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编剧发家致富第111节

远上天山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我靠编剧发家致富最新章节!

    “我也觉得……”

    “笑死,《剧作家》不是说小林是编霸吗?小林就来演一演真实的编霸。”

    “这不是纯看小林脾气好吗?如果是那种真惹不起的编剧,《剧作家》会这样?”

    “早年间《剧作家》有几位编委欺压新人可是上过新闻的,那时候也没见谁批评他们是编霸啊,肖诚顾乐年那波编剧压榨新人,也没见谁出来批判他们编霸,非得往小林身上泼脏水是吧?”

    “那小林这个编霸是当定了,我倒希望演艺圈里这样的编霸越来越多呢!”

    林济和《剧作家》这次交锋依然以他的大获全胜而告终,看着《剧作家》编委们节节败退的样子,论坛里几位编剧私下里感慨,不管林济这人对外展现出的性格有多么恶劣,但他早已收获了观众的心。

    “咱们还是好好写剧本吧,现在那几位前辈的攻击没落到咱们头上,可如果有一天咱们成了他们眼里的靶子,观众会这么护着咱们吗?”

    编剧们没有直说,但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林济对外确实很狂妄,可论作品质量、论收视、论口碑,整个编剧圈子里无人可以和他匹敌。

    客观来说,他拿飞跃奖确实很多,就算《我欲成仙》成绩足够出色,换成别的编剧拿也不是不可以。

    但不管林济拿还是不拿,主动权都在他手上,因为他有《我欲成仙》这样出色的作品。

    说他是编霸又如何,说他不给年轻人让位又如何,说他霸占好平台又如何?

    在这个圈子里,在目前这段时间以及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比他更出色的编剧出现。

    观众信赖他,观众愿意为他说话,这是他自《代号11》播出以来一部部作品的积累。

    《剧作家》和经典大赏为什么屡屡翻车?

    因为他们只有高高在上的傲慢,却没有真正走进观众心中的作品。

    第122章新题材

    新剧本没灵感,林济又来书店晃荡了。

    他平时更喜欢逛图书馆,但家附近的图书馆从老馆搬到了新馆,新地址离他太远了,林济懒得跑那么远去看书,只能来附近书店逛一逛。

    书店藏书比图书馆少得多,新书也多,质量嘛……客观来说,八成都是垃圾。

    林济待了半天,看了一本结局垃圾的侦探小说,发现有人能把侦探小说写得比《杀机毕露》还烂后,林济内心感觉到了十足的欣慰。

    这说明他的侦探剧还是有饭吃的。

    当然,看垃圾小说也有坏处——他浪费了整整半天的时间,并且没有想到任何关于新剧的灵感。

    走出书店的一瞬间,林济略一抬头,居然在对面街角看到了一个他曾经很熟悉的人——肖诚。

    肖诚也注意到了他。

    林济最后一次听到肖诚的消息是好几年前,听说对方去国外当编剧了,之后对方虽然千方百计重返国内编剧圈,却没有平台和观众愿意给他机会。

    肖诚看起来沧桑了许多,前几年对方是意气风发的“最帅编剧”,而到现在,从林济的角度看,对方眼中只剩戾气了。

    不过肖诚怎样早已和林济无关,之前被肖诚压榨的编剧如今已在编剧圈站稳了脚跟,开始独当一面了,就算林济不干涉肖诚复出,其他编剧也未必会肯。

    肖诚却望着林济的背影,暗自咬紧了牙。

    他当年风光的时候,林济给他提鞋都不配,而到了现在,对方是长红的名编剧,自己却沦落到现在这一步。

    就算被编剧圈排挤了出去,肖诚也从未反省过自身——圈子里比他烂的编剧多了去了,凭什么只有他混不下去?

    刚刚林济只是和他对视一眼,但在肖诚看来,这一眼全是轻蔑,是林济对他的看不起。

    肖诚恨自己没有挖到林济的黑料,又恨同行们不给力,这几年居然没拍出一部收视率超过林济的电视剧。

    ……

    要不是偶然遇见,林济脑子里快没有肖诚这号人了,不过就算见了,他依然以最快的速度把对方抛到了脑后。

    毕竟竞争对手太多,不是每一个都值得他记住。

    林济的大脑此刻集中在两个字上——武侠。

    他也不知怎么回事,脑海中蓦然闪过了这个题材。

    他小时候最早接触的就是武侠小说,书摊上五块十块一本的盗版小说,不管书里印的是武侠大家的原作,还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古龙新”、“金庸新”作品,他读起来都津津有味,甚至觉得比原作还精彩复杂些。

    但到了林济当编剧的年代,武侠这个题材早已式微,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翻拍,虽然技术更先进,画质更清晰,却没有了早年间武侠小说的江湖感。

    林济一直觉得,观众未必不爱看武侠,只是大师们把这一题材写到了极致,后人很难再超越,而观众却无法把同一个剧本反复看无数遍。

    这个时代的武侠剧倒是比林济上辈子强些,业内老编剧多,多少有些武侠情怀在,每一年至少有一两部武侠剧产出,不过最近几年,武侠剧的产出同样每况愈下,质量和口碑都敌不过其他题材的作品。

    林济没有振兴武侠的想法,客观来说,他也没有这样的能力,不过从自由创作的角度来说,他对武侠题材感兴趣,就想写一个武侠剧的剧本,仅此而已。

    “林哥,你真打算写武侠剧?”

    一说起这个马鑫就不累了,他搬了张椅子在林济对面坐下,从古早武侠聊到了近几年的武侠作品,马鑫是个骨灰级武侠粉丝,听说林济有构思武侠剧本的计划之后,他一个电话打回家,把他从小学时代珍藏的武侠小说搬来了工作室。

    ——汽车后备箱差点没塞满,副驾和后排的座椅都被塞得满满当当。

    “实不相瞒,我当编剧写的第一个剧本就是武侠。”马鑫叹了口气,“可惜全被毙了。”

    但这并不能扼杀马鑫的武侠梦,林济没有写武侠剧本的计划也就算了,一旦林济有计划,他心中的武侠之魂立刻熊熊燃烧。

    不过马鑫也不忘提醒林济:“林哥,现在的武侠不是从前的武侠。”

    编剧论坛和电视剧论坛上也经常讨论这些“式微”的题材,武侠是其中之一,悬疑探案曾经也算,但《杀机毕露》收视爆发后,梧桐卫视捡起了老本行,接连出了几部收视不错的探案剧。

    而武侠剧大不如前,一是因为剧本,二是因为现在缺少能打的演员。

    武侠题材常常与救国救民这一主题联系起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几乎影响了一代观众,而当下的作品里,很少再有编剧发出这样的呼喊。

    除此之外,早年间的武侠剧和武侠电影,导演自有一套能打的班底,演员大多出身贫寒,肯吃苦,能打,只是打斗动作都能吸引不少观众。

    但现在,要么特效,要么绿幕,要么仙气飘飘旋转三百六十度,打得好不好看不重要,演员的怼脸镜头美才是第一位的。

    马鑫对武侠剧比林济还要了解,他对武侠剧本的容忍度很高,所以就算剧本很烂,他都会坚持到最后一集,之前有部武侠剧的收视率比《五月初雪》还低,马鑫怀疑,他可能是官方统计的收视样本之一——在他周围,根本没有其他人看那部剧。

    马鑫毫不犹豫地把他的武侠小说借给了林济,林济看小说的时候,他也趁机回顾了一遍,甚至把他曾经写过的武侠巨作借给林济看了。

    欣赏完剧本的林济:“……”

    面对经纪人忽闪忽闪的目光,他只能直白道:“你还是当经纪人更合适。”

    马鑫的武侠更像是男频爽文,主角打遍武林无敌手,问题在于,主角行走江湖没有什么目的,全程只知道打架,马鑫给配角取名相当敷衍,第一集出来了个李牛,倒数几集这个李牛又秽土转生了,林济怀疑他早就把第一集的李牛给忘了。

    武侠小说啊,配角有叫李牛的,有叫王根的,他还丧心病狂到给一个配角取名叫马三金,充分证明了他已经没有什么脑汁可以绞了。

    但是从剧本第一集开始,他给主角的每一个招式取名都相当炫酷,什么旋风无影手,八百八十八刀,无敌风火腿……林济粗略一扫,厚厚一沓剧本,有一小半的字数都是招数加“猿叫”,动不动就是“他猿叫一声”,然后就开始砍刀切菜。

    不得不说,马鑫改行的这个决定相当正确。

    林济对比了一下这个时代和上辈子的武侠小说,不得不说,这些小说的内核都很相似,有专注行侠仗义的,也有风一般自由的,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大多叫林济难以忘记。

    当然,不管是这辈子还是上辈子,武侠剧大多是由小说改编——编剧个人独立打造一个武侠世界实在是太难了,不管是角色还是剧情,都不是短短几个月就能塑造完成。

    林济也先瞄上了已发表但未被买下ip的武侠小说。

    在这方面马鑫比林济更熟悉——他这几年还一直在看武侠小说,市面上已有的武侠小说已经被他包圆了。

    马鑫给林济推荐了两本书,加上林济看中的一本,一共三本,两人考虑着先买下小说版权,之后再慢慢改。

    两人先联系上了出版社,临到和作者联系得差不多,快到谈价格那一步了,作者居然反悔了。

    “又来?”林济皱起眉头。

    马鑫点点头:“我联系过了,那边一会说要涨价,一会儿说和别的平台签了合同,乱糟糟的。”

    林济和马鑫不是第一天在编剧圈子里混了,一见对面这样的态度,两人就明白,恐怕是有人从中作梗,想阻断这次合作。

    武侠又不是什么热题材,怎么会突然之间好几家报价,争抢着要买下同一个版权呢?

    “涨价可以,别漫天要价就行。”

    钱林济是不缺的,《逃生游戏》分到手的钱他到现在都没花完,加上电影在国内外的网播平台都有上线,林济陆续还有不少收益入账,买ip自然轻轻松松。

    林济自认报价不算很低,毕竟他是小编剧出身,清楚文字工作的不易。

    马鑫继续替他去谈,得到的结果却和之前一样:“我听说,他们的版权被赵京的经纪公司买走了。”

    “是他?”

    这个名字林济挺耳熟,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对方和顾乐年是同时期红起来的编剧,之前赵京也和顾乐年一起怼过林济,只不过顾乐年亲自下场写了《代号鹰隼》,赵京却低调许多,之后就没怎么抨击林济。

    “他是《剧作家》的上一届编委,现在不在编委名单里,我听说他和《剧作家》、经典大赏之间的关系都不错。”

    林济低声道:“我猜就是这样。”

    如果林济原创一个剧本的话,只要卫视满意,不管《剧作家》还是经典大赏那边都干涉不了,可改编剧本不一样,马鑫才刚行动,出版社那边就把消息透露给了《剧作家》那边。

    版权这种东西向来是价高者得,虽然提是林济先提的,但他阻挡不了旁人先竞争到手。

    “人红是非多啊。”林济感慨道,“我还是忠厚了点。”

    不过买版权这事和当初秦翼拒绝合作不同,这事讲究一个你情我愿,作者不愿意卖,自己也不能强求。

    林济叹了口气:“还是自己写吧。”

    马鑫用一副不可置信的神情盯着他:“自己写?”

    “不如考虑改编我的武侠巨作?”

    林济:“……拒绝,不过我可以替你保留马三金这个名字。”

    马鑫:“……这名字又不好听,留了不如不留。”

    林济刚和马鑫提了武侠剧本的大概构思,赵京经纪公司买下《刀剑情》和《七杀剑》版权的消息就登上了热搜榜。

    热搜里,赵京面对记者采访侃侃而谈:“面对武侠剧无人问津的情景,我个人感觉很遗憾……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编剧,我要为武侠这个题材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当时这两个剧本确实有别家公司看中,开出了比我们更高的价格,只是作者个人更信重我,相信我会把剧本改好,我们才争取到了改编的机会……我必然会竭尽全力,不辜负了作者对我的这份信赖。”

    林济:“……”

    呵呵,这是在发什么癫?

    到底是什么给了这些人比他更疯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