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采石看望一个人

苍山沧海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苍山沧海文集最新章节!

    时隔八年,我又一次踏上采石的土地。接站的小安说:早来一个月,你就能赶上轰轰烈烈的诗歌节了。我笑笑:我不喜欢热闹。我想李白也不喜欢热闹吧,不然为何选择相对偏僻的当涂作为终老之地呢。

    八年前,我在天门山麓的一所大学读中文系,凭着青春的激情和一帮兄弟捣鼓了一个诗社。社团的多次采风活动就定在采石矶和大青山。记得初次游采石,吟过这样一个句子“这条路李白曾经来过/拣一块石头/证明与诗仙前世缘分”如今,我很久不写诗了,但和李白的缘分却一直都在持续。

    曾想,年轻时的李白应该是我的兄弟,一个在1300年前走失的兄弟。每当我独坐夜阑,听着或读着静夜思将进酒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诗篇,我就觉得李白——我的兄弟,就在我的身边,我甚至能听到他的呼吸,感受到他的心跳,我分享着他的快乐与美丽,品尝着他的矛盾与痛苦。我时常感动于这种兄弟的情谊、知己的感觉,久久不能入睡。

    连阴十几天的天气,是我出行前最大的忧虑。小安说:别犹豫了,过来吧,来拜访一下诗仙,找找写诗的灵感。为了失散多年的兄弟,我准时上路了。车到南京时,天空还阴沉沉的。没想到驶进马鞍山的地界,天就放晴了。到达采石时,阳光普照,青山苍翠。小安戏言:月上柳梢头时,可以和李白相约黄昏后了。

    匆匆吃了些特色小吃,就和小安进了采石矶公园。人流稀松,其中还有不少是下山的游客。空气中涌动的冷风向我袭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小安说,回去添件衣服吧,别冻感冒了。我说没事,比起李白跳江捞月要舒服多了。我和小安小跑着登牛渚山,不多久我们就开始冒汗了。由于天色渐晚,对于万竹坞、三元洞、林散之艺术馆等景点没有过多地停留。这些景点都玩过,所以也没有什么遗憾。

    在太白楼,我们花费了不少时间。一来这是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湖北黄鹤楼齐名的“长江四大名楼”飞檐翘角,琉璃覆顶,还有一个黄杨木雕的李白立像,蔚为壮观。二来这里详细介绍了李白的生平事迹、诗词文章,还有诸多名人雅士造访后留下的墨宝。其中有一副对联写道:荐汾阳再造唐家,并无尺土酬功,只落得采石青山,供当日神仙啸傲;喜妃子能谗学士,不是七言感恕,怎脱去名缰利锁,让先生诗酒逍遥。这副对联浓缩了李白的梦想与现实,涵盖了李白的才情与惆怅,让不少人感慨万千。

    当然,我们也在传说李白捞月的地方久久伫立。江面百舸争流,大浪淘沙,记忆中沉淀的画面一一涌现:诗人伴着峨眉秋月离开家乡,夜发清溪驶向三峡;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载着老朋友孟浩然前往美丽的扬州;诗人乘一叶扁舟,欣赏“天门中断”“碧水东流”的天下奇观;诗人因罪行被赦免怀着愉快的心情辞别白帝城,轻舟正顺着江水穿越万重山东下江陵;诗人登临采石危矶,酒杯在手,诗境满怀奔腾不息,气象万千的长江贯穿着李白随遇而安的一生。万古长江,千帆过尽,独有酒仙的身影不曾老去。

    午五点三刻,明月已挂上树梢,青山黯淡,江面有灯火闪现。我和小安开始下山,路上行人稀少,轮船的马达声,惊涛拍岸声,不绝于耳。小安介绍说:每年的诗歌节都流光溢彩、美轮美奂,诗、乐、歌、舞齐上阵;各个景点都举行诗歌朗诵会,当台上艺术家激情朗诵的时候,台下观众、游客齐声附和,热烈动人的场面令人热血飞扬。这让我想起多年前参与的江城大学生吟诗会,那时诗歌燃烧着我,诗仙激励着我,时过境迁,仍能感受到诗歌的温暖,诗仙的魅力。

    晚上,随小安去“太白酒楼”用餐。一进大堂,就看见一副对联悬挂楼梯两边:吾辈此中惟饮酒,先生在上莫题诗。想必老板是个儒商,把李白的“诗酒牌”打的恰到好处啊。我和小安都不胜酒力,小酌了两杯,就回去休息了。夜里,我躲在温暖的被窝里,翻看着小安提供的关于李白的书籍,阅读他谜一样的身世与故乡,他不完美的三次婚姻,他“投竿佑皇极”“起来为苍生”的伟大抱负,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壮志豪情,他“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孤寂凄清,他“一日须饮三百杯”的海量“斗酒诗百篇”才情,他“人生在世不如意”的无奈“命与时相背”的迷离每翻开一页,李白的形象就更清晰一些,和李白的距离也就更近一点,我仿佛看到了他眉宇间的洒脱,嗅到了他金樽中的酒香。

    二天,小安陪我去了大青山。在李白墓前,我遥想公元762年的秋天,那个“上邀明月下弄清影”的李白,那个曾畅想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临沧海钓巨鳌”的狂人,以怎样的诗意情怀度过自己最后的岁月。我无从考证李白是不是以一幕醉酒捞月秀结束自己飘零的一生,但我知道李白辗转多地漂泊多年来到当涂时,已经很老了,也很累了,从此再没有走出过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