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老隐士林中说女相,陶秀英觊觎皇后冠

石砚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段家女将(帝国结部)最新章节!

    却说冯庆,白虎关下擒了徐有亮,又好言好语劝其归降,并借徐有亮之口,劝得其部下归降,天下自此又成一统。

    不日,冯庆建国大水朝,定都业城,自封为太宗。其余有功之臣各有封赏。

    冯庆在业城行了登基大典,众文武山呼万岁,朝贺已毕,各自赴任。

    这其中有最郁闷者,也有最风光者。

    最郁闷者莫过于徐有亮。他本是一代豪强,曾率百万雄兵,所向披糜,罕有对手。大雄关下一战,本已稳操胜劵,不想一招棋错,满盘皆输,只因用人失当,被曹云龙阵前倒戈,失了要津,数十万人马全军覆没,只剩下孤家寡人,被获遭擒,虽然被封逍遥王,人前又如何抬得起头来?若不是其舅张圭点化,怕也只落得个含愤自戗了。

    最风光者有两人,不是那冯庆,也不是皇后祁氏,乃是陶秀英与花荣。

    那花荣是开国武将第一人,又封了女王爷,自古至今,除了武则天,也无人敢望其项背,自然志得意满,风光无限。

    而陶秀英呢?自比留侯张良,又封了开国侯兼左丞相,后来又加了吏部尚书,女人之中,文可比武周的女相上官婉儿,武可比浑天侯穆桂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文武百官要见冯庆,都要先来巴结陶秀英,怎不风光?

    却说这日早朝已毕,陶秀英乘坐八抬大轿,前呼后拥返回女相府,然后带上几个丫环并仆从,一齐往西北郊山里来看景致。

    只见那山谷清幽,一时贪看风景,竟忘了时间。

    行至半山,又见一片翠竹,十分茂盛,秀英道:“江北地方,难得有竹,定有高人隐士住在这里。”鼻中又闻茶香:“我正口渴,倒要讨杯茶来吃。”乃命仆从驻足林外,只带了两个丫环,循那竹林中小路而行。

    行过半里,见道旁有一四方小亭,一位老者,仙风道骨,坐于亭中,面前几上有一把壶,两个盏,又有一暖炉温水。

    那员外远远看见秀英,也不起身,依然坐在那里道:“晨起之时,有喜鹊枝头鸣叫,知有贵人到,不想乃是女丞相到了,请入亭来,奉茶一杯。”

    陶秀英见那老者十分面善,便向前问道:“老者如何知道本相要来?”

    “嗬嗬,陶军师,不认得老朽了么?”

    陶秀英走近了仔细看时,不由惊讶道:“我道是谁?原来是王老先生,自先生早离了王禀正,一向没有音信,不想却在这里享福。”

    原来此人便是三家攻打七星蟠龙阵时王禀正的军师,老侠客周天的好友王若望。

    那王若望虽然助王禀正攻入业城,却知王禀正并非可以成大事之人,所以不辞而别,如今两个同道重逢,自然十分高兴。

    王若望忙唤了童儿来,命其将茶水送与林外秀英的从人,自与秀英在亭中品茶。

    两个各自谈论了些相别后的闲事,又忆起当年共破胡太师大军之事。

    若望道:“当初三家兴监国之兵时,老朽便知冯玄武必登大保,如今果然应我所算。”

    秀英听了,心中不以为然道:“既然如此,老先生因何不投我家主公,反投王禀正帐下?”

    若望道:“老朽本是山野村人,并无荣华富贵之命,也无荣华富贵之想。老朽出山,不过为应天地之数,助破胡达,功成便身退,投在哪个帐下,原无差别。”

    “先生真乃得道高人,全无市俗之念,我不如也。”

    若望从秀英的话中,早听出嘲讽之意,只作不知道:“老朽与女丞相原有旧识,今有一句话相劝。如今女丞相位极人品,天下敬仰,可谓风光无限,只是花无常红,人无常好,有道是月圆则缺,还望女丞相早作打算。”

    “老先生此言何意?”

    “女丞相自号女留侯,可知那留侯张良归处。”

    “辞官不作,闲云野鹤,自在逍遥。”

    “着哇!女丞相何不效仿当年留侯,功成身退,以图自保?女丞相虽然是开国功臣,功高盖世,也须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理。”

    “老先生差矣,那留侯是因功高盖主,怕刘邦相忌,所以才走。秀英一介女流,又不会武,既无谋位之私,也无篡国之能,难道还想当女皇帝么?皇上因何而忌?老先生多虑了。”

    “女丞相既如此说,老朽也不多言,只劝女丞相时时谨慎,处处小心。日后还有两件大事要女丞相建功,只望女丞相适时身退,免得误了性命。”

    “呸呸!老先生如何出语伤人?”秀英听了,心中十分不爽,面有怒色。

    “老朽哪里是出语伤人?女丞相既能助水太宗得了天下,必是神课,难道不曾替自己算上一算么?”

    “本相不会起课算卦。”

    “那便罢了,算老朽多嘴,失语之处,还请见谅。”

    “即是旧识,我不怪你。就此告辞。”秀英心中烦恼,起身告辞。

    “恕老朽不远送了。”王若望长身站起,一揖到底。

    离了竹林,陶秀英无心游山,回府而去。

    若说陶秀英无能,只恐天下人都不答应,不然那冯庆又怎生得了天下?其实论运筹帷幄之道,陶秀英比王若望略胜一筹,但论识天机,明兴衰之道,陶秀英便不及王若望甚远,更没有王若望之心胸,此也是陶秀英日后数次失了归隐的机会,因而戴罪殒命之因。

    说起冯庆,真无忌惮秀英之心,反而信任有加,不只因她是女流,更因她是文官,并无军权。

    只是那陶秀英虽无篡位之心,却有鹊占鸠巢之念。她自思一个女子,既不能娶妻生子,早晚必要有个归宿。只是她自己身为丞相,位极人品,天下之大,除了曹云龙和徐有亮是千岁之身,冯庆位居九五,还有哪个堪与之相配?

    那徐有亮是亡国之君,早晚被皇上寻个因由取了首级,自不能许身于他;曹云龙也是降将,天下都知他的人品,也不能嫁,那便只有一个皇上可以托身了。

    论年记,陶秀英正当花信,论容貌,堪受天下女子之嫉,论才学,足可自比张良、孔明,那冯庆又屡现其意,因此上,陶秀英自信早晚必为皇上所纳,那时节,便终身有靠。如今皇后年长,又身体羸弱,早晚东宫之位也是我陶秀英的。

    陶秀英以为,只要不足以对冯庆的皇位构成威胁,冯庆必定保护自己,就是那皇后祁氏,也不敢把她怎样。

    难道陶秀英真的没有给自己起过课吗?自然不会,她也算出自己未来危机四伏,只是被名利蒙住了眼,常言道:鸟见食不见网,人见利不见害,天下又有哪个能学张良不贪富贵荣华呢?

    陶秀英以为王若望嫉妒她功成名就,把他的苦口良言放在一边,日后身逢危境,为人所救,又是自尊心作怪,拒绝相救,终入罗网,可嗟可叹!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