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冯庆因梦生疑,秀英献计断根

石砚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段家女将(帝国结部)最新章节!

    却说那花荣被刀斧手架到木驴跟前,饶那花荣已被范凌云破了贞节,看见木驴之上那条巨杵,也吓得心惊胆战,两腿乱抖。

    两个刀斧手近前,要接住花荣双腿,好把她抬上木驴,只见两个刀斧手弯下腰去,把手去抄花荣两膝,众人只盼着早看见那花荣美牝,直把眼睁得铃铛一般。

    忽然听得一声高喊:“圣旨下,花荣接旨。”

    把几个刀斧手吓得满身冒汗。只因这等时候来传圣旨,怕有恩赦于花荣,自己把花荣裸体玩儿得痛快,倘若果真饶过花荣,恐怕还有复职之日,那时怎肯放过自己。

    听见圣旨到,他们不敢让花荣跪在地上,只得寻个干净席子铺于地上,将花荣扶在上面跪倒。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花荣犯大逆、大恶、大不敬,本罪在不赦,前时已恩赐全尸,今仍念其有功,再加恩赦,着免骑木驴,赐恩木遮羞,三日之后,准其棺葬,尔其钦此!望旨谢恩哪!”

    花荣听到说不骑木驴,简直是感激涕泠,急忙叩头如捣蒜的一般,全不想她本来功高盖世,罪只在狂傲,并不当死的。

    周星见了圣旨,听到说遮羞,便叫把花荣带回牢内,再看那恩木之时,险险笑将出来。

    原来那所谓恩木,乃是用一根软木做成,长有半尺,一头粗一头细,粗的一头径有寸半,圆头圆脑,细的一头也有一寸,自大头向小头包一层软皮套,套口上留两寸长稀落落一圈儿黑毛。周星一见,便知如何用法,虽然这物件不似木驴般苦不堪受,到底也是奇辱之具,偏生冯庆还道这是遮羞的恩宠。

    花荣见了那物件,又是羞得玉面腓红,却也强似大木驴攒阴,只得任刀斧手把她放在一张木桌之上,分开两腿,露出那如花牝户来。将恩木的大头沾些香油,顶住玉门,用力塞入,那一圈黑毛便把私处半遮了,因是皇上赏的,故名恩木,又被冯庆美其名曰“遮羞”。

    复架出门外,见有兵丁把一辆御赐刑车推到,原来不过是普通马车,上立两丈高木柱一根,顶上有一丁字纵梁,中有一块垫脚木。有御前待卫一名,向刀斧手说明用法。一旁衙役搭过梯子,刀斧手将花荣提上高处,让她立于垫脚木上,然后用绳索将上身缠里数道,捆在柱上,又将一只玉足捆于柱上,另一足拴住脚踝,高吊在丁字纵梁之上,反倒把胯下风光都露出来,那恩木上黑毛稀不稀密不密,把羞处遮不遮露不露,半隐半现的,越发撩拨的慌。

    花荣此时,只有眼中落泪,美目望天,含羞带怨,遍游京城,满成百姓,都上街来,一时万人空巷,热闹非常。

    游行一遍,送到闹市,那里早搭架起五尺高台,上立两丈高木门一座,横梁上装了铁葫芦,穿着手指粗绞索一根。

    将花荣架上高台,以绞索套颈,午时三刻,扯起绞索,吊于在半空。

    你看那花荣,面色青紫,舌吐口外,一条玉体如钩上之鱼,扭扭摆摆,那两条秀腿不住乱蹬,热尿自恩木上黑毛间洒下,直挣了半个时辰,这才一命归西。

    可怜大水朝第一大功臣,却落得绞死市曹,在那木门之上直挂了三天,任人观看,方才精着一条身子盛于薄皮棺木中,草葬于郊外。

    当晚,又有好事的将尸首偷刨出来,将胯下恩木拔了,看罢了牝户,撇着两条腿子放于大路边示众,不免又有无数听见消息百姓的跑来观看,虽然此举有违抗圣命之嫌,却没有哪个多事去查,只瞒着冯庆,装聋作哑。

    那花荣尸体被人埋了刨,刨了埋,也不知折腾了几回,直到腐败不堪,没了看头,方才重新掩埋了事。

    想当初,花荣率四千子弟独闯青龙之时,一心一意只为了建功立业,舍生忘死,不避刀剑,哪曾想过今日,竟只为怕她功高,便夺了性命,真正可悲可叹!

    冯庆杀了花荣,又与祁氏和陶秀英设法,把花荣旧部掌权的一个个免官的免官,处死的处死,又因各样牵连,杀了数千之数,连旧日与花荣相识的也有不少遭殃,闹得人人自危,处处小心。

    陶秀英替冯庆除了花荣,自思以自己大功,冯庆就该早早接了自己入主西宫。

    其实冯庆也早有此意,怎奈那祁氏看守甚紧,冯庆一时却也无奈。俗语道:一物降一物,莫看冯庆九五为尊,单单就怕祁氏,倒也令人惊奇。

    也是陶秀英无后妃之命,终究不能遂其心愿。

    这一日早朝,众文武见驾已毕,冯庆命传钦天监大夫黄勇进见。

    黄勇进得金鸾殿,山呼万岁已毕,冯庆开言回道:“黄爱卿,朕昨夜偶得一梦,梦见好大一片稻田,有一人行于稻尖之上,手执一把巨斧,将太庙砍倒,惊了朕一身冷汗,不知此梦主何吉凶?”

    黄勇急忙叩首道:“万岁,此梦不好。”

    “怎么说?”

    “太庙被砸,主有篡位夺朝之人。”

    “可知是何人?”

    “一人于禾上是个余字,又人能行乃双人之象,这谋朝篡位之人,不是姓余,便是姓徐。”

    “朕知道了,你且下去。”

    “臣告退。”

    冯庆听了,久不作声,然后命掌朝太监:“传旨散朝,单留左丞相进见。”

    冯庆见了陶秀英,将所梦与黄勇之言说出,秀英道:“万岁不必担心,据臣所知,如今朝中为官者,余姓与徐性不过两三人,又人单势孤,不足行篡位之举。”

    “朕终不放心。”

    “既然如此,不妨把这几个官免了,以绝后患。”

    “那些官并不足虑,朕所虑者,徐有亮耳。这厮自逃出罗网,至今不知去向,甚堪忧虑。他若不死,我心中难安。”

    “这有何难?据臣所知,那徐有亮曾为南岭洞主,况且他与凤仪曾生有一子,臣以为他必定在南岭藏身。”

    “那依你之见?”

    “不如先礼后兵,派人携重金与密旨一道去南岭,向南岭王黄冕传旨,叫他交出徐有亮父子。只要除了徐有亮与其子,皇上便无忧矣。”

    “那些蛮子,怎肯交人?”

    “我也料他必不肯交人,彼时便可借机派大军剿灭之,南岭弹丸之地,十年大战,男丁死伤不少,召集全族青壮不足两万,连老弱妇孺也不过七、八万人,大军到时,玉石俱焚!那时节,徐有亮难逃活命,也绝了南岭大患。”

    冯庆依着陶秀英之计,先使人传喻镇南关总兵赵达,命他严加盘查,不准放一个南岭人入关,以便断绝徐有亮的出路,这才派钦差到南岭军镇去见黄冕。

    众位,前文已说过,徐有亮现在白马山,可惜冯庆不知,以为徐有亮定在南岭,故尔擅举刀兵,兴师南岭,又造下一番罪孽。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