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之上_第115章

司泽院蓝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万人之上最新章节!

    听朕如此劝说,谢镜愚脸色阴云转晴。“臣其实无碍,谢陛下体恤。”顿了顿,他又捡起了之前的话题:“陛下还想带上谁?”

    虽然谢镜愚没有明说,但朕知道他为什么不欢迎雍蒙一起——雍蒙肯定不会和以前那样,然而还是不太方便。用后世的话来说,雍蒙就是个超大功率的电灯泡,谢镜愚不喜实在正常。“朕这次去江南,随行人员不少。到时候再拉开车队的距离,指不定前头到了一个驿站,后头还在另一个驿站呢!”

    听朕故意夸大其词,谢镜愚忍不住笑了出来。“陛下又逗臣开心。”他佯怒道,“两个驿站之间有三十余里地,再怎么拉也拉不到如此长。”

    必须得说,整条车队还是有希望的;然而,雍蒙既是吏部侍郎、又是一品亲王,确实不可能离朕的御辇太远。“那又如何?”朕挑眉,“即便同个驿站,朕让他住最远的院子,他还敢不住不成?”

    朕想强词夺理的时候谁都拦不住,谢镜愚早就见识过,不由失笑摇头。“臣只是随便想想。”他复又正色,“臣分得清轻重缓急,陛下就照规矩来罢。”

    再一次——朕答应雍蒙时就知道,最后会是这样的结果。如今猜想被验证,可朕并没感到应该有的欣喜。相反地,朕还有点黯然——不管是为了朕、还是为了他,也不管朕是否真心、他是否真心,私情从始至终都是私情,无法大白于天下。

    从心底里,朕知道这是奢望,毕竟从前没有、千余年后也没有可供效仿的成功事例。然而低落下去的情绪却不容易平复,以至于谢镜愚察觉到了。等完成名单初稿,他搁下毛笔,轻声问:“陛下今日心情不高?”

    “没有的事。”朕当然不会承认。

    谢镜愚目不转睛地凝视了朕一会儿。“……是因为臣刚刚说的话么?”他面上的关切更明显了一些,还有点自责。“是臣不对,陛下不要放在心上。”

    朕就见不得他这样,那一小股刚冒头的心烦意乱立时就被朕按了回去。“朕都说了没有,别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朕急着找个新方向,但凌烟阁里都是正经严肃的玩意儿,不适合调节气氛。忽而,朕眼角余光瞥见墙上父皇的墨宝,立即心生一计:“谢相,你临过兰亭序么?”

    话题转换生硬得朕自己都忍不住嫌弃,但好在抛出的饵有足够的诱惑力——只要识字,谁都抵挡不了一睹书圣真迹的冲动。

    “久闻其名,不见其容。”谢镜愚回答,眼睛微微亮了。

    “那今日正好让谢相见识一番。”朕笑道,而后命刘瑾去把帖子拿来。

    兰亭序是朕最常临摹的真迹之一,东西很快就摆在了桌案上。自卷轴展开起,谢镜愚就一瞬不瞬地盯着看,连呼吸都下意识地放轻了。待到完全展露时,他几乎被他所看见的镇住,半晌一动不动。

    “谢相觉得如何?”朕笑问。

    “通篇遒媚飘逸,有如神人相助。”谢镜愚喃喃,眼睛根本舍不得从行书上移开,“王右军为历朝历代名士盛赞,如今有幸亲眼得见,果真名不虚传。”

    注意力转移得相当彻底,朕非常满意。“纸笔都是现成的,谢相要不要试试?”

    对着名家真迹,说不跃跃欲试是不可能的;况且,因着出身,谢镜愚自小在书法上花了不少功夫。此时被朕提醒,他立即提笔沾墨。但只落了“永和九年”四字,他就停了下来,摇头道:“不见其形,更无其神。”言语之间,甚是挑剔。

    朕原本站在桌案前,闻言绕了过去,同谢镜愚一同端详那几个字。“要朕说,谢相的要求可能高了点。”朕第一次临的时候,写得比他差多了!

    “是么?”谢镜愚侧头看了看朕,“臣大胆料想,陛下必定临过多次?”

    虽然这话听起来只是问次数,但朕明白谢镜愚真正想知道的是什么,便拿起他刚搁下的笔,在“永和九年”后头续了“岁在癸丑”四字。

    见朕笔走龙蛇,自觉让开的谢镜愚微微瞪大了眼睛。“陛下之字,形者十有十,神者十也有七八了。”他真心实意地称赞。

    朕才不会说,从小到大,朕临兰亭帖没一千次也有八百次。“无他,唯手熟尔。”朕顺势把狼毫塞回他手里,“谢相多练几遍,定然比朕写得更好。”

    谢镜愚看了看毛笔,又望了望朕,似乎有推辞的意思,但终究没能抵挡住手痒,继续临了下去。

    他泼墨挥毫的时候,朕就在一边看着。不得不承认,谢镜愚专心致志的模样实在引人,更别提他本来就有张受到兴京上下所有人追捧的脸。朕瞧得几乎出了神,满室只听得软毫拂过宣纸的细微动静,还有他低得几乎听不见的背诵声——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听到这句,朕忽而一怔。虽然距离王右军写下兰亭序已过数百年,但时至今日,此言之意仍旧令朕有同感。心有所触,朕便上前半步,覆住了谢镜愚握笔的手。

    “陛下?”谢镜愚一怔,就要转头。

    朕用另一只手按了按他后背,示意他不要动。“接着临。”

    虽然话这么说,但谢镜愚依旧稍稍松手,半顺着朕的力道写下去。等最后几句写完,朕放开手,定睛瞧了瞧全篇,忍不住笑道:“看来这帖被朕废了,蛇头蛇尾。”

    谢镜愚却没说话。他把毛笔随意一放,折过身就把朕拖进了一个炙热的怀抱和一个同样炙热的吻里。

    作者有话要说:

    怎么哄谢相开心?

    啪——

    陛下掏出了兰亭序。

    第92章

    此去江南,路途是去洛府的三倍有余。因着遥远,随行的人员车马之类比去洛府时多了不少;也因着遥远,路上就不能随便耽搁——按正常速度计算,再回到兴京时可能已经十月;若是再慢,就要耽搁十一月中旬的冬至大朝了。

    故而,虽然朕很想绕个小弯到蒲州去看新修好的永济渠,但心里也知道,只能等回程时瞧瞧有没有空出的日子。

    一路都没耽搁,自然也是有好处的。五月初四,车队浩浩荡荡地进了汴州城门。次日正是端午,汴州都督陈兆祥早就准备好了一切,就等朕亲临。

    朕下江南的路线基本是照着运河走势来的,汴州也是如此。实际上,前朝修建运河时,因地制宜,将贯穿汴州的汴河拓宽疏浚,将其改成运河的前半段。自洛府到扬府,运河联通了洛水和淮水,此段称通济渠;中间一截借助淮水通航;至于后半段,从山阳到江都称作邗沟,江都再到余杭的部分称作江南河。

    另外,前朝在运河沿岸设有驿站八十余处,每两处驿站之间都设有简易行宫。两岸修建护堤,水阔和水深都足以全线通行御舟。虽然因为多处拥塞,这会儿全线通行御舟是痴人说梦;但汴州是个中州,下辖四州,富庶繁荣不在话下,自然不可能放任城中运河堵塞。更别提朕早一个月就说了要下江南——

    陈兆祥不仅将沿河两岸整饬一新,还在岸边视野开阔处立起了彩台。若朕想要观赏端午赛舟,那彩台就是绝佳的去处。另外,他也准备了龙舟,以防朕想要乘船沿河游览汴州城。端午当日要往水里丢的粽子自然也是有的,还都规规矩矩地包成牛角形状、再用五色丝线系好,挑不出一丝毛病来。

    不提别的,至少朕确实很愿意乘船沿河游览汴州城。端午当日一大早,朕就带着一干京官登上了龙舟。单单游历城内的运河,耗时不算长。等朕再到彩台上时,龙舟赛还没开始。

    “因在匆忙之间,所备粗鄙简陋,还望陛下恕罪。”没等朕完全入座,陈兆祥就忙不迭地告罪。

    朕能理解他的惴惴不安,毕竟刚刚那条龙舟确实不符合给天子用的标准。但他也说得对,哪个州县会没事准备一条御舟、就等着朕视察时拖出来用?一个月赶工也赶不出来啊!再者说了,只要理由充分、不会让御史参一本,朕并不在乎龙舟够不够宽敞、够不够豪华。

    “起来罢。”朕摆了摆手,“汴州运河通航无碍,那洧州、杞州、陈州呢?”

    洧州、杞州、陈州正是汴州所辖的另外三州。

    陈兆祥立刻回答:“臣已命人细细考察三州河情,并一一记录在案。”他小幅招手,身后就有人奉上了三大箱文册。“陛下,现在就开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