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之上_第91章

司泽院蓝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巴士小说网 www.84txt.com,最快更新万人之上最新章节!

    雍蒙顿时沉默下来。朕有得是时间和耐心,便自顾自地斟了杯茶,细啜慢饮。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长到熏炉里盘旋的龙涎香都要燃尽了,他突然开口问:“陛下准备的不只是藏宝阁,是不是?”

    朕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他。“若只有个把时辰,那就只有藏宝阁;若是要等到饭后,那朕就有些小小的不适;若要过夜,再加夜谈。”说到这里,朕还意犹未尽,“朕的办法多得是,就看你打算什么时候说了。”

    雍蒙的面色顿时变得很不好看。因为他明白,朕说的都是最轻微的地方;若拖得越久,只会对他越不利。“陛下为何一定要知道?”他咬了咬牙。

    “那你又为何一定要和谢相说某些话?”朕随即反问。

    “陛下猜到了?”雍蒙问,但似乎并不需要一个答案,“陛下自然能猜到。”他复又抬头,重新望向朕,目光灼灼:“臣只是为陛下着想。”

    虽然谢镜愚说雍蒙没有反意,但可能是年深日久的习惯,也可能是此时此地的气氛,朕还是不太适应从雍蒙嘴里听到这种话。“是么?”

    “其实臣只和谢相说了三句话。”雍蒙道,他终究放弃了和朕玩捉迷藏,“其一,他那样是不对的;其二,陛下是明君;其三,只要他放手,臣就当这事儿从未发生。”

    他的语气平平淡淡,但朕听得心头火起,尤其是最后一条。“朕觉得不止这三句。”朕冷笑,“若他不放,你又要如何?”雍蒙怕不是威胁谢镜愚,要把他和朕有超出君臣关系的事情说出去!

    雍蒙却突然变得咄咄逼人起来。“陛下又如何知道,谢相定然否了臣的提议?”

    “这还用得着想么?”朕根本懒得回答他这个问题。若是谢镜愚答应,他们俩能在明面上翻脸?退一万步说,谢镜愚固执起来软硬不吃,更别提他根本不是那种人!若是这段关系真会成为别人的把柄,以他的性格,他只会一力承担……

    朕忽而明白了。

    这就是所谓的负重前行。

    谢镜愚已经做了最坏打算:若是雍蒙预备来个鱼死网破,他会把所有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他会变成众人眼里的佞臣,而朕还会是高高在上的明君。

    “他是不是说,真有那天,他就会当众承认是他迷惑了朕,勾|引了朕,甚至强迫了朕?”朕每说一句,怒气就增加一分。不仅仅对雍蒙,也对谢镜愚——这俩人真当朕这个皇帝不存在了吧!

    雍蒙本还打算说什么,闻言脸上血色尽数褪去,直至变成惨白。“陛下,您……”

    看他震惊的模样,朕就知道朕猜对了。傻瓜,傻瓜,朕怎么从不知道谢镜愚那么傻!“他以为朕会让他这么说么?”朕简直要气急败坏。

    “难道陛下开了后宫,却只是……”雍蒙还是难以置信。仿佛支撑不住,他猛地摇晃一下,往后扶住了最近的椅背,从表情到身体都摇摇欲坠。

    后宫?

    朕这才明白,到底是什么给了雍蒙威胁谢镜愚的勇气。朕是皇帝,三宫六院是常事,雍蒙觉得朕有了女人就会忘了男人也很正常。但他没想到也想不到,这件事居然是幌子。皇帝为一个男人做到这种程度简直匪夷所思,他这会儿估计三观都碎了。

    但朕没法照顾雍蒙的心情,因为朕这会儿很生气,非常生气,生气到没办法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形容。“雍蒙,你给朕记住——”朕连名带姓、毫不迟疑地甩下这句话,“再有下一次,自己收拾包袱滚去岭南道,这辈子都别想回兴京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章有说不清楚的,这一章很清楚了吧~

    第72章

    虽然滚去岭南道听起来似乎只是贬官,但事情可没字面上那么简单。

    从兴京到岭南,不夸张地说,至少三千里路。远也就罢了,可怕的是后半程基本上是深山老林,遍布蛇虫鼠蚁,瘴气常年不散。年纪稍大一点或者稍小一点都吃不消,正当壮年也是危机重重。

    本朝明文规定,新官必须在三个月内到任,此间赶去岭南已经够呛;若朕把给雍蒙的时间缩短到两个月,就能妥妥儿让他在阎王殿上走一遭。至于要他死……找拨人埋伏在深林里假装山贼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若是做得再绝点,等尸体烂掉都不可能被找到!

    故而,皇帝贬你去岭南基本上等同于皇帝不在乎你的命,这是一个朝中众臣心照不宣的共识。再加上朕还说了句“这辈子都别想回兴京”——

    这话有两个解释。其一,雍蒙老死岭南道,或者病死,差不离;其二,被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杀|手干掉,而后在某个犄角旮旯里无声无息地腐烂。

    以雍蒙的脑袋,朕相信他两种可能都能想到。

    这是一个明晃晃的死亡预警,雍蒙再傻也不至于傻到听不懂生命威胁。他被带出去的时候简直失魂落魄,朕没去管他。至于宴席,朕自然是没了心情,满脑袋只想立刻见到另一个当事人。

    但这会儿已经太晚。没有八百里加急军情这样的借口,中秋前把谢镜愚叫进宫实在太打眼了。最快也得等到家宴结束才会妥当……

    朕一遍一遍地劝说自己要冷静,又大口灌了两杯凉茶,这才能勉强按捺住愤怒和焦躁,重新思考整件事——

    首先是雍蒙。他显然彻底误判了情势,才做出了彻底错误的决定。他理所当然地以为朕只是一时新鲜,谢镜愚只是一时得了恩宠;却没想到事实完全相反。朕年轻力壮,还没有太子,劝谏朕远离男人、娶妻生子可算谏臣所为,更何况他原本只打算从谢镜愚那儿旁敲侧击。

    所以雍蒙说他只是为了朕着想。

    即便他确实有私心,也能完美地隐藏在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下;除了朕与谢镜愚,谁都不会发现。

    所以雍蒙说他不是那个意思。

    朕隐约察觉,其后应该还有什么重要原因使雍蒙认为自己的想法可行、并让他真正付之于行动;但朕也发现,朕现在还没办法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想起他朕就生气;朕明知道他的神主在朕的宗庙里,朕还克制不住地对他起了杀心,怒火扼杀了多少理智由此可见一斑。

    要不还是先弄死他,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有一瞬间,朕脑袋里甚至这么想。死亡不过片刻的事情;就像被射中心脏的人基本活不过三息。朕的箭很准,准到绝不会让他多忍受一息的痛苦折磨。这也是朕在安戎城上射出三箭、却不看结果的原因——

    死人而已,有什么好看?

    但如果死人是雍蒙,那还是和一般的死人有点区别的。他可能死不足惜,朕也不见得找不到代替他干活的大臣;可他还是魏王,还是朕的手足。朕用了许多功夫才营造出朕宽待兄弟、皇室上下一心的稳定政局,再来一遍估计得花两倍时间不止;他一人值得朕毁掉如今的大好形势么?

    答案是,谁都不值得。

    谢镜愚不值得,朕自己不值得;至于雍蒙,更不值得。

    想到这里,朕已经意识到,朕不能在这种情况下做如此重大的决定。雍蒙该受教训,他可能也该死,但都得等到朕能真正冷静清楚地推敲这件事之后。

    既然多想无益,朕就不再想他,转而思考谢镜愚的所作所为。他不像朕,他肯定已经知道了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无论他和雍蒙明里暗里如何针锋相对,这会儿也一定把前因后果斟酌清楚了。

    斟酌清楚的结果就是继续瞒着朕。

    很好,非常好,朕忍不住开始磨牙。朕自然不会把那种隐约的杀心转移到谢镜愚身上;但这么严肃的问题,他只告诉朕“即便负重、也须前行”八个字?朕至少和他保证过两回,这就是他的回报?还是说,正因为朕给了他保证,他就觉得他理应替朕承担朕的责任?

    不管怎么说,都要见面以后才能清楚……

    约莫是朕在寝殿里走走停停得太久,刘瑾在外头看到影子,便端上热水和一个白瓷瓶。瓷瓶里是太医特意调配的安眠药粉,当年匈奴犯边的时候,朕常常要靠这个才能安稳地睡上一两个时辰。

    老内侍八成以为朕失眠。朕本想叫他撤下去,但看着那个数年不见的瓷瓶,朕忽而灵光一闪。“顺王他们呢?”