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穿古之夫父有为_分卷阅读_39

师子洋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末穿古之夫父有为最新章节!

    离开村子的时候,屠林他们再次受到了村里人的侧目,只是和上午相比,此时人们已经都相信了屠林是真的要搬走了,便没有人再来问他们什么,只是神色复杂的看着他们渐渐远离了村子,而其中李氏等李家人还有曾被屠林打伤过的人的家人,目光中则是更多了些不甘和愤恨。

    但屠林此时早已经将屠家人还有李家沟的人抛到了脑后,一想到马上就能住进阮堂的家里,便不自觉的就露出了笑容来,心情更是好得不得了。

    虽然阮堂说是让他暂时住在他家的房子里,但有句话叫请神容易送神难,他本就对阮堂‘别有用心’,如今好不容易‘登堂入室’了,又怎么可能会轻易离开呢?

    作者有话要说:十分感谢橘子...萌萌扔了一个地雷,么么哒~

    第35章庆贺

    保持着一路的好心情,不知不觉中很快就到了竹溪村。进村后,屠新梅先回了赵家一趟。

    刚出生的小双儿壮壮才几个月大还没有断奶,又因早产而体弱易病。她这次去帮着屠林搬家,一走就是两个多时辰,虽说走之前才喂了一次,但如今回来了,总得要先回去看一眼才安心。

    屠林他们则是直接赶着车去了阮家,期间还碰到了村里两个和阮堂差不多大的年轻人,一个叫邱成,一个叫李立。两个人都和阮堂很是熟稔的样子,阮堂给屠林介绍了才知道,这两日都是阮堂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关系十分不错。

    邱成和李立两人一听阮堂竟是搬回竹溪村住,都十分的高兴,还跟着屠林他们来到了阮家要帮忙搬东西。

    屠林正想和村里人交好,又是阮堂的朋友,自然没什么不乐意的。阮家的大门很宽,也没有门槛,所以板车就直接拉了进去,然后几个人就又开始从车上往下卸东西。

    因为多了两个人的帮忙,东西很快就卸完了,赵长平去将借来的两辆车还了,屠林和阮堂则开始安置东西,粮食放进厢房,锅碗瓢盆放进厨房,衣服被褥放进卧室,牲口赶到后院的圈里。邱成和李立也都没走,继续给阮堂他们帮忙。

    屠林之前来过阮家一趟,知道阮家的房子同一般的农家小院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都是正房三间,左右厢房两间,不过因为靠近后山,为了防止山上的野物糟蹋东西,便垒了个将近两米高的石头围墙,将前院连同整个后院都围了起来。

    至于后院屠林则是第一次看到,也的确如阮堂所说,面积不小,除去茅厕、牲畜圈舍占得地方外,剩余的空地足够让屠林挖两个炭窑的,还能留下不少地方种些菜什么的。

    阮家之前阮堂已经打扫过一回,是以屋子和前院不用再打扫,但后院却是要整理一下的。圈舍什么的要休整加固,菜地长时间没有耕种已是杂草遍布,还有屠林要挖的炭窑,因着三天之后就要再次送碳,是以也耽误不得。

    好在有邱成和李立的帮忙,再加上屠林和还车回来的赵长平,四个年轻力壮干惯了农活的汉子做起来也是熟练麻利的。

    几个男人便在后院干这些粗活,期间看完了孩子又回来了的屠新梅则帮着阮堂整理前院和屋子,等收拾的差不多了,屠新梅便进厨房准备晚饭。今天也算是屠林他们的乔迁之喜,是以屠新梅便想要做桌好菜,一家人好好吃一顿一起庆祝下,阮堂则在一旁给屠新梅打下手,

    忙忙碌碌很快一个时辰就过去了,厨房里屠新梅的晚饭还没有做得,屠林他们便已把后院都收拾了出来。

    菜地都翻耕里一遍,种上了应季的蔬菜,两个炭窑也都建好了,只等着木柴制好,便可以开始烧了。只是此时天色已是不早,众人忙活了许久难免疲累,便暂时先歇了,万事都明日再说。

    而见没什么事了,邱成和李立便打算回去了,但二人帮了不少忙,屠林和阮堂虽是谢过,但也不能就让人这么走了,是以忙留他们用饭。但二人却说家里还有人等着,且以后都一个村子住着,有的是时候聚,让屠林和阮堂不必如此客气。

    见二人坚持要走,屠林和阮堂也不好强留,最后还是屠新梅从厨房里端出来两碗做好的红烧肉塞给两人,让两人带回去吃,这才算罢。

    邱成李立二人走后不久,晚饭就都做好了,屠林便又抬桌子放椅子摆碗筷。不多时饭菜上齐,因着都是自家人,没有那么多的忌讳,众人便都围坐在一桌.

    即是庆贺,便不能没有酒,还是两坛上好的金华酒,色泽澄澈如琥珀,滋味鲜甜醇和,因着度数也不高,是以男女皆宜。

    只是这酒却不是屠林买来的,而是数日前周延上门拜谢时送的谢礼,有好几坛子。而除了酒水外,那些谢礼里还有文房四宝、补品药材、绫罗绸缎以及一些土仪特产等物,至于金银之物却不见什么,倒也符合周家书香世家的行事作风。

    屠新梅还要奶着孩子,不能喝酒,便让赵长平给自己倒了一碗茶,而后却是端起茶碗对阮堂诚恳道:“阿堂,过去几年多亏有你帮我照顾屠林和小安,不然我都不知道他们今天会变成什么样子,今日我以茶代酒,谢谢你。”说罢,便将一茶碗送到唇边。

    “大姐,这都是我应该做得,您无需如此。”阮堂赶忙要拦,却没能拦住,屠新梅是个性子极为爽利干脆的人,虽喝的是茶,但也显出几分女子少见的豪爽,她微微仰头,满满的一碗茶水一口就喝了个干净。

    阮堂没能拦住,也是有些受之有愧,便端起自己面前的酒碗对屠新梅道:“大姐,该道谢的人是我才对,当初要不是你和赵大哥慷慨相助解我困境,我如今更不知会沦落到何等境地,所以该是我敬你和赵大哥一杯才是。”说完,阮堂也仰头将酒水一饮而尽。

    这酒水可不能和茶水相比,虽说金华酒度数低,但一下子喝下一整杯,还是空腹饮酒,也是会让人容易有些不适的。果然,阮堂才喝完就皱了皱眉,但他却没放下酒碗,反而还要去拿酒瓶再倒。

    屠林见此,忙抢了下来,道:“好了好了,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

    赵长平在一旁也笑着劝道:“是啊,阿林说的对,都是一家子,阮堂你实在不用这么见外,再说我也算从小看着你长大的,当初你爹也帮了我不少,我和阿梅做得那些算不了什么的。”

    屠新梅没想到自己这一谢,反倒引得阮堂提起了过去的事,不由心下懊恼,也忙道:“不说了不说了,吃菜,今天我可做了不少拿手菜,阮堂一定要多吃点,尝尝我的手艺。”说着便给阮堂夹了一筷子菜。

    阮堂那股不舒服的劲儿已经过去了,酒杯和酒瓶又被屠林拿走了,就是想喝也喝不了了,便也不再坚持,对屠新梅笑着道了声谢,便拿起筷子吃了屠新梅夹给他的菜。

    见阮堂吃了,屠新梅自己却还不吃,笑着又对阮堂道:“我听阿林说你喜欢清淡些的,就做了这道素三鲜,怎么样?”

    前面说过,屠林的外祖父有着一手好厨艺,而他又只有屠林的母亲和小姑俩个孩子,便将厨艺都都传授给了两个女儿。

    屠新梅作为屠母的女儿,自然也是得了屠母的倾囊传授的。只是屠新梅八岁的时候,屠母就去世,灶上的本事也就才教给了屠新梅七七八八。

    虽然没能全学到屠母的厨艺,但这也已让屠新梅受益匪浅,比之寻常的农妇都要强上许多,还常被一些要办红白喜事、满月周岁宴的人家邀请去给掌勺,赚些银钱贴补家用,如此手艺自然是不差的,

    果然,阮堂咽下了口中的菜,便笑着道:“很好吃,姐姐这么好的手艺,我吃着,和县城酒楼里的大师傅做得比也不差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