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冯庆下旨除异已,花荣月下追有亮

石砚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段家女将(帝国结部)最新章节!

    有个英国人说得好:“世间无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那花荣与曹云龙虽然明争暗斗,但对于徐有亮的到来,他们却是感到了共同的威胁,所以花荣一到曹云龙的火龙关,两人便一拍既合,要设法诬有亮造反。

    这两个一连给冯庆上了好几道折本,都是说徐有亮在白龙关日日练武,又阴与旧部往来频繁,图谋不轨。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那徐有亮本是一员武将,虽然作了逍遥王,自幼养成的练武习惯却不曾稍改,每日晨起,并定练拳练枪,以强筋健体。

    又云,天下哪个不有三朋四友?徐有亮孤身一个,平日寻几个熟识的友人聊些风月之事也是有的。

    不过练武和会友到了花、曹两个的口中,这便有了通同谋反的嫌疑。

    起初,冯庆见到花、曹的奏折,也是十分担心,但陶秀英劝他说,此时天下最可忌惮者不是徐有亮,而是花荣,因此冯庆见了这些折本,只当不知,却悄悄把花、曹两个诬陷徐有亮的消息散布出去,原以为此举定会激怒徐有亮,使他以同样的方式构陷花荣,哪知徐有亮知道此事,不仅没有构陷花荣和曹云龙,反而越发想要弃爵逃走。

    冯庆等了许久,花、曹的折子越多,心中便难免对陶秀英的判断产生疑虑,终于忍耐不住,来个顺坡骑驴,传一道密旨给花荣,叫他将徐有亮拿了,就地正法!

    为何不把徐有亮拿进京来,反而就地正法?冯庆也知徐有亮谋反缺乏证据,若是送进京来,审是不审?不如装聋作哑,叫花荣把他糊涂杀了,将来万一有人追起根儿来,就都赖在花荣头上,只说自己受花荣蒙蔽就是了。

    却说那花荣,得了冯庆密旨,立即点起两百枭刀手,奔徐有亮王府而来。

    围住王府,叫开府门,进内一搜,却不见徐有亮踪影,叫了近身服侍的宫女来问,说徐有亮一清早便带了三、五十个侍卫郊外狩猎未归。

    花荣问名徐有亮去关内狩猎,急忙重新点了二百骑兵,开了关城,向关内而来。

    花荣知道徐有亮被擒之时,身边并无自己的兵将,所以所有身边侍候之人都是冯庆安排的,也是为了监视有亮的行踪,故尔并不耽心。她一路询问,有知道的说有亮一行往北边山里去了,急忙在后追赶。

    直追到山里,见那群侍卫正在大路边相互埋怨。

    花荣近前询问,都道逍遥王走失了。

    花荣顿足道:“这厮走了!”忙叫近处庄里寻了个向导来问,都说这片林子并无通山里之路,只是西边有条小路通向南边大路。

    花荣算计着徐有亮走了不过半个时辰,定走不远,急忙派人快马回白龙关,传令所辖各州县捉拿反贼徐有亮,一面亲自率那二百骑兵并那监视徐有亮的数十侍卫往那小路上赶来。

    路上遇见茶棚酒肆询问,果然有武士装扮的人骑马向南走了,乃边问边追,一直向南而来。

    追了有半日,徐有亮转向西而来,知他要去青龙关,花荣道:“前面有梅河拦路,他定不能走脱。”追至河边,不见踪影,只见一条小路沿河向南,似有马蹄足迹,花荣又命沿河追赶,却见那蹄印返回东边去了。

    花荣又派了人去上下渡口传令,严密盘查,勿叫走了徐有亮,自己仍紧追不舍。

    看看天黑,追到玉龙岗,花荣使人打探,道那徐有亮过岗去了,花荣知道南边就是曹云龙的地盘,怕那徐有亮走了,也不顾天晚,向南又赶。追过了玉龙岗,已是半夜,见了一处镇店,向人打听,却无人见徐有亮。

    花荣道:“这厮定在岗上过夜,待我守住南边路口,那徐有亮必成瓮中之鳖,无处可逃了。”

    原本花荣只是诬陷徐有亮谋反,没想到徐有亮先走了,这一走,虽然花荣没有能够杀掉徐有亮,却也坐实了徐有亮的罪名:若无反意,因何而逃?!

    花荣记起,来时的路上,仿佛见过一座小庙,徐有亮大约是留宿庙中了,便留下百名骑兵并众侍卫守住道口,自己率了其余兵丁重回玉龙岗。

    向回走了三十几里,果见山凹子里有一座小小道观,观门上匾额写着“静心观”三字。

    花荣打马上前,命军卒叫开山门,里面出来一个十二、三岁小道姑,睡眼惺松道:“无量天尊。何人半夜敲门?”

    花荣打个禀手道:“道长请了。我乃北青龙王是也,可有生人到此么?”

    “生人?女千岁便是生人,还找那个?”

    “我正有公务在身,要抓朝廷钦犯徐有亮,请问道长,此人躲在何处?”

    小道姑道:“千岁差矣,既然是钦犯,小观怎敢收留,又岂知他躲在何处?”

    “可否让本王入观一搜?”

    “这个,待小道问过师父再说。”小道姑将门一閂,入观而去。

    过了一刻,观门复开,有一老道姑,仙风道骨,立于门前,打个揖手道:“不知北青龙驾到,未及远迎,请千岁恕罪。”

    “不知者不怪。请问道长大名。”

    “贫道至清是也。”

    “原来是至清道长。不知方才那位小道长是否讲明本王来意?”

    “那是小徒静方,适才已对贫道讲明一切。”

    “如此,道长何意?”

    “既然千岁怀疑我这观中藏了钦犯,就请进观一搜。”

    “难得老道长通情达理,我也是官身不由自己,如此便得罪了。进观!”

    “且慢。”

    “道长?”

    “贫道观小,恐容不下这许多人马,何况观中都是坤道,深更半夜,多有不便。”

    花荣明白了,观里都是道姑,此时深更半夜正在睡觉,难免不是赤身露体,人家怕男人进去不方便,便道:“道长放心,我只带四名女侍卫进观如何?”

    “多谢千岁。”

    花荣便把马匹兵刃交给身边马童,自己只带了佩剑,与四名王府女侍卫移步入观。

    进观看时,果然不大,虽然有三进院落,却没有几间殿房。

    花荣看了一遍,除了一名年轻道姑在房中坐关外,并不见有外人。

    花荣左思右想,终不放心,又兼那年轻道姑看着眼熟,便向至清问道:“道长,请问那屋中坐者何人?”

    “乃是二徒弟静云。”

    “请问道长有几个徒弟?”

    “两个。”

    “那开门的静方道长想就是大徒弟了?”

    “正是。”

    “我看那静方道长不过十二、三岁年纪,再看静云,似已年过两旬,怎么年轻的反倒是师兄?想来那静云是半路出家的了?”

    “千岁好眼力,我两个徒弟都是半路出家,只是静云晚来半月,所以作了师弟。”

    “原来如此。不知那静云出家前是何来历?”

    “这个,贫道忘了。”

    “徒儿来历怎么会忘记呢?”

    “是人但有持守出家之念,便可读道德之经,何必问他以往之事?”

    “既然如此,本王可否与那静云道长一叙?”

    “千岁世俗之人,不知那静云愿是不愿,待贫道遣徒儿去问。”

    花荣心想:“这个静云不是男扮女装的吧,但观其身量娇小,倒不似男人蠢相,不知是何人也。”

    不一会儿静方回来道:“师妹愿同千岁一叙。”

    “如此,我去见她。”花荣迈步向里面走,方一见静云,尚未开口相问,观外突然一阵大喊:“走了走了,速报千岁得知。”

    花荣一惊,急忙向观前走来。

    才到门前,只见有兵丁报道:“方才有一武士,骑马从山上冲下,向南边大路上去了。”

    花荣问明马匹和装束,正是有亮无疑,急命上马追赶,务将徐有亮堵在玉龙岗道口以北。

    不知这一去,那徐有亮还有命没有,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