而非恋人。

    一次,俩人一起去看一声叹息,男主人公说握着妻子的手好象左手握着右手,一点感觉也无;他在下面想他和桃子更像是两个连在一起的脚趾头,连相握的欲望都没了,只是认命地长在一起。不过他可没敢告诉桃子,这点理智他还是有的,这小妞一发起脾气也不是好玩的,一次在网上和人掐架,差点没把那人整得冲她喊声奶奶,最后以自杀了事。

    桃子是袁航现在的女朋友。

    这句话其实涵义很深,至少代表总结了他的过去。探索一下“现在的女朋友”这句话,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可告人或者隐瞒的,英语中所谓的那种“衣橱中的骷髅”对于袁航的生活而言根本就是一种耸人听闻,他的生活比所有人的想象要单纯许多。

    袁航的第一任女友是在大学的时候交往的,整整四年他们相亲相爱,是全班的恋爱楷模,一直持续到临毕业。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但凡一碰到所谓的转折时期,女性潜在的精明强干就显露无疑了,他那号称“唐诗宋词”的女友一夜之间从白雪公主变成了公主的晚娘,又在一个月之内拿到了赴德签证,并和学院一个号称同情共产主义的左派分子去了马克思的故乡曲线救国去了。

    这个故事真是老套,可最无趣的是自己成了老套故事的男主角,还是被遗弃的那一个。他只有一笑了之。

    袁航笑一笑,笑容羞涩动人,桃子心动神驰。

    或者桃子自己也是有些迷惑的。在她二十年的岁月中,光彩目眩心动神摇,她看到的是最美好的一面,像是穿上了童话中的红舞鞋,青春在永不停歇的舞步中挥洒着,她在其中享受,并因为能够预想和把握到未来而高高在上,从容镇定,这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袁航是个意外,在她的生活轨迹之外,却意外相交,令她惊喜而惶惑。这个笑容淡定的男子,目光灼灼地看着她,但是焦点落在她身后,空无一物,她不知道他可以看到什么,而他对什么都心不在焉,永远是散乱的视线和神情;他在她身边,而她觉得两人相隔太远。他和她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这时时给她一点安慰;他是爱她的,她知道,只是不能确定。但是她从不表现出来什么,爱情让一个女孩子变得狡黠而又笨拙,用着自己的一点小手段,挽留着她的爱情。

    其实两人很和谐,至少别人看来都如此,两人有太多相同的兴趣爱好,桃子觉得在本质上或者两人有相通的地方,这让她对两人的关系有了一点信心,并凭借此走到今天。

    (三)失眠

    写到这里,我发现自己陷入了对袁航过往生活的平淡叙述中。当然生活永远是现在进行时,人类科技也没有发展到能够寻找回已流失的时间。现在的袁航由以往点点滴滴而成,因此我的叙述并非全无意义。

    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想法,其实我们是活在记忆中的,自以为是的记忆中,这是一件很可笑的事。在我们的最初其实都是一片空白,需要靠亲近的人的回忆来填补这片空白;一旦越过了这个阶段,我们就开始书写自己的纪念册。其实可以这么说,我们的记忆都只是我们的记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记住的才是事实,历史由此千差万别。我的一个老师曾经说,我们看到的我们想到的以及留在我们的记忆中的其实是我们想看想记住的。深以为然。因此,我也可以这样说,真相是反函数,无限接近然后永远接近不了。当我们认定一种事实时,那么它就是事实。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重大的打击,并有向存在以及虚无的思想靠近的苗头,在接受了二十年的正统教育后,我发现自己还是背离了主流,真是让人沮丧。

    袁航由此也认定了他的人生不过是一张白纸,被涂抹了很多颜色的白纸。对于他的这种想法,我并不认同。可是,就像刚才说的,他已经不是我所能够控制的了。我在寻求着一种平衡,对于作者与他所创造的人物之间所能达成的和谐。袁航因此还信任着我。

    他说,你看,我又失眠了。

    这一次失眠来势汹汹,他有点措手不及,这让他也很恼怒。

    他和我,我们同时陷入了困境之中,并因此而相互谅解和同情。

    七月来临的时候,天气已经十分燥热。树上的蝉叫嚷嚣张。

    公司来了一个实习生,科长把他安排给袁航,语重心长地让袁航好好带着他,袁航点点头,看看这个小子,好象是看到了大学刚毕业时的自己,一脸盎然的青春,带着不知天高地厚的张扬。袁航想,原来自己也这样过的,顿时觉得自己老了很多。

    科长是大袁航一年的学长,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普通的职员变成了权高位重的营销科长,老练稳重,风度翩翩,镇定自若。对这个师兄,袁航是由衷敬重的,只是敬重归敬重,自己的原则是不能丢的,两人的生活态度完全不同,对师兄而言,他采取的是进取的姿态而袁航更多的是一种顺应的方式。袁航有时很可惜,平辈论处,他们或者会成为更好一些的朋友;在公司里,在既定的资格与职务下,他们的交往亲切但是隔阂。

    公司老总并不喜欢袁航,认为他缺乏这个公司所有年轻人所共有的一种对功利的热切和对生活的奋进追求。实习生的到来让袁航若有若无的工作压力骤然重了许多。

    原来,我还是在乎这个职位的。袁航嘲笑自己。这一刻,他说不上对自己是失望还是惊异。

    桃子一个电话打了过来:“袁航,晚上到jj来,我一个朋友过生日。”

    袁航这才发现,桃子已经好几天没联系他了。

    晚上他找到桃子时,她正和朋友蹦得欢,虽然冷气开放,也仍然是汗津津的。这个全市最大的迪厅,阴暗浑浊,容纳了太多渴求着的灵魂,在半暗半明的光线下,在烟雾缭绕的空气中,这些灵魂像是上岸的鱼,用尽全身的力气扑腾着,跳跃着,发泄着,无所依持,无所畏惧,接近歇斯底里的疯狂。袁航怵了一下,他一直不喜欢这样的环境。

    找个角落坐下来之后,他向已经看见他的桃子打个招呼,目光就落到了台上。

    有三个领舞的女孩子,可是中间的一个如此突出,另外两个成了不显眼的陪衬。她穿着黑色的t恤和一条肥大的牛仔裤,长长的头发垂在肩上,在台上挥洒自如,跳动充满了不可言说的激情与节奏,很快带动了全场氛围,所有的人挤在台下尽情跳着,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中dj的声音尖锐高亢。

    灯光下这个女孩子的肢体摇摆流畅自然,像一条伸展着身体的蛇,每一举手投足极尽妖娆。她是这些无数渴求灵魂的熨帖,像一个夜的精灵,妩媚动人。她因为对自己舞姿的信任到了不需要思考的地步,这让她看起来超凡脱俗。一束光掠过,袁航看到她的神情淡漠自然目光平和空洞,仿佛躁动不歇的只是她的肢体,而她的灵魂高高悬于上空,看着自己灵动的身躯和喧嚣的人群。袁航瑟缩了一下,他无由害怕目光太平静的人,这样的人拥有的灵魂不是太脆弱就是太坚强,没有中间道路。

    桃子跑了过来,脸色绯红。袁航抚了一下她的脸颊,说:“你看你这桃腮含春的样子,又找到第二春了吧?”

    桃子一个月前把自己的网名改为“小娘子”被袁航说成明目张胆的招蜂引蝶。

    桃子眉一挑,说:“是啊,怎么样?”杏目微睨,带着一点点妩媚的挑衅。

    袁航突然发现,桃子竟然有两条很漂亮的眉,浓密修长,显得调皮而清秀。他笑一笑,为自己的这个发现。

    桃子嘴一撇,说:“你又熬夜了吧?”

    袁航饶有兴趣地问:“你怎么知道的?”

    “小样!”桃子嗔他一眼“你每一次熬夜以后,眼睛都特别亮。”

    袁航楞了一秒钟。他从来不知道自己失眠以后会是这样,从来不知道桃子会看在眼里。这个女孩子,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在网上谈得热火朝天,到了网下就有点别扭了,也说不清在哪里,总之有点不对劲。但是现在她对他说:“你每一次熬夜以后,眼睛都特别亮。”

    袁航握住桃子的手,说:“陶陶,我爱你。”

    “什么?”桃子把耳朵朝向他“你再说一遍,我没听见,太吵了。”

    袁航看着她,又笑一下,笑自己,然后说:“没什么,你怎么不跳了?”

    桃子疑惑地盯着他说:“嗯,累了。”

    送桃子回家已经一点了,还有四个小时天就亮了。袁航回到家,进了自己的房间,随便找本书看了起来。他已经失眠几天了,丝毫没有罢休的迹象。

    失眠的前十来天,袁航发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是会听到奇怪的呼吸声,就在耳边,非常清晰。他一直捉摸着这个呼吸声从哪里来。

    首先他要排除的是幻听,因为据说睡眠不好的人容易产生幻听之类的事情,在狠狠地掐了自己几下后,他确认不是幻听,而是实际存在的;也不可能是父母,他们的房间跟他的房间隔一个卫生间。袁航也特意去听过他们的呼吸声,和这个是不一样的;他又想,是不是楼房隔音效果差,从别人家传来的,可是他自己都觉得这个设想实在很荒谬;也许是我自己的?袁航摒住呼吸,耳朵畔还是听得见,而且因为没有自己的呼吸声而更显得清晰。这个呼吸声平稳,规律,轻柔

    袁航着实被吓了一跳。这是比看午夜凶灵还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每天都这样,在耳朵边这样呼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没敢告诉任何人,怕他们害怕。

    袁航放弃了追查,心想,不管是谁的呼吸声,反正也不碍我的事。他于是天天听着这个声音入眠,像是一个老朋友,习惯了就不在乎了。

    其实关于呼吸的这个情节来源于我的真实生活,亲身经历,把“袁航”和“他”换成“我”也是完全成立的。我以前是那种沾着枕头就能睡着的人,而且晚上习惯早睡。差不多十点钟就开始犯困。从今年的五月份开始,我变得不易眠,严重的时候彻夜不睡,第二天也不困。本来也无所谓。可是我很害怕自己在夜里会胡思乱想,想起让我受伤的事。所以我的枕头边总是放着四五本书,内容也很杂,心想着一本不喜欢,还有别样可供选择。然后就发生了这件事。

    现实生活中的呼吸实事件不了了知,我在有一天忽然发现那个声音不存在了,夜晚宁静地好象从来没有过什么。所以当我把这件事移置到小说中,还是不免迷惑了起来。或者我也陷入了自以为是的记忆中,而事实情况却是另外的一种?我的记忆力在这里给我耍了一个小花招,我轻易沦陷。

    我们永远无法探求真相,这本身就是一个可怕的真相。顺便说一句,我发现,我和袁航其实是一样的人,至少在对这件事的处理上,我们放弃了对于生活的寻根究底,以为活着不过是自以为是的心平气和。

    可是无法入眠。袁航,我,或者别人,每一个夜里无法很好安睡,或许只是因为灵魂的神经末端一粒小小的凸起,以为无关痛痒,不知如何却演变成了豌豆公主二十层鸭绒被下的那一颗瘪瘪的豌豆,在厚厚的无法消除的间隔下依然烙痛了我们,像雪白娇弱的肌肤上的青紫痕迹,惊心动魄。弗洛依德认为人的潜意识幽深广阔,处于被压抑的状态。那么这些调皮的小家伙们不小心逃逸出来,不知道会带来什么后果,所以很多时候,人们都是惧怕自己的。

    沉沉睡去是一种姿态,双目睁开是一种姿态。人们在两者之间寻求着心理与生理的平衡点。并非每个人做到好。

    袁航无奈地发现并且承认,这次失眠来势汹汹,他无法抵挡。

    他害怕自己终究要面对自己生命中的潘多拉盒子,那是一个幽深的黑洞,他已在尽力躲避,怕跌进去将尸骨无存。

    (四)萧雷

    关于萧雷的出场,老实说,让我伤透了脑筋。无论我如何布置情节和构造语言来做铺垫,总是会发现萧雷的出现非常的突兀和不自然。我追求的是整体的连贯和流畅,我犹豫着是否把关于他的一切从我的预想中删除。

    然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萧雷是个已经死去的人,我不知道该不该让一个失去生命的人占有如此重的地位。在戏剧舞台及电视电影中,吸引人们眼球的永远是生龙活虎的人。对于人们来说,活着永远是最重要的,只有活着才可以做一切的事情受一切的磨难享一切的好运;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死去的人都已经死去,我们致力于消除他们曾经的种种影响。

    那么,我们可以理解,在那件事情发生以后“萧雷”两个字成为袁航家里的一个禁用词汇,无人提及,仿佛从来不曾有过这么一个人。袁航的父母和中国大多数的父母一样,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不具备心理学家或者教育专家的种种高深素养,他们只是自发地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儿子的心灵和宁静。所以,现在袁航在夜晚躺在床上看天花板无可避免地想起这个从儿时到少年的好友时,他终于发现要感谢自己的父母,没有让他看到那一幕。当时一个在场的女孩子在发出了一声惨烈的叫喊后就发了疯。他不知道当时的自己会如何,这是一个无法设想的问题。

    当然,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无法设想的问题太多,没有人会没有疑问地长大成人,这证明了我们对于周围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不论是痛苦的或者轻松的。生命不可重复,我们只得按部就班地走下去。

    我还记得在我上高中时,有一天突然醒悟,原来每一个人都是要死去的,这个发现让我一天精神恍惚,并在随后的十几天里陷入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向何方这一类的哲学思考中。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来说无疑是痛苦沉重的,死亡的恐惧时刻跟随。

    我始终不能接受像我这样一个活蹦乱跳如早上七八点钟太阳一样朝气蓬勃的人有一天会僵卧在殡仪馆里被人瞻仰遗容,而再也无法掩饰自己脸上的缺陷。不过,我忘了,可能没有一个人会仔细去看一个死人的面容,所以我的这个担心纯属多余,因此我放了心,从死胡同里拐了一个弯就出来了,继续着我平淡的生活。

    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死亡才是开始,它的影响深远长久。死亡突如其来,没有人能够预测。

    当萧雷站在二十四层楼顶天台的边缘时,听着耳边呼呼的风声,看着脚下已经变小的人群,他的心理已无法深究,意识混乱而茫然,一瞬间,他仿佛回到了十一岁那年的夏天。躁热混乱。

    躺在沙发上睡觉的他突然醒了,于是上楼去找妈妈。迷迷糊糊地推开一扇门,看到两具洁白的身躯在彼此纠缠。因为震惊,他甚至忘了看他们是谁,楞了一会,把门带上,走了。

    在以后的生活里,萧雷不断地发现,在生活中,他自己以及其他的人总是会发生走错房间的事,碰到令人尴尬的事或者情景。赶紧离去,这是最好的方式,不会让每个人再受到伤害。他把这个小时候在无意识下选择的举动当作了自己对人生的领悟。

    所以站在天台边缘时他在心里对袁航说:你看,当你发现自己做错了事,最好的办法就是抽身而退,越早伤害越小。我已经错了,从出生就是一个错误,延迟到今时,我已撑不下去。

    向前一步是死亡,向后一步是生存,萧雷选择得义无返顾痛快淋漓。生死一线间,只是在他的脑子里。

    茶余饭后的谈资在不断的变换内容,没有人再记得一个男孩子的坠落,在七年之后。没有人知道他其实只是在寻找着另一种姿势的翱翔,只是抵不过沉重的身躯和顽固的地心引力。我们并非以灵魂状态存在于人世。

    我终于发现,或者说,我终于承认,萧雷的死是袁航生命中的一个伤疤,无论他或者我如何淡化或者掩饰都是徒劳的。它横亘在袁航的心里,可以隐藏可以避开可是永远不会消失。

    伤痕的丑陋在于它的突兀,破坏了整体和谐,打破了平衡,所以小说写到这里的艰涩理所当然,我原谅了自己。

    举个例子说,在我的脸上有一处伤痕,如果把我的脸平均分割成二十八份,它只占据了其中一份,而且处于一个不显眼的位置。然而就是这1/28破坏了另外的27/28,这样的破坏力极其巨大,我因为而自卑,虽然迷恋上网却拒绝了和各类网友见面的请求,并杜绝了可能发生的种种诱人网恋,把自己弄得像个天真无邪清心寡欲的人。

    而袁航,把关于萧雷的一切死死地封在自己心里最深处,不去碰触,如果不是这次如死亡一样突如其来持续不断的失眠,他永远都不想面对。

    他其实做过努力,为他们的日子。

    两人的最后一面,高考前十来天,学校给他们这些面临着人生最初一次重大考验的学生们放假自修。萧雷在校门口拥抱了袁航,这是他们身体最接近又最平和的一次,两个男孩子从对方身上闻到了一股躁动不安的热腾腾的气息和少年身上特有的汗味。在向各自家的方向走了几步后,袁航叫住了萧雷:“你是不是吃什么东西了?”萧雷想一想,说:“嗯,薄荷,早上我妈给我凉调的。”袁航笑一笑,说:“回头见。”

    高考前两天,袁航知道了萧雷的死讯,他明白,萧雷已经跟他告过别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沾过任何带薄荷味的东西。

    高考三天,袁航双目炯炯,镇定自若地出入考场。最后一场结束,他跑到出事地点,五天前的喧嚣与紧张早已不见,所有的痕迹消失殆尽。他发疯一样地左转右顾,像一头亢奋的小兽,耳聪目明,一直到他拾到一块有着暗红色印记的小石子。他闻了闻,又用舌头舔了一下,有隐约的腥味,他这才放松了下来,把石头攥在手里,安然回家。

    萧雷的母亲在萧雷死后迅速地和丈夫离了婚,从此不见踪影。袁航没想到在去邻近城市读大学的时候见到了她一面。作为一个中年女子,无疑她是风姿绰约的,并且依然新鲜娇嫩,只是在发现袁航后目光躲闪,脚步踉跄,匆匆上了一辆出租车。

    其实没有必要。萧雷从没有记恨或者抱怨过她,他一直为有这样一个高贵美丽的母亲而自豪,尽管他长得更像他父亲,瘦弱苍白,一直到青春发育期。

    两个豆芽状的男孩子,在懵懂的时候开始了迅速的成长,从对方的身体变化上猜测着青春的涵义,带着暧昧的躁动和新鲜的好奇,心里隐隐约约渴望着抚摸与渲泄;可是他们以粗鲁轻率的举动和隐晦的玩笑缓冲着内心的波澜。

    一直到上大学,袁航才可以用正常的眼光看待青春期种种的隐秘行为。可是他没有机会告诉萧雷了。无数次失眠的夜里他克制着自己不去想那个眼神。当他撞见了萧雷的行为,他不知道自己的脸上流露出什么表情,可是他看见萧雷的眼神,孤独痛苦自责羞愧然而是快乐的放纵的沉溺的。都是走错了房间的孩子,却因此不能原谅自己。

    没有人教他们如何面对慌乱来临的一切。

    成长是道槛,有人举步维艰,有人步履轻快;有人跨过去了,有人没跨过去。

    (五)七年

    袁航向公司请了假,师兄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在请假单上批了“同意”两个字。袁航想,我还没有失去理智,知道自己是要请假的,工作意味着我的价值,即使它再一钱不值,我以此安身立命。他自嘲地笑一笑,看到街道上玻璃橱窗里自己的影子,是个有着温和笑容的年轻男子。

    街上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在进行着自己的生活。袁航略带点心酸地看着,不知道谁人又会看着自己而发感慨呢?他想起一个很久以前看过的笑话。一个游泳教练在大庭广众之下对着他的一个女学生惊喜地喊着:“啊,是你啊,你穿上衣服,我都不认识你了。”为之绝倒。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也只是生活的一面吧。

    汽车颠颠簸簸,像一个永无止息的摇篮,袁航在这个充满了破败气味的摇篮里凝思安坐,以为就是一直如此下去也不过如此了,转眼却以到了目的地。袁航看到一望无际的田地,带着麦收以后的荒凉与沉着的希望,像一张饥渴的脸,在长久的等待后终于沉沉睡去,梦中还带着醒来会发现愿望突然满足的赫然与欣喜。

    他和爷爷睡在一张床上,老年人夜晚不容易深睡,袁航听到他时断时续的带着杂音的喘息。天气躁热,他悄悄下床,裹了小薄被,跑到地里。

    天空寂寥,星光明朗,躁热的温度因地势的开阔而降低。他很久没有看过星星了,像以前和萧雷一起。他指着一颗星星说,你知道吗?很多的星星,它们射出了光线,走了数不清的光年,到达地球,被我们的瞳孔接收到,可是,也许它们自身早就消亡,而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离开我们极远的存在。袁航摇摇头,不,我不知道,我只认得北斗七星,一个巨大的勺子,在天空中永恒不灭地存在着,以此给所有的旅人所有的探险者所有仰望星空的人以安心。

    袁航忽然看着我,为什么不承认呢?为什么不承认呢?

    我带点措手不及的恼怒。这原来是个阴谋,你回来是要面对我吗?

    袁航平静地看着我,这一眼,悲天悯人;我低首承认。是,我们本来就是一人,在长久的生活中处于等立而站的状态,不是对立,我只是想寻求另外的一种看自我的方式。我总是自言自语着,害怕自己的遗忘愤怒。每一个失眠的夜里,我不断地看着自己,提醒自己的存在,用温情的目光笼罩着自己。

    精神分裂?多么可笑的词语。有时候,你和我,我和他,他和你,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当我尝试着把这一切写出来,不过是一种孩子气的顽皮的对立。我们终于要和解,在七年之后。

    我的玩世不恭欲说还休故做姿态迫不及待,是我在掩饰的伤害,七年的长久自责。我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却终于无法逃脱。我小心地避开所有的人,在斗室里挖着地道,谨慎地把一切线索掩盖,窃喜欣慰,以为完成即是成功,七年以后,当我掀开地板,发现出口在放风的院子里,所有的人看着我的脑袋露出地面。我是一个失败的越狱者。

    萧雷,在这个蓄谋已久猝不及防的夜晚里,我终于想到你。

    从十一岁到十八岁,从十八岁到二十五岁,前七年我们相依为命,后七年我独自在路上。七年是多长的时光,从一个无知婴儿到初懂人事,时间在耳边飞快地掠过。我们初在人世,有着一颗举世柔软的心,一睁开眼便以为世界不过如此之大,我们因此而放纵了自己,悲伤和幸福都是显微镜下的细微切片,放大了再放大。不过是两个善良平庸的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相依相伴,以为走下去便是天长地久的生活,成为社会的一份子,有着各自的人生轨迹。受伤害的程度却日渐加深,我们并不以为世界出了错,而认为是自己的问题,一点点的事情视若性命,无法排解,我们太年轻,并不善于原谅自己。

    待我们终于明白了人世沧桑广阔深远,巨大的悲哀油然而生。我们近在咫尺,转瞬海角天涯,儿女共沾巾呵。

    世界如此之大,太多的事情我们不能管无法管,我们切切实实地把目光集中在自己周围,以为自己身边的事是属于自己的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是庞大机器上九牛一毛的零件,无法置身事外,身不由己随之运转。我们伸出手,抓住的只是徒劳,在一次次的精疲力竭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有太多无奈,无可奈何,落花归燕,我们只有俯首甘为,我们无能为力。

    巨大的渺小感在某个时期会把我们压跨。整个宇宙人都都是寂寞的。找不到同伴。

    我们身怀赤子之心,仍然耿耿于怀,因此看轻了生命看轻了自己看轻了时间。世事清明,纷纷扰扰的是我们。我们都是杞人,时刻担心悬于头上三尺的宝剑倏忽而下,从头至脚一剑贯穿,决绝脆利,血溅五步。受伤的是我们,拔剑而笑,四面楚歌,我们对抗不了自己的伤口,抽丝剥茧的疼痛。

    所以一任它在寂寞的岁月里汩汩而流永不愈合。

    和解了吧,我累了。相逢一笑。斩钉截铁。

    萧雷再见。

    (六)回家

    回到家,我冲个澡,朝床上一躺,摸出了枕边的手机,开机,短信铺天盖地而来,桃子桃子桃子。

    我由衷笑一笑,给桃子回个短消息:“陶陶,我回来了。”

    我的眼睛酸涩,模糊中听到的最后声音是滴滴的短信提示音。

    蒙头而睡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